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所普通农村高中,从事英语教学十余年,同时又连续担任了七年班主任,我对我们的孩子有了些更深层次的了解,尤其是我们所谓的一些“学困生”。需要指明的是,我这里的“学困生”特指在英语这门学科上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他们也曾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可结果却很不尽人意。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才导致他们成为了“学困生”呢?我们作为灵魂的工程师,又该如何去转化他们呢?
1. “学困生”的成因
1.1 学生因素
1.1.1 英语兴趣缺乏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有点抵触情绪,并且很容易与汉语混淆,学得不好,渐渐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1.1.2 基础薄弱,意志力薄弱
大多数“学困生”,单词不会读,词汇量小,语法不懂,基础知识很薄弱。进入高中后,就更加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了,以至于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1.1.3 学法不当,习惯不好
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在小学阶段,内容不是很多,还能应付,但是进入高中后,知识点繁且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倍功半,越学越难。
1.2 教师和教材因素
1.2.1 教材衔接不上
虽然很多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他们一开始基础知识就掌握得不好,升入高中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课文篇幅长,词汇量大,语法难度加深,以至于很多孩子觉得在听“天书”,从而自暴自弃,成绩更糟糕。
1.2.2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强
有的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来进行现在的教学,导致孩子兴趣平平,课堂气氛不活跃。
1.2.3 对学生的关爱和赏识不够
农村的学校,一般情况下,班额比较大,并且参差不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反正不会,并且还会浪费课堂时间。
2. “学困生”的对策
2.1 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对于任何一件事,没有兴趣,基本很难达成。我们首先应该想法设法地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或者课外活动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多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更形象生动地让他们去感受和接受一些知识,逐步增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2.2 提高基础是前提
万丈高楼也是由平地而起,想要提高英语基础,也没有什么捷径,一点一点地积累,可以从每天背诵一定的单词,坚持背下去。说到背单词,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所以我通常建议我们学生采取分时段多次背诵的方法,比如说在早读课之前,某个课间休息的时候,晚读课之前,以及晚上睡觉之前这样的时段,抽少量的时间,反复看这些单词,这就好比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经过几次见面后,自然而言就熟悉了。这样的背诵方法省时又省力,并且效果又不错,何乐而不为呢?
2.3 良好的学法是保障
成为“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一进入高中后,我们教师首先要在这上面花功夫,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学法的指点,这就是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关注学法的渗透。具体到布置每天的预习任务,要做什么;课堂笔记要记什么,怎么记,重点难点的要如何理解;课后需完成什么作业,背诵什么,阅读什么……告诉他们一些背单词的技巧,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死记硬背,这就正如俗语所说的“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2.4 爱心和耐心是催化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这些“学困生”,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解,指导并改正。在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适当地设计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问题,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不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他让们在英语的学习中找到了自信。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能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再需要这些“学困生”了,他们必定会为了你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教师而去奋斗的。
对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反复的过程,我们要持之以恒,用全部的身心去热爱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他们,用智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一定会摆脱“学困生”的名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1. “学困生”的成因
1.1 学生因素
1.1.1 英语兴趣缺乏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学习英语的时候,就有点抵触情绪,并且很容易与汉语混淆,学得不好,渐渐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1.1.2 基础薄弱,意志力薄弱
大多数“学困生”,单词不会读,词汇量小,语法不懂,基础知识很薄弱。进入高中后,就更加不能跟上教师的步伐了,以至于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
1.1.3 学法不当,习惯不好
许多孩子从一开始,就没有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许在小学阶段,内容不是很多,还能应付,但是进入高中后,知识点繁且琐,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就会事倍功半,越学越难。
1.2 教师和教材因素
1.2.1 教材衔接不上
虽然很多孩子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他们一开始基础知识就掌握得不好,升入高中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课文篇幅长,词汇量大,语法难度加深,以至于很多孩子觉得在听“天书”,从而自暴自弃,成绩更糟糕。
1.2.2 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强
有的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方法来进行现在的教学,导致孩子兴趣平平,课堂气氛不活跃。
1.2.3 对学生的关爱和赏识不够
农村的学校,一般情况下,班额比较大,并且参差不齐。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以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少提问这些学生,认为他们反正不会,并且还会浪费课堂时间。
2. “学困生”的对策
2.1 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对于任何一件事,没有兴趣,基本很难达成。我们首先应该想法设法地让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在课堂上或者课外活动中融入一些有趣的游戏或活动,多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更形象生动地让他们去感受和接受一些知识,逐步增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2.2 提高基础是前提
万丈高楼也是由平地而起,想要提高英语基础,也没有什么捷径,一点一点地积累,可以从每天背诵一定的单词,坚持背下去。说到背单词,我们都知道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所以我通常建议我们学生采取分时段多次背诵的方法,比如说在早读课之前,某个课间休息的时候,晚读课之前,以及晚上睡觉之前这样的时段,抽少量的时间,反复看这些单词,这就好比本来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经过几次见面后,自然而言就熟悉了。这样的背诵方法省时又省力,并且效果又不错,何乐而不为呢?
2.3 良好的学法是保障
成为“学困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因此,一进入高中后,我们教师首先要在这上面花功夫,不能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学法的指点,这就是常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时时刻刻随时随地关注学法的渗透。具体到布置每天的预习任务,要做什么;课堂笔记要记什么,怎么记,重点难点的要如何理解;课后需完成什么作业,背诵什么,阅读什么……告诉他们一些背单词的技巧,而不是让他们自己去死记硬背,这就正如俗语所说的“授之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2.4 爱心和耐心是催化剂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是这些“学困生”,我们要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讲解,指导并改正。在课堂上,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适当地设计一些他们可以接受的问题,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不再觉得自己是“局外人”。对于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点点,我们也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他让们在英语的学习中找到了自信。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能做到这种地步,就不再需要这些“学困生”了,他们必定会为了你这样一个值得信赖的教师而去奋斗的。
对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反复的过程,我们要持之以恒,用全部的身心去热爱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他们,用智慧科学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他们一定会摆脱“学困生”的名字。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