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rc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气氛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它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当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就高,收效也大,这时体育课上就容易形成生动活泼的气氛。相反,教材内容不符合学生特点,教师的组织方法和练习的方式很单调,就不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热情地参加练习,这种状况会给体育课带来呆板、死气沉沉的气氛。
  【关键词】体育;课堂;气氛;活跃
  
  一、为什么要提高体育课堂气氛
  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特征,这个特征体现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身体练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过程。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课堂气氛,关键是要营造一种体育教学特有的精神环境,这个环境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情绪情感等心理特征的综合体现。体育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和这个精神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体育教学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精神环境好,课堂气氛好,教师精神面貌好,讲得流利、生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这样就提高了组织教学的效率,有效的增加了练习的时间,提升了练习的质量,保证了学习的效率。
  课堂气氛是整个班级在课堂上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表现,它存在于教与学双边活动中,是师生的情绪特征和经常表现的行为风格,它直接影响到师生的关系,双方信息、感情上的交流以至整个教学效果。课堂气氛与课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条件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只有营造好课堂气氛,体育课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才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压力,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确保提高教学效果。从生理学角度分析,融洽、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有助于提高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新鲜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心跳加快,使得体内血糖上升,肌力增加,体力充沛,精力旺盛。
  二、如何调整变换课堂气氛的节奏和韵律
  根据现行体育课结构的几个部分,中学生应在开始部分,做一个游戏或提高教学兴奋性的专门练习,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为体育课的活动做好准备。这类提高兴奋活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也不宜过大,只是为了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适应性。当进入课的准备部分后,应把重点放在徒手操上,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的不同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认真编写徒手操或其它准备活动的内容。编排要富有趣味,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部分,因此课堂气氛也应随运动量的增大而逐渐热烈。当体育课运动量为最大时,课堂气氛也应最为活跃。当体育课进入结束部分时,应辅之以轻松性的练习,做些协调放松的游戏性活动。这样不仅能缓解肌体的疲劳,同时还能放松精神,调整心态,为进入教室进行文化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材内容怎样做到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在进入高中学习前,由于身体生长发育尚不完善,身体素质较差,掌握动作技术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应多安排一些技术简单、难度较小、运动强度不大的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当学生进入高中以后,身体素质的差异发生了明显变化,此阶段的教材应根据男女生具体情况来安排。一般来说安排女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特别注意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材的难度、强度不应过大,多安排些优美、富有艺术性、节奏韵律较强的教材内容。男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掌握技术的能力也逐渐增高。因此,在安排男生的教材时,动作的难度、运动的强度应与年龄的增长相适应。
  体育教学有它自身的特点,学生掌握动作技能不仅要思维而且要反复练习,感知活动显得特别重要。教师掌握了感觉、知觉的心理活动规律,便可以更好地运用直观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迅速领会教材的动作要领;教师掌握了注意的心理规律,可以有效地排除教学环境造成的干扰,集中学生注意力,进行上课内容的练习。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根据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特征,克服不良的个性特征。
  四、教师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的重要因素。在体育教学中,一项教材内容往往有多种教法,要避免机械单一的教法在体育课上多次出现,机械的重复会使练习变得枯燥无味,伤害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重复,容易引起大脑神经的疲劳。而增添一些新的“信息”,才能引起兴趣保持继续学习的劲头。因此采用重复的方法进行学习,要讲究科学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教学方法要尽量做到多样化。
  五、教师如何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一)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精炼和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相反,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的言行要尽可能地带些鼓动性,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保证课堂锻炼的效果。
  (二)教师在体育课上的表扬和批评过程,是赏与罚的过程。应多表扬少批评,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同时还能起到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但是,不切合实际的表扬或过分的批评都会给课堂气氛造成不良的后果。
  (三)体育课上教师的表情、情绪是一种无声的主导。如果教师在课上精神不振、表情呆滞、情绪低落,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坏的影响,会降低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相反,教师如果在课堂上精神焕发,情绪高涨,学生的情绪也会受到感染。教师口令是体育课上的一种组织手段,根据上课的内容要求和目的不同,教师口令声音的大小,强弱可以灵活变化,这样可以给学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他们上课的情绪,这对于控制课堂气氛也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明快的课堂节奏,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师灵活的教法及良好的精神面貌,是调节增强体育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运用得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我们该如何落实纲要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精神呢?本人想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以贻大方之家。  一、活化思品课设计,促成学生做“真人”的原因
【摘 要】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小组合作 合作探究 交流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听力教学既是一种语言学习,又是一种技能培养。在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中,听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它不仅是获取语言信息的主要途径,还是提高其他技能的基础。然而听力训练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要使听力训练真正有成效,训练方法很重要。   一、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只听不讲  这里的讲是指教师的讲解,即必要的指导。有些教师只是提供听力材料,放录音,然后对答案,不提供必要的指导,学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如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具体从重视绪言课教学、发挥实验的魅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各样类型的竞赛、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五方面去论述。通过以上五种方法,举例论证如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通过共同的努力,学生喜欢化学,取得好成绩。结论:要搞好初三化学教学和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化学;兴趣    
读写算2011年第26期信息教育研究信息教育研究2011年第26期读写算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以后对计算机学科的学习态度问题,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构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以及运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的领域之中,
【摘要】一堂好的政治课离不开语言艺术的运用,衔接性教学语言在其中具有牵线成珠的功效。通过多种途径锤炼政治课堂的衔接性教学语言,使之呈现出简洁、灵活、激励、富于生活味等特征,为政治教学各环节搭起衔接之桥,顺利实现教学重难点的串联,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塑造课堂之美。  【关键词】语言艺术 衔接性教学语言 锤炼 政治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
【摘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的實施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教师和学生受传统的教学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惯性,如何及时地做好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除了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改变外,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积极的态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动手,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获得进步和发展的一种活动。  【关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它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的相互作用,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创新意识,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同时,教师能力的提高及学生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实践的探究中逐步确立。课堂教学是开展反思性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进行反思性的学习。学生的实践反思,可以是对自身的认识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重视语文素养的培养,强调拓展语文教学的外延(“生活的外延”与“语文学习的外延”相等),重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重视生活作文,重视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