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不真空论”的逻辑问题

来源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weixi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教大乘空宗一派理论,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以一种彻底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魏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各主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答刘遗民书》等。其中《不真空论》是代表僧肇世
其他文献
基于弹性损伤理论,并与有限元法相结合,形成损伤力学—有限元法,并自编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对沥青混凝土梁试件疲劳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与分析,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应用规
淮扬菜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鲜明的风味特色和显著的文化个性成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当今的淮扬菜只有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才能再创新时期的辉煌。
<正> 基督教在內蒙古各地的传播,年代也较久远。十九世纪末内蒙地区基督教的传播进行了调整。1983年12月内蒙教区重新划分,当时分东蒙古教区、中蒙古教区、西南蒙古教区。西
香(阳)、鲜(阴)同为中餐特有的二元价值标准,合而为味道。香的本义为吃黍饭的“倒流嗅觉”,引进油炸技法后,肴馔之香涵盖了芬芳等嗅觉愉悦,同时味也涵盖了臭(气味)。语言的“退化”,反映
我们应该及早建立一套信用考评机制.一方面要使缺德失信者为其不良行为付出高昂的成本.使其得不偿失;另一方面.要使诚实守信者好人有好报.获得应有的收益.以此促进诚信道德的重建。
中考时政复习一直是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师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可以说搞好时政复习是决胜中考的关键。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时政专题复习呢?这是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想从以下四个方面浅要分析中考时政专题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一、点滴积累,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  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积累与中考知识点相关的素材,并把这些素材提炼成简短的文字,思考其与教材知识
课堂讨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否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时机,直接影响着讨论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讨论的时机必须选择在:
<正> 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势力勾结俄国反革命势力,接连不断地对苏维埃俄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1920年4月,波兰地主武装和弗兰格尔匪帮又在俄国的西部
一、从双基入手,指导学生做好复习及考前准备  在复习中,要针对开卷考试的特点,让学生明白究竟什么是开卷考试,怎样才能答好开卷试题,进而让其懂得开卷考试需要比闭卷考试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从而对掌握双基知识高度重视。要建议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全面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双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单元为单位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时时关心时事政治,抓住时政热点。另外,还应多了解那些与本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效果的常见的教学行为。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