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ju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显得更为突出。对如何进行改进,突破这一难点,本文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改进;方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四年级学生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但在许多学校的作文课上,总有相当部分学生害怕写作文。在作文时或皱着眉头无话可写,或抄袭一些作文选上的东西予以应付,或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文不对题,对此一些教师深感头痛。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学生愿意写作文、喜欢写作文,并写出具有个性和有真情实感的高质量的习作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习作动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驱力。”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文就为的是写出自己想要说的话。”这里的“动机”、“内驱力”就是“想说”,就是一种“表达的欲望”,有了内部动力的驱使,学生对表达才有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真对写作不怵、不怕,没有心理障碍,喜欢写,自觉愿意地写,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那么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情趣放在首位,使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愉悦、自我锻炼的机会,把作文当作自己的伙伴,当作贴心的朋友,对它哭,对它笑,对它诉说心事,对它畅想前程。心中不快,通过作文宣泄,达到心平气和,心中欢喜,通过作文诉说,心情恢复平静。只有这样,才能彻底走出作文教学的怪圈,才能彻底放松学生的手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快乐作文。
  
  二、从积累生活素材入手,使学生有切身感受
  
  学生有了即使产生了表达的欲望,但提起笔后,却往往又无从下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作文内容和题目大多数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既没有切身的体验又缺乏生活材料的积累,因此,在作文过程中就显得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应高度重视教给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的方法,使学生在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优美生动的语言范例,从根本上改变他们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状况。
  1、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作文。
  爱玩是孩子天性,把游戏渗入到作文训练中,或者说让学生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游戏,玩中学写,写作中再展现出玩的乐趣,作文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了。游戏后再作文,学生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如,“画鼻子”的游戏:一个同学被蒙起了眼睛,摸索地走到了讲台上,拿着一只红粉笔,试探地将鼻子画在了猫的眼睛上,台下的同学笑成了一团,台上的同学还莫名其妙,等到别人给他摘下蒙着眼睛的布来,他自己一看,也笑得直不起腰来;等到台下另一个同学踌躇满志地走上讲台,满以为自己会将鼻子画得恰到好处,可还没等他画完,台下又是一片笑声。接下来写作文,同学们眼睛都闪着喜悦的光芒,一个个胸有成竹的样子。这样生动、情景交融的体验,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快乐。写这样的作文,学生都能兴趣盎然。
  2、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作文。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之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不仅要加强语文课上的阅读训练,还要加大课外阅读的指导力度,让学生多读书,阅读各种书。通过大量阅读,不仅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智慧,陶冶了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技巧,以及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再进一步把读书、思考、练笔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习作的材料,学习作者写作的方法。如读了《颐和园》一课,请学生也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两段话来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读了《和时间赛跑》,说一说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你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如果你见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3、在生活实践中学习作文。
  生活实践是作文的重要源泉。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思考,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应该让学生在习作中叙述喜闻乐见的事情。刻画具体可感的人物,描写时时变化的风景,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如,今天上课没认真听讲干什么了,老师怎样批评你的?你听了心里又是怎么想的?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一片美丽的落叶,细细地观察一下它的形状、颜色,从它斑驳的颜色中感受它经历的风风雨雨,轻轻的将它夹进课本,悄悄地珍藏;和同学的一次闹别扭、自然课上做的一个实验、春天校园里绿绿的小草、开放的一朵小花、窗外的电闪雷鸣、黄昏时的满天晚霞、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家庭中的一次聚会等等,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可写的东西是很多的,只要留意生活,真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写出好的作文。
  小学作文难,难在何处?我认为就难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陈旧,要改变作文难的现状,必须要改变传统落后的作文教学方法,只有如此,小学作文教学才会迈出崭新的步伐。
其他文献
摘 要: 据教育部近几年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显示和专家们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在全面下降,其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尤其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等。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质;对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研究
期刊
何谓一课多篇?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体味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接触、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一课多篇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教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近几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索、调研,我们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
期刊
摘 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抓住文题,激趣导入;巧设圈套导入;设置悬念导入。   关键词:语文;导入;学生;兴趣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在求异,变通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实践中鼓励独创,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求异;变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
期刊
一、工艺设计来源及依据    由于原料锗煤赋存物理状态多为粉状,而现有四台固定床层燃冶炼炉燃烧也很不充分,不仅炉前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受其燃烧方式的限制,在处理粉煤量上也十分有限,燃烧粉煤操作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以来,公司火法部也积存了大量粉煤,几乎占用了全部储煤场地,经粒度分析3mm以下的锗煤粉占60%左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公司的发展。  为了寻找更好的含锗粉煤
期刊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即使碰到暂时的困难,也能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完成学习任务。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但是,不少小学生却觉得品德内容比较严肃,枯燥,学习起来缺少兴趣。与之形成鲜明对
期刊
摘 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指导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能使他们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促进语文学习效率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应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期刊
摘 要: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阶段概念较多,怎样组织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呢?笔者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组织教学;学生    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数学中的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数学中的推理和证明,又是由命题构成的。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环节。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初中阶段尤其是
期刊
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