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其核心的价值一定是围绕学生的主体而言的。“三段八步聚点授法”是基于“启发式”教学原则,又兼顾了新的现代教学观,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追求“真”课堂。
【关键词】“三段八步”;聚点授法;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模式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遍地开花。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其核心的价值一定是围绕学生的主体而言的。本模式是基于孔子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又兼顾了新的现代教学观,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追求“真”课堂。该模式首创于番禺区2012年“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之始,由笔者主持研制。随着实践的深入,“三段八步聚点授法”这种通用的教学模式便逐步固化下来。目前,本模式已在本区域中小学广泛试行,得到了普遍认同,并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模式的构建
第一段:自主研学、检查研学。没进核心问题之前,称之为“课前研学”, 其目的是扫清进入核心问题的外围障碍。
1.自主研学
自主研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将明天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成导学案呈现给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包括应知应会的背景资料、学习目标、字词、阅读内容、练习题目等。具体呈现方式通常称之为“讲学稿”。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围绕导学案的问题生生之间进行互助讨论,增加生生互动。
2.检查研学
检查研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用小测验的形式,检查预习的情况,解决一些小问题。
第二段:小组研学、问题聚点、思维聚点、归纳受法。进入核心问题之时,我称之为“课中研学——聚点授法”,其目的是解决核心问题,积累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1.小组研学(聚点,发现问题)
首先,是通过生生互教的方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其次是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直接对接预习提供的问题,暴露疑难地方或新的疑问点。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收集与分类,着重暴露问题所在。
2.问题聚点(启发,解决问题)
问题聚焦环节,老师需在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或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点拨,提示性地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研学。
3.思维聚点(探究,思维聚焦)
思维聚点环节,教师提取出有必要让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或必须大家形成共识的地方以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行集体讨论。
4.归纳授法(建构,方法升华)
归纳授法环节主要是师生共同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思维整理,形成一种对应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第三段:巩固拓展、布置预习。解决核心问题之后,进入到“课余研学”环节,其目的是拓展核心问题,巩固学习内容,为下节课堂奠基。
1.巩固拓展
在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对应学习要点(核心问题)有选择的进行巩固训练或拓展训练。
2.布置预习
在布置预习环节主要任务是布置新的研学任务,下发新的研学案(或讲学稿),包括應知应会的背景资料、学习目标、字词、阅读内容、练习题目等。
三、案例举隅
1.小学阅读教学案例(番禺区石岗小学阅读教学案例《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片段背景:重点与难点是“五彩缤纷”的理解与运用。
①课前研学:明确目标后,进行了“师生合作梳理学习”和字词的预习情况检测:“同桌互检,师对个别声调、翘舌音、轻声进行指导,开火车检查再齐读”“抽检带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学评》,检查反馈”。这一段教学实施以后,学生对《秋天的雨》已有基本了解,对阅读障碍基本扫除,简洁而有效。
②课中研学:
小组研学:研学任务: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学生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巡堂)
教师适时提示:阅读文章要关注段落中的关键句,尤其是总起句。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在聚焦问题,“阅读文章要关注段落中的关键句,尤其是总起句。”教师的这一提示,让学生在朗读中关注关键地方,重点的问题。
问题聚点:感情朗读,品秋温柔
——追问:秋天的雨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呢?
