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教学中故事激趣的尝试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mao_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来自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中获得的成功。学习兴趣具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且会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有利于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即使碰到暂时的困难,也能千方百计加以克服,完成学习任务。鲁迅先生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但是,不少小学生却觉得品德内容比较严肃,枯燥,学习起来缺少兴趣。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无一例外地表示他们很喜欢听故事。于是我想,如果让故事和品德内容有机结合,让故事为品德课教学服务,这样也许可以趣化品德课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想法,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故事激趣的尝试。
  
  一、采用故事导入,吸引学生注意
  
  成功的新课导入,无疑是为整节课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何为成功的导入呢?我认为主要看能否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因为注意是一切认识过程的开端,如果把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过程比做一艘航船,那么注意不仅掌管着起航,还负责领航,护航。心理学告诉我们:凡是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或引起人的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成为注意的对象。采用学生爱听,爱讲的故事进行导入,无疑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以教学第 3 课 《呵护我们的身体》为例。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懂得生命的重要,知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教学难点是知道怎样才能克服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一上课我会这样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小胖和小瘦,小胖因为胖小瘦因为瘦都非常苦恼, 形成这样的体型,与什么有关?你能告诉他们吗?那么,你们的生活习惯又是怎样的呢?于是学生抢着发表自己的想法。这样的导入,学生的注意被牢牢吸引,不知不觉融入了故事,参与了故事的情节发展,为整节课增色不少。同时使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得以突破。
  
  二、运用故事设疑,引发学生探索
  
  第3 课《呵护我们的身体》 这节课,学生学习起来特别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主动探索尤为必要。方法何在?运用故事设疑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这节课中我是如何运用故事设疑的呢?我这样说:“昨天是小胖的生日,他在生日宴上,面对那些美味家肴,他做了些什么?有的同学说:”他一定饱餐一顿.有 的同学说:“他一定是是专挑好的吃。”,那么到底是谁说的对呢?这个疑惑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主动探索新知的行列中去。
  我们常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为学生提供有趣的素材,使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被激起,从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为之不懈努力的事。而我找到的有趣的素材便是“故事”。
  
  三、创设故事情境,使学生主动练习
  
  练习是对刚刚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和深化,是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但学生没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鲜感,练习起来热情相对降低。甚至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使练习处于被动状态。针对这一情况,在练习中我采用创设故事情境的方法,把练习内容寓于故事之中,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
  以完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填表练习为例。我让同学们调查小胖和小瘦的卫生,饮食,作息方面良好习惯和不良习惯.通过调查,同学们了解了小胖和小瘦身上的许多陋习,从中明白注意卫生,不挑食,有利身体健康.学生通过调查,采访,学习情绪空前高涨,所学知识,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故事带着他特有的趣味性融入了我的课堂,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探索,更能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主动练习。在一节课结束时,故事还能起到延伸课堂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让故事进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小学自然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自然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靠老师讲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我根据自然课的特点,把多媒体技术用到了自然教学中,服务于我们的自然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自行探求科学知识创设情境    自然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独立思考自己去获得结论,注重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知识,其目的是使学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应从一年级小学生抓起。    一、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汉语拼音这一部分,每一课的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由图片、拼音字母及音节组成,所以教学方法也都是类似的。每一课的第一个字母由教师引导学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通过对解决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阐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明确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
期刊
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每一课都配有生动活泼有一定实效性较强的图片,所涉及的内容不但贴近儿童生活,来源于生活而且和社会紧密相关。它还把各门学科有序的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教学效益的提高,实现了教学双赢,但更促进了我们自身素质的提升。是上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因此我们要上好这门学科的常态课。    一、上好课就要备好课    每位任课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备好课必须认真解读好
期刊
摘 要: 据教育部近几年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结果显示和专家们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正在全面下降,其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身体素质指标水平,尤其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等。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分析了上述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体质;对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研究
期刊
何谓一课多篇?顾名思义,就是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教学几篇课文,或者在一节课中教学几篇课文。这种教学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根据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种思维方式上去学习,让学生通过比较,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体味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一节课中接触、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本文就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在一课多篇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教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通过近几年来的培训、实践、探索、调研,我们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   根据我们对小学《
期刊
摘 要:语文的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好的导语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导入方法有:启动原有认知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抓住文题,激趣导入;巧设圈套导入;设置悬念导入。   关键词:语文;导入;学生;兴趣     一、启动原有认知导入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启动原有认知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本文从“在求异,变通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实践中鼓励独创,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和批判性,在多种形式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求异;变通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已为广大
期刊
一、工艺设计来源及依据    由于原料锗煤赋存物理状态多为粉状,而现有四台固定床层燃冶炼炉燃烧也很不充分,不仅炉前工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受其燃烧方式的限制,在处理粉煤量上也十分有限,燃烧粉煤操作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长期以来,公司火法部也积存了大量粉煤,几乎占用了全部储煤场地,经粒度分析3mm以下的锗煤粉占60%左右,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困扰了公司的发展。  为了寻找更好的含锗粉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