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的实践与探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为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加强科际联系的意义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是学校教学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通过教师、学生、教材等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教学过程来完成地理教学任务,实现地理教学目的。那么,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对教师来说,可以开阔教学思路,挖掘教学潜力,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游刃有余,从容对待学生的发问。当然,加强地理科际联系,并不是要求每个地理教师去掌握精通中学各门学科内容,而是指要注意学习与地理教学有联系的相关知识,并把它巧妙地引进地理课堂教学。
  2.对学生来说,可以形成各学科间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如一些好的诗词,《敕勒歌》对内蒙古草原景观的描写、《朝发白帝城》对长江三峡雄姿的描写,恰当地引用在地理教学中,会大大增强地理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3.对教材而言,可以取长补短,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为引人入胜。与此同时,也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素质。
  二、加强科际联系的原则和方法
  (一)学科间沟通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加强科际联系获得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地理知识,形成各学科有机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综合能力,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大纲和教材,准确把握学科知识要点和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有目的、有侧重地阅读分析相关学科教材,通过和相关学科教师对相关知识及教法的探讨,来确定本学科与相关学科的相联系、相重复、相交叉、相衔接之处,来确定各学科间的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
  (二)课内滲透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相关学科,必须分清主辅关系,保持本学科特色,做到适时、适量、适度,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机渗透。
  1.通过知识迁移,用相关学科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为相关学科知识的应用创造条件。(1)引入数理概念,巧释地理疑问,巧解地理计算难题。如用立体几何中的“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是过该两点的大圆上的劣弧的长”来解释航空航海最短路线的一般选择;引入平面几何知识分析日照图中晨昏线、太阳光线、经纬线间的角度关系,分析太阳高度角和纬度的关系等问题等等。(2)加强古典诗歌欣赏,描绘地理现象的规律特征,如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等就能很好地说明“准静止锋”“快行冷锋”“暖锋”和“慢行冷锋”的特点。 (3)紧密联系语文,营建地理大课堂,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如语文课本中《宇宙中有些什么?》《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识天气》等与课上所学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的课文,在课前或课后安排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所学地理知识。
  2.通过方法移植,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直观地表现或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如用平面坐标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周年移动规律;如将物理电磁学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则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断以南、北极点为中心的日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断气旋、反气旋图中气流水平流动方向与气流垂直流动方向上的关系特点等。
  3.创设问题情境,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相关学科问题。如在讲授地球公转轨道特点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语文课文《两小儿辩日》中“太阳到底是早晨还是中午离人近?”的问题。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和掌握了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又激发和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加强高中地理科际联系,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必须完善和提高自身知识能力的结构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完善,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有与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最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有序实施并确实取得最佳效益。
  (作者单位 河北省藁城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要判断学生的音乐素质,听力、节奏感、歌唱等都是必不可少要考虑的方面,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这些方面是最为重要的。  就听力而言,少年时期的聂耳,听过的曲子过耳不忘,瞎子阿炳无疑也是靠听力进行创作和演奏的。因此说,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是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听力训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1.辨琴语。这属于常规性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经常进行辨
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部的规律性。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进入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历史现象虽然纷繁复杂,其本质却有一定的共性,人们可以通过知識的积累和情境的设置,从枯燥的史实、概念中推理、论证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预测今后发展的方向。因此,形成和运用正确的历史概念,是理性地认识历史的起点,是历史学科各项能力的基础。没
摘 要: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对体育教育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育中实践应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尊重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人本主义体育教育氛围。  关键词:“人本”思想;体育教学;学生发展    “人本”思想是指:从人的本体出发,围绕着人所进行的思考。体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体育课堂的主人是学生,那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旺,系于教师。因此优化教师的素质,是教师立足新世纪教坛、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一张特殊的“从业资格证”。  一、完美的道德情操:爱心与公正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爱博大无私、深沉久远,是一种崇高的感情。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核心,以人的全面、主动发展为目的。因此教师的爱应体现在对每一个学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上,它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具体体现。教师要努力以高尚的
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是要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生物学知识与技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几年来,我县中学生物教学适应形势要求,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4月中旬,我县高中生物中心教研组在卢龙中学观摩了一节教改公开课,执教者为黄炳娟老师,教学内容为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与精子的形成过程”一节。基本教学特色是利用角色异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
摘 要:笔者针对我国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时内容浮于表面、难以深入主题的问题,通过对瑞吉欧方案活动中影响幼儿深入主题探索的因素分析,为我国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提出了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瑞吉欧;方案活动;主题探索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以下的评论:“完成这些作品的肯定是天才儿童,在我们幼儿园肯定不会发生……”“老师一定做了很多工作,要是让他们自己做一定不太可能……”有关瑞吉欧教育的交流和展览常常使我们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共同发展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它以丰厚的内涵吸引着一批批投身教学改革的一线教师。但是,也有一些教师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走入了误区,使课堂变得华而不实。我认为语文课堂应该返璞归真、回归生活本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现代人格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蕴涵了丰富而又积极的教育功能,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体育教学中,才更符合我国现代教育的要求。  一、提高自身心理素养  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