——互评:能不能读出悄悄的感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
这一环节,既是过渡,也是铺垫,教师是在为下面的重点、难点教学减轻压力,而且依旧是通过读来得到启示:“秋天的雨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
思维聚点:精读品味,感悟美丽
——追问: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
——点拨:把他们用圆圈圈出来,把颜色词语用方框框起来,再认真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把最精彩的想象说给大家听。
方法归纳:熟读成诵,内化美丽
——授法:抓住关键句子,巩固利用插图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训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练习说话。(秋天把____分给_____,______。)
——感悟:拟人手法的作用与效果。
这一环节,“聚点授法”十分到位,整个环节“聚点,启发,探究,建构”一气呵成,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完整通透,而且教师“抓住关键句子,巩固利用插图理解词语,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法自然,顺理成章。
③课余研学:
用颜色提示,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用填修饰句子的提示,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用插图提示,齐背第二自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有效补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五彩缤纷”的秋天色彩。然后,很自然进入“学生谈感悟”以及“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关键词】“三段八步”;聚点授法;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模式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遍地开花。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无论怎么改,其核心的价值一定是围绕学生的主体而言的。本模式是基于孔子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又兼顾了新的现代教学观,其核心价值在于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追求“真”课堂。该模式首创于番禺区2012年“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之始,由笔者主持研制。随着实践的深入,“三段八步聚点授法”这种通用的教学模式便逐步固化下来。目前,本模式已在本区域中小学广泛试行,得到了普遍认同,并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二、模式的构建
第一段:自主研学、检查研学。没进核心问题之前,称之为“课前研学”, 其目的是扫清进入核心问题的外围障碍。
1.自主研学
自主研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老师将明天要讲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写成导学案呈现给学生。在问题的基础上呈现包括应知应会的背景资料、学习目标、字词、阅读内容、练习题目等。具体呈现方式通常称之为“讲学稿”。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围绕导学案的问题生生之间进行互助讨论,增加生生互动。
2.检查研学
检查研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用小测验的形式,检查预习的情况,解决一些小问题。
第二段:小组研学、问题聚点、思维聚点、归纳受法。进入核心问题之时,我称之为“课中研学——聚点授法”,其目的是解决核心问题,积累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1.小组研学(聚点,发现问题)
首先,是通过生生互教的方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其次是小组汇报学习情况,直接对接预习提供的问题,暴露疑难地方或新的疑问点。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收集与分类,着重暴露问题所在。
2.问题聚点(启发,解决问题)
问题聚焦环节,老师需在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或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进行点拨,提示性地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研学。
3.思维聚点(探究,思维聚焦)
思维聚点环节,教师提取出有必要让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或必须大家形成共识的地方以及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进行集体讨论。
4.归纳授法(建构,方法升华)
归纳授法环节主要是师生共同对讨论的问题进行思维整理,形成一种对应这类问题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第三段:巩固拓展、布置预习。解决核心问题之后,进入到“课余研学”环节,其目的是拓展核心问题,巩固学习内容,为下节课堂奠基。
1.巩固拓展
在巩固拓展环节让学生对应学习要点(核心问题)有选择的进行巩固训练或拓展训练。
2.布置预习
在布置预习环节主要任务是布置新的研学任务,下发新的研学案(或讲学稿),包括應知应会的背景资料、学习目标、字词、阅读内容、练习题目等。
三、案例举隅
1.小学阅读教学案例(番禺区石岗小学阅读教学案例《秋天的雨》(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片段背景:重点与难点是“五彩缤纷”的理解与运用。
①课前研学:明确目标后,进行了“师生合作梳理学习”和字词的预习情况检测:“同桌互检,师对个别声调、翘舌音、轻声进行指导,开火车检查再齐读”“抽检带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学评》,检查反馈”。这一段教学实施以后,学生对《秋天的雨》已有基本了解,对阅读障碍基本扫除,简洁而有效。
②课中研学:
小组研学:研学任务: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学生朗读,小组讨论,教师巡堂)
教师适时提示:阅读文章要关注段落中的关键句,尤其是总起句。
这一环节,实际上是在聚焦问题,“阅读文章要关注段落中的关键句,尤其是总起句。”教师的这一提示,让学生在朗读中关注关键地方,重点的问题。
问题聚点:感情朗读,品秋温柔
——追问:秋天的雨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呢?
——互评:能不能读出悄悄的感觉。引导学生感受秋天悄无声息地来到我们身边。
这一环节,既是过渡,也是铺垫,教师是在为下面的重点、难点教学减轻压力,而且依旧是通过读来得到启示:“秋天的雨是怎样打开秋天的大门”。
思维聚点:精读品味,感悟美丽
——追问:秋雨把颜色都给了谁?
——点拨:把他们用圆圈圈出来,把颜色词语用方框框起来,再认真观察课文插图,想象画面,把最精彩的想象说给大家听。
方法归纳:熟读成诵,内化美丽
——授法:抓住关键句子,巩固利用插图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训练: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练习说话。(秋天把____分给_____,______。)
——感悟:拟人手法的作用与效果。
这一环节,“聚点授法”十分到位,整个环节“聚点,启发,探究,建构”一气呵成,学生对“五彩缤纷”的理解完整通透,而且教师“抓住关键句子,巩固利用插图理解词语,教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授法自然,顺理成章。
③课余研学:
用颜色提示,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用填修饰句子的提示,试着背诵第二自然段。
用插图提示,齐背第二自然段。
这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有效补充,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感悟“五彩缤纷”的秋天色彩。然后,很自然进入“学生谈感悟”以及“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