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异质意象的统一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h644894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和“行”一样,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体裁,章无定句,句无定言。据考证。李贺这首诗写于公元811年,当时他在长安任奉礼郎。诗中所赞颂的李凭是梨园子弟,箜篌弹得很出名,“天子一日一回见,王候将相立马迎”,在当年是个当红的明星。
  第一句“吴丝蜀桐”,吴之丝、蜀之桐,当是名品。梧桐本来就是制琴的优质材料,这里不仅是说材质之精良,而且有一定的文化意味。《诗经》里说:“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是和凤凰联系在一起的,因而有高贵、高雅的联想。庄子用凤凰比自己,说“鹅骛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又加上“张高秋”,这“张”字语义颇丰,大体可以理解为弹奏的意思,但是这个意思是引申出来的,其引申过程不可忽略。“张”本义是张开,令人联想到姿态和胸襟的开放。其次,“张”又是紧张,既然是琴弦,当然是要绷紧的。问题在于“张高秋”,本来,不管怎么“张”,总是要张在人面前、在人的手中。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旋律之美,在人的心与手之间,在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和默契。这里却说张在高秋之间,好像没有人似的。把琴和天空。而且是秋高气爽的天空联系起来,这就构成了一种异常空旷的背景。在天宇之下,什么也没有,只有箜篌,箜篌的形象和意蕴就变得宏大了。有了这样宏大的背景,下面的“空山凝云”就有着落了。看来,在李贺的构思中,就是尽可能让空间宏伟到天宇上去,而同时,天宇之下,则尽可能地空白,连山都是“空山”。人事和自然,为什么都要被省略?因为要让箜篌之声,占领全部高空,不受任何影响:相反,高空中唯一存在的云,要被箜篌之声影响到衰颓,到不能、不敢飘动的程度。从这里可以看出李贺想象的气魄。
  但是如果光是这样,只是一般的豪迈而已,充其量只是诗仙李白的追随者。而李贺之所以为李贺,就是他有不同于李白的想象。他把箜篌的音响效果进一步向神话境界延伸:“江娥啼竹素女愁”,用了悲剧性的神话典故。李贺用倒装的句式,点明李凭在弹奏箜篌之时激起的情感,这是音乐形象的一次情感定性。如果这一次定性就贯穿到底,李贺就和其他诗人差不多了。但李贺毕竟是李贺,他笔下创造的箜篌的乐感,追求诡谲。这种音乐并不仅仅是忧愁,其中还渗透着其他成分:“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有一种理解,说这是形容箜篌音调之尖锐。可各一说。至于“凤凰叫”,来得有一点突兀。有人提出:古典诗词中诗人通常用透着一种典雅的“鸣”来指称凤凰的鸣叫,以与人们心目中凤凰高贵雍容的形象相配,而这里诗人却选用了口语化的短促的入声字“叫”,正是这样一个入声字让人们似乎可以听到箜篌在高亢凄厉处的响遏行云。应该说,对于不用“鸣”字而用“叫”字的分析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在象声方面,李贺好像没有什么刻意的追求。在象声方面有追求的是韩愈,他在和李贺这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齐名的《听颖师弹琴》中,有这样的名句:“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其中有一系列的双声叠韵,向来为评家所称道。
  李贺的长处主要是在意象方面,他追求意象的组合和呼应。音响效果的描写就是如此:昆山之玉可以碎,凤凰可以叫,芙蓉可以泣,香兰可以笑。四者皆贵重之物,而引发之声,却不以典雅为务,有碎、有叫、有哭、有笑。正是在统一中兼顾反差,在情感性质上,超越了传统的套路,不一味典雅地悲愁。诗人追求的效果,是悲欢、邪正、雅俗的复合。这是乐曲的第二次定性。
  在接下来的意象中,则以现实和神话的交织为特点:“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十二门是皇家宫阙,紫皇则是道家的神仙之宗,女娲又是神话人物。三者杂处,意在构成一种错综的复合和意象群体。有人阐释女娲一句说: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直泻。这样跳跃的想象、这样多元的意象,在通常情况下,有点冒险,可能要造成芜杂,但在李贺这里,却构成了一种迷离恍惚、怪怪奇奇的梦幻景观。在这种景观中,现实退隐了,甚至连李凭、连箜篌都消失了,留下的只有为音乐所激动的神话人物和动物:“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的用词诡怪奇崛,鱼以老为奇,蛟以瘦为异,皆足以显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追求话语突围之志。清人方扶南说:“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当为至论。
  最后两句本当为结束语,然而却无明显的结束感可言:“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就是说,箜篌之音使吴刚都忘记了自己千年不息的劳作而转入沉吟。这一幅图画和前面的梦入神山、老鱼跳波、瘦蛟起舞相比,甚至和更前面的昆山玉碎、香兰泣露相比,是相对静止的图画。就在这种相对静止的图画中,动荡的意象组合构成了张力,留给读者以意味深长的沉吟。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想    《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犹如全书的“序幕”或“缩影”,小说从第六回才开始展开故事情节。