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品评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片段一】
  师:第一课时,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得很流畅了。下面,老师想报几个句子让大家听写,可以吗?(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2.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生听写,对照屏幕批改订正)
  师:猜猜看,老师为什么听写这两句话?
  生:因为这两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评析】在复习导入时,教者让学生听写了两句话,“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两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第2、3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学生在听写两句话的过程中,不仅做到正确书写,也学会了关注文章的关键句,为后续教学触摸语言,深入浅出地交流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听写设计,不仅是一个复习环节,也暗合了本课的重点,接下来的教学也依此展开。
  【教学片段二】
  师: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勾画出相关词句,再在小组中交流。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
  生:我从“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些词句中看出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师:如果把这些词都换成“一会儿”好不好?自己读读看。
  生:感觉不好。都换成“一会儿”读起来感觉一直在重复。
  师:语文用词讲究变化,这些词语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表现得淋漓尽致!你能读出云雾的瞬息万变吗?(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只有这四种变化吗?
  生:不止这四种变化。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从瞬息万变的“万”字中看出来的。
  师:还会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 ,转眼间 ;明明,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生:刚刚还是一只可爱的小绵羊,转眼间就变成了一串甜甜的棉花糖;明明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香喷喷的奶油蛋糕。
  【评析】用“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特点的呢?”这样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主阅读,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先试着和小组中的伙伴说一说,在和伙伴的合作交流中,思维在不断刷新、完善。正是因为有了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小组讨论为前提,加上教师的适时引导和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比喻、不同角度的观察等写作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体验和探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反复揣摩文本的语言,用心体味文本的意蕴,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片段三】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关注一下第2、3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发现?
  生:这两个自然段都是先用一个中心句概括,再进行具体地描写。
  师:你真会发现,这样的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生:作者想象很丰富,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师:作者正是用了巧妙的构段方式,再用形象的比喻,把庐山的云雾描写得如此令人神往。请你也用总分的构段方式介绍一处景或一种事物,如果能用上一些比喻句就更棒了。(生练习仿写,交流点评)
  【评析】《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无论在结构特点还是语言表达上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教者抓住文中形象的比喻手法、总分的构段方式这些特点,从语言文字入手,由外及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模仿。学生感悟了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了文本的形式之美,再学以致用,就更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学生练习了片段写作后,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也必不可少。教师如果能发挥教学智慧,抓住有效生成,再次对照文本,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学生的语言表达会更加顺畅,更加灵动。
  (作者单位:南京市南湖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搭建了小学生学“诗”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诗”的兴趣,提供了学生学“诗”的方法,更为可贵的是教材对“文”的处理字斟句酌,别具匠心,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的俱佳例子。“文包诗”,核心虽然是“诗”,但“诗”“文”相互配合,融为一体。下面,笔者试以苏教版三下《李广射虎》一课教学为例,对“文包诗”中“诗”与“文”的教学略作探讨。 
生命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将生命价值的研究重点放在成年人身上,而极少关注未成年人。从年龄上来说,我国0-18岁青少年约有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
由于船舶航行的高危害性和不确定性,对船舶航行风险的识别、预警、控制等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数额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物
教学品评  一、 故事激趣,引出“点(、)”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  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  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评析】低年级学生是喜欢听故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软件产品开始服务于各行各业,社会对于软件的功能和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基于需求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对于很多成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猜猜他(她)是谁?  2. 出示: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一双黑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红通通的小嘴,真是可爱极了。猜猜看,她是咱班的谁?(生摇头,不知道)  3. 揭示话题:如果不抓住特点来写,别人就不能猜出你写的他(她)是谁了。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便通过猜谜的方式揭示出
静压管桩因具有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确定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桩基础设计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准确、简便、快捷地确定实际工程中每根桩的承载能力是技术人员
一、 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  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第一行:飞行 冠军 勉强。  “勉强”两个字是第三声连读,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读第二声。  第二行:蜻蜓 蜜蜂 蝴蝶。  这些都是昆虫,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第三行: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看,“遥遥”“洋洋”,字重叠了一下,意思就更进了一层。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