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学习,除了掌握其工具性作用外,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追求真、善、美,摒弃假、丑、恶,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意识;培养方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在语文教学中表现地更为广泛和突出。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美意识的培养,是强化语文教育功能的重要课题。
  
  一、语文教学中审美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1、审美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同时,当学生认识到美的存在时,也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学会追求美,本身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所需要的。只有当学生把寻求美感作为一种动机时,学生才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会感觉到学习的内在意义,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语文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性。让学生理解真、善、美是语文教学的突出特性。课文中有着很多教育人的地方,是学生真正明确美的内涵的知识之源,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学价值观和人生观。学生通过对高尚情操、优秀的品德等美的感悟,在美的熏陶过程中,使思想和心灵上得到升华。
  
  二、语文教材审美培养的主要蕴涵
  
  在语文教材的设计上,美的内容无处不在,具有极广地普遍性。在美的展示过程中,也呈多元化的网络分布。
  1、展现了实用美。
  语文知识的应有在我们的身边无处不在,语文课程在实践中的表现是综合而又多元的。在语文教材中,也处处安排着生活中所遇到的事,这在应用文和说明文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语文所强调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正是为了更好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能更好的交流,从而达到和谐美。
  2、再现了自然美。
  自然的陶养比较恬静,能够把我们转移到旷达的心境和赏玩的态度中去。人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在自然山水中得益,在天地间放怀。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许多描写自然山水的篇章。从这些课文中会体会到美的存在,从而得到自然美陶冶,用审美的眼光来来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力,能使他们更乐观的对待生活。
  3、颂扬了社会美。
  社会美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之中,社会美以善的形式表现真的内容。学生的可塑性较强。在语文教学材中,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让学生会在实践当中辨别美、理解美,并在社会生活接受美。这样能够促进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为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抒发了艺术美。
  语文课程的设计中对艺术美的学习和创造无处不在。写字过程中表现的线条质感美,阅读中蕴涵的深邃哲理美,说话中的条理美,写作中的再现美和创造美,都为学生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宽广的广阔的空间。
  
  三、语文教学审美意识培养的方法
  
  1、引导在汉字书写过程中领略美。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元素,更是文字史上历史最悠久、充满生机的既形象又蕴含智慧的文字。从汉字的书写中,体会到笔画的变化美、线条的质感美、结构的和谐美、字间的包容美、章法的布局美。
  2、引导在阅读中学会鉴赏美。
  阅读中有关的审美内容能激起学生感受进一步得到升华和提高,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得共鸣,并以此推动学生对阅读的自身需要,通过审美和阅读从而寻找一条陶冶和充实熔铸人的心灵之路。
  3、引导在写作中尝试创造美。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是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应用。写作是以学生为主体对审美元素积累的一种自我阐述,是自身对美理解的一种释放,是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一种创造性活动。美的事物都是有据可寻的,自然美是真的写照,社会美是善的表现,艺术美则是真善美的融合。以审美为出发点,写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把在生活中获取的素材经过自己美的感悟,用真善美的审美标准来提炼素材,以此原则去除“流水式”的文章和“空洞,胡编乱造”的内容。激发学生更好的用观察、体验等方法发现身边美的事和物,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为写作提供源泉。
  4、引导体味教材的编排美。
  语文教材的编排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而设定,有的放矢的安排课文学习和单元训练,循序渐进的呈现知识产生的条理性和有序性。同时在课文中追求图文并茂,用形象的插图来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绘图与学习内容的结合做到相得益彰,使视觉和感受得到完美的统一。从绘图作品的欣赏角度而言,可以说是一部关于美术的百科全书。美术作品的题材包罗万象,有风景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美术作品表现的形式各种各样,有油画、中国画、卡通画等。既是一种美术的艺术熏陶,同时也能增长学生的见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5、引导理解课文的风格美。
  语文课文具有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如诗歌的格式美,简练美,韵律美,意境美;童话的形象美和想象美;小说的环境美,人物美,情节美;散文的情境美,意象美。在风格的表现上,对美的展示也是多种多样。如《狼牙山五壮士》等课文表现的是悲壮美,《桂林山水》、《春》等课文注重的是优柔美,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深入挖掘。
  审美意识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研究和探索,以取得更加扎实有效的丰硕之成果,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教师的神圣任务。
其他文献
何谓一课多篇?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体味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接触、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一课多篇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教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近几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索、调研,我们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
期刊
摘 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抓住文题,激趣导入;巧设圈套导入;设置悬念导入。   关键词:语文;导入;学生;兴趣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在求异,变通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实践中鼓励独创,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求异;变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
期刊
一、工艺设计来源及依据    由于原料锗煤赋存物理状态多为粉状,而现有四台固定床层燃冶炼炉燃烧也很不充分,不仅炉前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受其燃烧方式的限制,在处理粉煤量上也十分有限,燃烧粉煤操作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以来,公司火法部也积存了大量粉煤,几乎占用了全部储煤场地,经粒度分析3mm以下的锗煤粉占60%左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公司的发展。  为了寻找更好的含锗粉煤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即使碰到暂时的困难,也能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完成学习任务。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但是,不少小学生却觉得品德内容比较严肃,枯燥,学习起来缺少兴趣。与之形成鲜明对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指导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能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阶段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呢?笔者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组织教学;学生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数学中的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初中阶段尤其是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
期刊
摘 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显得更为突出。对如何进行改进,突破这一难点,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改进;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