曹雪芹安排前五回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线、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归宿等,作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的提示,使读者一开始就能大致了解全书,不致读来漫无头绪。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通过荣国府的女主人对来自苏州的第一次见面的十三岁的外甥女林黛玉的接待,极其自然地介绍了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首篇课文,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在课堂上首次接触的新闻稿。虽然此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接触过大量的新闻,耳濡目染,有较丰厚的积累,但这些认识还仅仅是感性的、零碎的。因而在教学中如何系统梳理这些零碎的认识,使学生对新闻这种文体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并在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阅读和写作技能,无疑是本课乃至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一次听课调研中,有位
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开展相关活动、建构革命传统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从青少年关注的现实问题出发,将青少年在成长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与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唤起青少年的情感共鸣,拉近青少年与革命传统之间的心灵距离,激发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明确青少年的时代使命。我是江苏省南京
一、淡化考试大纲,落实课标理念  课程标准所呈现的作文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理念是学生观,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围绕这一基本理念,课程标准从学与教两个层面对作文教学的实施与评价提出了要求,归纳这些要求可以看到三个特点,这就是:作文空间从“课堂”向“课外”的延伸;表现手法由“共性”向“个性”的转型;评价方式从“一统”向“多元”的转变。这三点集中体现了多元开放、能力培养、创意表达的作文思想。作文教学与评价
音乐绘本《听,小蜗牛艾玛》用图画、文字和音乐构建了一个多维立体的场域,给儿童讲述了小蜗牛艾玛的故事:懵懂的艾玛初闯世界,她发现了许多新鲜事物和有特殊本领的朋友,情绪从开心、羡慕到伤心、沮丧。后来,在朋友们的鼓励下,小蜗牛艾玛找到了独一无二的自己,重新自信满满地出发了。这是一个温暖的励志故事,音乐由德国作曲家史特凡·马尔采夫创作。马尔采夫用弦乐四重奏加钢琴的方式,结合令人咋舌的演奏技法,创作了十三首
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共同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  一、构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根据性质不同,“学习共同体”分为“同质型”和“异质型”两类。同质型,即团体内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上均接近。异质型,团体内有学生特别优异,有能
新诗观在胡适学术主张中的地位    胡适(1891-1962)一生治学涉猎广泛,但在“初入江湖”前十年所最倾重的,恐怕还是文学。1921年,胡适曾应友人上海亚东图书馆主人汪原放的建议,将此前近十年所做的文章进行整理删定,分为四卷定名为“胡适文存”出版。其中放在第一卷的就是《论文学的文》。他在《序例》里还特别说明“这一卷删去最少”,原因是“这些讨论文学的文章,虽然有很多是不配保存的,却可以代表一个运
叶老曾说:“无论写什么文章,只要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现在作文已不同以前作八股文。拉扯套合的功夫根本用不到,最要紧的是‘有’。而且表达出那‘有’:这两层,学生何不幸而得不到训练呢?”那如何才能“有”?怎样才能表达出那“有”呢?本期我们编发陈钟梁老师的《千万勿忘“我”是谁——谈高中作文教学》、张玉新老师的《食补为主,药补为辅——也谈应试文章写作》、董晓平老师的《用平常心看
在华东师大边门一家不显眼的书店里,我居然买到了友人多次向我介绍的、由美国莫提默·J.艾德勒与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作者艾德勒(1902~2001年)是20世纪著名学者、教育家,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47年第15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他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序言中写道:“过去三十年来,有些事情还是没有改变。其中一项是,要达
北京平谷区第八小学自2005年建校伊始,学校领导班子面对学生家庭德育因素的不良影响和社会德育环境下的不良冲击,着眼于国家培养人的目标要求,站在世界育人的高度,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和办学特色,以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肯负责的人生品格。  学校确立“诚实守信,责立八小”的办学理念,不断清晰学校的“三风一训”及办学思路和目标,即校训为“先学做人,后求学问;做人诚信,学问求真”,校风为“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