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口述算法”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关于数的运算要求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可见,计算教学中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计算的思维过程的重要性。但平时教学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很少要求学生口头表述计算过程。以致部分学生依葫芦画瓢,看似会做,过一段时间又遗忘了。因此,笔者认为从口述算法入手,通过口述算法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计算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述算法;计算能力
  目前,本校学生计算能力偏弱。根据对平时单元测试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因计算错误而失分的题目占总分相当大的比例,有80%的同学计算题不能拿到满分。而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在于:计算减法时经常忘记退位,特别是连续退位的减法;加法计算时忘记有进位的要加上进位的数;乘法计算时,数理不清数位对错;除法计算过程中不会给商定位,不会调商。总得来说,是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错误。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学生对算法的掌握。
  基于上述背景下,笔者提出了《利用“口述算法”提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我们想通过此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口述口算算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口述算法:我们的课题主要研究让学生能够把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数学语言相互转化,能清楚、有条理地表达计算的算法和法则思考过程。我们不能单纯用书面语言的训练,代替口头语言的训练,因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者缺一不可。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在口算熟练的基础上,笔算才有保障。因此,教会学生口述口算算法是非常重要的,口述口算算法过程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计算问题,同时检查自己的答案。
  1.示范口述口算算法。学生在初接触计算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和提供学生口述计算过程的机会和口述的方法。从低年级的计算开始,要指导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低年级教学加减法口算时,如何使用“凑十法”,让学生说说如何“凑十”的整个过程。教学二十以内加减法:9 7=___,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口算过程说清楚。“我是这样想的:把7分成1和6,先算9 1=10,再算10 6=16,所以9 7=16”。在“退十法”口算中,如11-8=___,引导学生说:“我是这样想的,把11分成10和1,先用10-8=2,再算2 1=3,所以11-8=3”。教学中要多示范如何口述,再要求学生进行口述的训练。口述的表达可以多樣的,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计算的过程就可以了,口述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学会计算的方法。
  2.看题口述。学生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述训练的时候,在黑板直接出示一道题目,不要求学生进行笔算,只要求学生进行口述,易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检查的习惯。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1页例1,口算15×3等于多少?刚开始有很多学生都想试一试,觉得很简单的事情,笔者让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口算过程,于是就出现几种的情况。
  生1:15×3就是3个15相加,15 15 15,所以等于45。
  生2:15×3 三五十五,个位写5,十位进1,十位一三得三,再加上进位一就等于四,十位写4,所以结果等于45。
  生3:15×3 先把15拆成10和5,再用3×5=15,10×3=30,再把30 15,所以结果就等于45。三个学生的口述方法都不一样,但是最后的口算结果都相同,通过了口述这道题目让学生发现口算方法可以多种多样的。指导学生用口述的方法有条理地表达计算的过程,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来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计算过程,促进思维能力发展,这样就可以把用概括的语言进行表达的思维方法主动地迁移到其它问题学习中去。训练语言表达,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思想。我们要给学生口述计算算法的机会,说错了不要紧,只要大胆说就可以。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要引导学生说、到能说。逐步提高口述计算算法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认真听别人说,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使学生口述计算算法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和提高算理的能力。
  二、口述笔算算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笔算是一种用笔写出算式或算草进行计算的方法,是数学中最常用到的一种计算方法。口述笔算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计算的整个过程。平时课堂上,很多学生会写出坚式的过程,但让他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怎么算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是哑口无言。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学生根本不懂算理,计算时都是依葫芦画瓢。所以教学笔算时,让学生说出算理,说出算法过程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第62页,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24×9=,笔者教会学生理解算理的情况下,口述出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口述的方法去做,提高了笔算的计算率。竖式写法:24计算时,引导学生这样口述出计算过程,个位四九三十六,
  × 3 9
  2 1 6
  个位写6,十位进3,十位二九十八,十八加3等于21,十位写1,百位写2,所以结果等于216。学生通过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顺理成章知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如此类推,教学604×8=,学生用同样口述算法去做,学得轻松又快乐。
  学生通过在笔算过程口述计算算法,训练了学生思维和行动统一性,使学生心有所想,口有所述,写有速度,逐步完成从口述到动手笔算的统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口述混合运算算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混合运算是整个小学计算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计算混合运算中会出现以下这样情况:
