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星座

来源 :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4o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匹着了魔的马
  跃上冰冷的草原,
  从马蹄铁到粗野的名字——
  为一切而冒险。
  不幸的是,他将永远不会知晓,
  头顶的鸟儿为何歌唱,
  草原对他低语了什么
  透过铁钉的马掌。
  爱的预言
  飘过枫树,飘过榆树……
  那个给马套上鞍的人
  如今要为它解开枷锁。
  他卸下金色的马鞍
  又脱下铁打的辔头。
  脱缰的马远离村庄
  和麦收时节的牧场。
  它想要飞翔
  直到遥远的星球上。
  但耳边只有马蹄声响,
  只有马蹄相撞的声响。
  从夜半到正午,
  如同不死的自由,
  在马的星座中,
  响起马蹄嗒嗒。
  温暖的烟雾裹挟着马儿。
  明丽的星星斜挂在空中,
  但只有夏天为它哭泣
  隐没在老马的哀鸣里。
其他文献
斯坦利·摩斯,1925年生于美国纽约市。年轻时曾在美国海军服役,后就读于康涅狄格州三一学院和耶鲁大学,曾获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研究诗歌。为谋生从事过多种营生,终以贩卖古典油画发迹,成为画商,从而开办一家非赢利性纯文学出版社——绵羊草地出版社,自任总编辑兼社长,专门出版世界各地诗人的英译或双语本诗集和诗论。著有诗集《错误的天使》(1969)、《亚当的颅骨》(1979)、《云的消息》(1989)、《睡在
期刊
我有一幅巴洛克风格{1}的油画——死刑,  殉道士,圣西蒙{2}——正要被两个士兵  锯成两半。锯子没有干净利落地  从那人的身体中间锯开,而是受到  骨骼的阻碍而随之弯曲绕路。  那幅画令我叔叔,一位医生,恶心。  “为什么要赞美死亡?”他问。“世上  死亡还不够多吗?”我蹩脚地回答:  “可是这是一幅很美的画儿。”  我曾被告知——刚过婴儿时期,  我舌头被割成两半,正是我叔叔  建议不要碰,
期刊
在九月下旬一个学校上课的日子,  我带父亲——日渐衰弱,现在年过七十——  到水库上去划船;七月以来  水位已下降到岸线以下  两百码了。  湖面在我们面前展开——一个秘密,  我们不打扰一根漂浮的树枝,一只鹰隼。  暂时什么也不说“你不可”。  假如我能够对天空和树木说些什么,  我就要说万物如此这般最好。  对我来说,想到父亲的死  比想到我自己的死还要难。  他扔得只有以前扔的一半远。  我
期刊
你躺在我怀里,  阳光充满废弃的采石场。  我种了五棵伦巴第杨树;  两棵苹果树由于我的错误而死掉了;  三棵别的树应该长得好些。  我预备土壤;  我给生病的苹果树刷生石灰;  我在周围埋上弄得到的死尸:  我试图杀灭水藻时死在  水塘里的三十条鳟鱼、一只被车轧死的浣熊、  每个坑里一窝蛆。  今年树开花了,结果了。  我的治疗是暂时的吗?  出于多方考虑,  我决定流产一个儿子。  我寻找遭遗
期刊
前不久,北京诗友来电话,问我是否在北京。朋友们都知道我在京城郊区有个窝,累了、倦了,或者想过自由、自在、散漫的日子时,常去那里躲几天,但这次我不在。诗友说北京的诗人和几家诗歌机构,想在牛汉先生逝世两周年前夕,开一个牛汉先生追思会和他的作品朗诵会。他还说了一串长长的我熟悉的诗人,让我心向往之。但此时,我正在三亚治疗久治不愈的耳疾,不能聆听先生掷地有声的诗歌,只能伴着炎炎烈日,听自己毫无色彩和美感的、
期刊
1  “十一”小长假,先生出差耽搁在外省,我决定带上孩子回家去。  接到我的电话,母亲欣喜不已,当下便和父亲走了趟肉菜市场。等我和孩子到家,自是拦也拦不及,桌上早已摆好了鸡鸭鱼肉各色菜肴。望着满桌人间烟火,红红绿绿,眼窝突然潮了,一时间肺腑波澜。  自我成家后,就少有时间探望父母,常常只能逢年过节才见一面。或许,在双亲的眼里,我大约还是当年那个馋嘴的小姑娘。我少时体弱,父母颇娇疼我。长大后,即便结
期刊
时光对奶和肉  有胃口。人很好吃,  涂上他自己像母猪吃槽中  泔水,蜂鸟吸花蜜一般  舔食过的性液。  光被惊呆了,受到了款待。  爱一个人?  为什么不跟一条河或一棵树睡觉?  我将不再说人是给一个神吃的肉,  或夜和日是面包。  地里有麦子,一点点,给饥饿之人。  因为美不属于任何人,  所以你躺在我怀里,我是个窃贼。
期刊
在这个国度,我没有播下一粒种子,  频繁地搬迁更换地址,没有在它的  法院乞求公正,堕入情网又掉出来,  把手臂猛插入大海而无法拔出来;  我没有看到夏季失去平衡,  或把孤寂者组成一帮,由于偶然  我没有建造城市或轮船,或焚烧  去年秋天飘落的树叶,反过来  被麻木的城市建设噪音所建造,  我于是得知早晨和夜晚是诱饵,  用来捕捉生活,堆积坟墓的利益。  我失去了一个国度,及其山峦和英雄;  在
期刊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克莱明(1953— ),乌克兰当代著名诗人、记者、翻译家。1953年出生于俄罗斯西部喀尔巴阡山脉伊尔沙地区,后迁往南部尼古拉斯州。1975年毕业于乌日哥罗德州立大学语言学专业。1999年,克莱明凭借诗集《胸饰》获得了塔拉斯·舍甫琴科奖,在乌克兰文坛崭露头角。其后,他保持着持久的创作力,先后出版诗集《特洛伊酒中悲歌》(2001)、《柳树下的亚特兰蒂斯》(2003)、《野猪狩
期刊
读汪曾祺的文字,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你觉得它好,一时却又说不出好在哪里。  一次,我在老舍先生的《我怎样学习语言》中读到一句话:“我无论写什么,我总是希望能够充分地信赖大白话。”当下便想,若论“写大白话”,汪曾祺可算一位好手。  在阅读了大量的世界文艺名著后,老舍先生——这位世界公认的文学大师确认“世界上最好的著作,差不多也就是文字清浅简练的著作” 。于是我想,是了,“清浅简练”正是汪老文字的魅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