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影响实证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zhichao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将SWUFE-CHFS数据与PKU-DFIIC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家庭商业保险购买可能性,我国家庭商业保险需求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深刻影响,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估计结果依旧显著.进一步研究影响机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家庭收入水平、金融知识、对商业保险的信任三个管道有效促进了家庭对商业保险的需求.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普通收入家庭以及欠发达地区家庭的保险需求促进作用更大.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数字化时代深入挖掘居民商业保险消费需求,促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其他文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理论指引。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对比分析,从历史和现实视角出发,结合各民族成员的文化心理与传播互动,对文化认同的深层影响展开分析;从理论探源和现实语境的双重维度,厘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指向,继而探讨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的内生逻辑与互动关系;同时深度剖析各成员的价值观念和传播心理,从而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阻力,探析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认为,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
针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统计了2010~2019年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密度,使用区位熵判别方法,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对中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平衡问题,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区际间经济的辐射、带动效益有待提升;中西部地区应构建以铁路为支撑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利用“高铁+”
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闽南民间信仰一直在探寻现代化转型的有效方案,而通过信仰意义到治理资源的文化功能的创造性转化,不失为一种可行选择.闽南民间信仰凭借3种方式涵化为社会治理资源:通过建构信仰品格的道德性,以培育社会治理的公共精神;基于仪式性活动、地方性庙会、道德性教义,累积基层治理的社会资本;依托村庙管理委员会、老人协会、民间信仰研究会介入公共治理,助益社会治理的主体成长.闽南民间信仰转换为社会治理资源的过程,不仅是区域性民间信仰文化治理功能的个别呈现,而且内嵌着中国民间信仰现代转型的一般逻辑,即在坚持
截至2021年,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数量已增至21个,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现已形成新发展格局,以率先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主要任务和目标,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会成为我国深度融入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际,亟需国家立法给予有力支持和整体推动,一方面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建设提供顶层法治保障,将从沿海到内陆,分布于全国各地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有机地结成网络、形成体系,实现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的整体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以制度创新为纽带,可将中国
现有劳动立法及相关规范未对企业内部工资保密规则的合法性予以明确,导致司法实践对其合法性的判定莫衷一是.工资保密规则合法性之争的实质是用人单位经营管理自主权与劳动者工作平等权之间的冲突.为了落实同工同酬原则,保障劳动者的工作平等权,基于劳动法“矫正正义”的理念和“比例原则”的要求,对用人单位利用经营管理自主权制定工资保密规则的这一行为必须明确予以规制,仅在特定情况下承认其合法性.结合我国的实际现状,可以选择劳动者自愿披露工资的立法模式,明确规定劳动者有自愿披露个人工资的权利,从而抑制隐形就业歧视,促进同工同
圣谕宣讲的地方化过程,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制、从官方到民间、从讲唱脚本到案头读本的演进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伴随着与地方性文体合流的现象.清代甘肃各地方志中对圣谕宣讲的仪式过程、讲生任用、宣讲效果等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结合宣讲文本可以复原宣讲仪式的历史场域.圣谕宣讲仪式的表演性、宣讲文本的故事性,使其与说唱艺术类的河西宝卷合流,而劝善与实用的社会功能是二者能够合流的根本之所在.在清咸丰以后,圣谕宣讲与宝卷宣卷在主题上已经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分界标准,但不管是圣谕的“宣讲”,还是宝卷的“宣卷”都是对权威观念的传播,体现
经济空间分异是传统村落从农耕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变的必然产物,其形成是村落先天性的自然区位要素与后天性的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形塑的结果.经济空间分异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村落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经济空间布局沿着某些“点”或“线”呈现出空间圈形扩展的特征,靠近这些“点”或“线”的民众拥有较多的发展机会,从而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反之则获得较少的发展机会与分享较少的旅游红利.研究表明,经济空间分异对传统村落旅游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在其开发初期发挥着转型发展的动力、内生发展的示范、内部帮扶的联结等积极作用,但若不加以人为干预,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当地各世居民族基于联合劳动摆脱生态束缚并维系再生产的产物.哈尼梯田能够不断排除各项社会干扰并确保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及民族和谐的并置,这既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结果,也得益于集中、均衡、可持续的精细灌溉垦殖机制.与江河平原和低山丘陵的治山理水模式不同,以山地立体围垦为基础的哈尼梯田灌溉系统,形成了肥力输送、温度控制、尾水处理三大核心生态创举.流动的水与绵延的文化构成哈尼梯田灌溉社会的生态及文化基调,盈梯而下的庞大灌溉水资源将哀牢山立体筑居的稻作农耕民族串联成
村庄衰落是城市化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黄土文明孕育的村庄历史悠久,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陷入了“守土不易、离土艰难”的困境.以深处黄土高原腹地的“介休三村”为考察对象,分析研究其乡村都市化的不同类型、成因及面临的困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乡村振兴要坚持科学的顶层设计原则,倾听各方声音,这是再造区域共同体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复兴的必然选择.
基于经济结构转型和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现实背景,深入研究人口红利变动、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耦合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03~2019年中国19个行业门类面板数据,以2010年为时间节点,分段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并进一步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人口红利、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2010年以前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010年以后人口红利总体消失;(2)当纳入产业结构因素,2010年以后人力资本红利仍然存在,但人力资本红利对不同资本装备率行业存在异质性影响;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