  原因很多,主要是学生对运算顺序不熟练,还有对简便运算定律运用不清。日常教学中,笔者都要求学生做到“一判二说三算四查”。看到题目,先不急着去做,一判就是先判断题目有没有简便运算,二说就是说出清楚运算顺序,三算就是想清楚运算顺序再动笔去算,四查就是算完了再去检查。尤其学生通过说出运算顺序,加强了学生对混合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理解。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8页第5题时,先让学生口述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动笔再算。如, 学生口述“先算 ,再算395 8,结果等于403”。经常通过这样的口述算法,让学生让成习惯,计算的效果得到很好的提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慢慢喜欢计算。
  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计算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算理、算法的基础上,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口述掌握计算的方法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数学(三年级)[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处于启蒙阶段所接受的最初教育,所以,小学教育管理对于现代学校教育管理质量和效果的提升非常关键。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和进一步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非常重要。故文章对其应用进行探究,以期给一线工作带来相关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小学教育;教育管理;启蒙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当前我国
近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国家“互联网 ”、大数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要求,进一步探索新时代高校学习空间建设,促进智能时代教育教学的重构与创新,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广东省高校教育技术学术年会暨智慧学习空间现场观摩活动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郑文做了题为《广东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大会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在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教学领域,“学乐云平台”应运而生,应用这一教学平台进行上课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巧用;学乐云平台  信息技术在当今的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它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泼生动,更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学乐云”教学平台,整合了各种教学资源,应用这一平台
本报综合消息 4月25日上午,广州市中小学经典阅读专题培训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2号报告厅成功举办。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中小学图书馆在书香校园建设中的作用,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推动校园阅读,让阅读成为常态。本次教研培训由广州市教育基建、装备中心和广州教育学会中学图书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得到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大力支持,全市共有198位中小学图书馆老师参加学习。  活动由广铁一中图书馆馆长廖建兰
【摘要】针对中职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本文通过呈现笔者在中职数学课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实践案例,探讨如何运用合作学习开展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探索  在中职学校,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而且学生基础
【摘要】围绕学校“绿色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绿色德育课程目标与内容,按照学生六方面素养要求,构建“热爱家园,感恩团结”“热爱生命,遵纪守法”“热爱学习,自尊自信”“热爱生活,多才多艺”“热爱集体,自立自强”“热爱劳动,求真创新”等德育课程体系,努力推进校内外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寓德育于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之中,生活即教育,努力做到润物无声。  【关键词】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学生修为  立德树
【摘要】微课是教师将课堂上所讲解的知识做一个补充,或者是为了解答学生在课堂上还有疑惑的内容而做的一个简短的视频,它利用网络让学生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查漏补缺。但是教师不能为了应付学生而随便做一个视频就结束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微课的任务单,让学生们在看微课时,有目标可寻,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的翻转。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任务单;翻转课堂  设计微课任务单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个课后视频
【摘要】想象具有独特的魅力,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在语文教学环节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一环,需要学生发挥想象,置身文中描述的画面场景,理解文中的精神主旨。不少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对课文的片段印象深刻,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想象,得到了美好的感受。比如文段中描写了食物,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一边想象到了食物的画面,如槐花饭、桂花糕、红彤彤的柿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想象。下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其核心的价值一定是围绕学生的主体而言的。“三段八步聚点授法”是基于“启发式”教学原则,又兼顾了新的现代教学观,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追求“真”课堂。  【关键词】“三段八步”;聚点授法;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模式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遍地开花。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
【摘要】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科学态度等方面的表现,是學生通过物理学习集中体现的带有物理特征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可表述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本文就如何通过预设和生成研学问题展开驱动教学,实现学科素养培养目标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