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的Meta分析

来源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7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非梗阻性脑积水的常用治疗方法腰大池-腹腔分流术(LP)和脑室-腹腔分流术(V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检索三大英文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三大中文数据库CNKI、WANFANG DATA、VIP,查找有关LP和VP治疗非梗阻性脑积水的所有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20日.按预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目标文献,对目标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和数据提取,并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2070例患者.与VP治疗组相比,LP治疗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RR =0.55,95% CI0.34 ~0.90,P=0.02)、术后感染率(RR =0.45,95%CI 0.26 ~0.78,P=0.005)及术后引流不当发生率(RR =0.48,95% CI 0.24 ~ 0.97,P=0.04)均明显降低.但是两组的有效率、堵管、癫痫和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梗阻性脑积水VP治疗相比,LP治疗能够明显降低总体并发症、术后感染和术后引流不当的发生率.但两种治疗方式在有效率及术后堵管、癫痫、颅内出血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我国医学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神经外科方向的培训亦运行了多年,对于培养合格的神经外科医师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对神经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运行现状、不足之处及对策进行评述与思考.
目的 探讨任务态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fNIRS)检测微意识状态(MCS)患者高级认知能力的效果及准确度.方法 采用fNIRS与主动的运动想象(MI)范式结合,对5例MCS患者(修订的昏迷恢复量表评分8~17分)和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检测;并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SVM)和线性判别分析(LDA)分类被试者对于“是”或“否”问题的响应.结果 对于基本事实“是”问题,正常对照者运动区和额叶脑区的血氧响应显著增加,而对于基本事实“否”问题,未检测到显著的血氧变化.3例MCS患者在主动MI范式中检测到了相对可靠的
目的 探讨前床突脑膜瘤(ACMs)显微切除术中的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包括视神经减压和镰状韧带切除的技术细节及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通过显微手术切除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的肿瘤全切率为87.5%,次全切率10%,大部切除率3%.有33例患者磨除了前床突,其中尖部磨除者7例、部分磨除18例、全部磨除8例,开放视神经管后部者26例.视力改善者38例,总体视力改善率为47.5%,视力维持不变者34例,视力障碍加重者8例;3例术前已失明患者术后无改善.肿瘤严重包裹血管和累及海绵窦是不能
目的 探讨5%醋酸对宫颈脱落细胞形态学以及HPV-DNA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5%醋酸处理Hela细胞,分别在0、2、5、10、15、20、25、30 min观察细胞形态变化规律.此外,取5%醋酸处理宫颈脱落细胞10 min后进行TCT制片,然后进行巴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另取5%醋酸处理宫颈脱落细胞10 min后,提取DNA,并进行HPV-DNA检测.结果 5%醋酸处理前、后,Hela细胞、宫颈脱落细胞的形态学未见异常,HPV-DNA检测结果也未见差异(P>0.05).结论 5%醋酸对宫颈脱落细胞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围手术期脑积水的合理处理方式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41例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患者因术后合并其他系统感染予以排除.以肿瘤切除术前是否于气管插管全麻后行腰大池引流将后颅窝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1(PLCFDl)组(22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1(NPLCFD1)组(45例);再将227例后颅窝肿瘤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引流2(PLCFD2)组(43例)与无术前腰大池引流2(NPLCFD2)组(184例).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步,多项研究揭示了非编码RNA(ncRNA)在发育和基因表达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肿瘤的增殖、凋亡及侵袭转移等多个生物学过程.本文主要就目前广泛研究的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在垂体腺瘤(PAs)进展中的调控作用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SEEG)引导下射频热凝治疗局灶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局灶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多模态评估植入脑深部电极,定位致痫区,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射频热凝后随访5~18个月,平均(9.4±4.2)个月,其中Engle Ⅰ级7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在行热凝后1周至3个月,5例患者行二次手术切除致痫区,病理检查结果为节细胞胶质瘤及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 Ⅰa型、Ⅰc型.结论 立体定向脑电图引导的射频热凝是一种安全低风险的微创局灶性
手术依旧是胶质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最大安全程度切除肿瘤是功能区胶质瘤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平衡手术获益与保护神经功能,才是真正的手术收益.掌握运动功能区和语言功能区的相关解剖基础,联合术前精确评估手段制定手术计划;综合应用最新的功能成像技术和术中电生理监测技术,使得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收益明显提高.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源之一.据报道,Hp在发达国家的感染率为25% ~ 50%,而在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高达70%~90%[1].现已明确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多种疾病相关,是胃癌的Ⅰ类生物学致癌因素[2].Hp感染是慢性胃炎中最常见的病因,几乎所有感染Hp的患者均患有慢性胃炎[3].因此,根除Hp是治疗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的关键.目前Hp的根除方案仍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索法酮替代四联疗法中的铋剂,通过观察索法酮四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GERD的一线治疗仍首选药物治疗,如质子泵抑制剂(PPIs)等抑酸药物和促胃肠动力药物等.然而,部分GERD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药物本身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因而仅通过药物治疗GERD存在一定局限性.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治疗逐渐推广应用于GERD的治疗中,成为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本文对GERD的内镜下治疗技术,包括内镜射频治疗、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抗反流黏膜切除术、内镜下胃底折叠术等内镜下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