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的奖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h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齐读课题)蜗牛的奖杯。
  2.先来复习一下文中的词语。
  第一行:飞行 冠军 勉强。
  “勉强”两个字是第三声连读,读的时候第一个字要读第二声。
  第二行:蜻蜓 蜜蜂 蝴蝶。
  这些都是昆虫,让我们一起来叫叫它们的名字!
  第三行:遥遥领先 得意洋洋
  看,“遥遥”“洋洋”,字重叠了一下,意思就更进了一层。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
  【设计意图】第一行是含有多音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在读词语时把上声连读的“勉强”读准;第二行是表示昆虫名称的词,提示学生关注虫字旁,渗透形旁多表义的规律;第三行分别是AABC与ABCC的叠词,渗透叠词的知识即运用重叠的方式,起到强调的作用。
  二、 细读课文,顺学而导
  1.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你还记得在获得奖杯之前,蜗牛的模样吗?
  (1)“有力的翅膀”,看图理解,读好短语。
  (2)“自由地飞翔”,怎样的飞翔是自由地飞翔?是呀,想飞多高就多高,想飞多久就多久,想怎么飞就怎么飞,这就叫“自由地飞翔”。
  (3)展开有力的翅膀,在天空自由地飞翔,此时蜗牛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呀?
  2. 让我们先回到那场飞行比赛的现场,去看看蜗牛是如何获得奖杯的吧!指名读第2自然段。
  3. 怎样才是“遥遥领先”呢?你怎么知道还有其他对手的?(省略号)
  4.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得第一名,也就是冠军,厉害!
  【设计意图】以开放性的问题“蜗牛的表现怎样”进行交流,相机引导阅读文中语句,让学生读懂“遥遥领先”等新词,感受蜗牛飞行本领的高超。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着紧扣关键词句和标点去理解课文。
  5. 蜗牛凭着一对有力的翅膀获得了冠军奖杯,小动物们纷纷向它表示祝贺。(出示:小动物纷纷向蜗
  课例展台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牛表示祝贺,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6. 看着金灿灿的奖杯,听着伙伴们的赞美和祝贺,蜗牛的心情怎样?它会怎么想?
  7. 你知道“得意洋洋”是什么意思吗?从此,蜗牛得意洋洋,它是怎么做的?
  8. 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成天”是什么意思?到了晚上,它就睡在奖杯里。
  9. 现在你就是小蜗牛,太阳公公出来啦!背上奖杯出门吧!蜗牛,奖杯这么重,你为什么背着它呀?中午,太阳公公当空照,好热呀!蜗牛,快把奖杯放下歇一歇吧!太阳公公下山了,蜗牛蜗牛,蜻蜓都练了一天飞行,你把奖杯放下,和它一起去练练飞吧!月亮婆婆出来了,蜗牛蜗牛,你在哪儿呀?奖杯里硬邦邦、冷冰冰的,你为什么睡在里面呀?学生扮演蜗牛,说说背奖杯的原因和睡在里面的原因。
  10. 奖杯又大又重,蜗牛为什么不把它放下来呢?(它放不下的仅仅是奖杯吗?是啊,它更放不下的是它的冠军荣誉。)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学生兴趣的情境,让他们在读读、说说、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让课堂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最后,通过观察图片、联系文本、讨论交流,体会对于身体又小又柔软的蜗牛来说,奖杯是很大很重的,但是蜗牛放不下奖杯,放不下奖杯代表的冠军荣誉。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蜗牛的得意洋洋和骄傲自满。
  11. 自从蜗牛得了奖杯后,天天背,夜夜睡,时间一长,蜗牛也由此发生了变化。读读第4自然段,找找变化。(天长日久,蜗牛和奖杯粘在一起)
  12. “退化”是什么意思?(出示蜗牛翅膀变化的图文)看,很久很久以前的蜗牛,翅膀又大又宽,多有力呀!得了奖杯的蜗牛呢?后来的蜗牛因为长时间不练习飞行,翅膀已慢慢变小。现在呢?蜗牛的翅膀已经没有了。像这种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就叫做“退化”。
  13. 这样的过程是一天两天的时间吗?
  14. 蜗牛还有什么变化?(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
  15. 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勉强”是什么意思?现在它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扣住“天长日久”“退化”等词句,以观察图片、联系语言环境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读懂关键词句,了解蜗牛现在的模样,体会蜗牛此刻的心情。
  三、 畅谈感受,回顾全文
  1. 现在你明白了吧?是什么让蜗牛有了这么大的变化?此时,你想对这只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说些什么?(出示句式练说:我想对蜗牛说 。)
  2. 出示名言:“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谁还想对蜗牛说?
  3.获得奖杯之后,蜗牛不该得意洋洋,因为——(出示成语: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
  【设计意图】在学生明白蜗牛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后,有必要让学生明白本寓言的寓意,教师将课后习题5引入,用“我想对蜗牛说”,引导学生从部分回归整体,在畅谈感受,劝诫蜗牛的同时教育自我。学生可能会劝诫蜗牛不要骄傲,顺着学生的发言,教师将相机出示格言;联系二年级上册练习4中《读读背背》,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在回顾全文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寓意,同时积累相关的好词、名言。
  四、 指导书写、练习巩固
  1. 这篇课文我们要学写4个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这节课我们学习其中的两个——蜜蜂,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蜜”,上面是个宝盖头,中间是个“必”,下面是个“虫”。看屏幕上老师写,“必”的笔顺可要注意,伸出手写一写。“蜂”,左面窄,右边宽,虫字旁要写得窄窄长长,它很谦让,把地方让给右边部分。看,同一个部首写的位置不同,字形也要有所变化。
  3. 让我们动笔来写一写。
  【设计意图】重点指导“蜜”中“必”的笔顺,学会笔顺规则,对记忆字形,正确、美观的书写都起着重要作用。虫字旁因为位置的变化,字形也会产生变化。注重字的结构规范,同一个部首写的位置不同,字形也有变化。这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自主识字,关注易出错字的部件和同一部首因位置不同字形产生的变化。
  五、 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1. 说一说:有一天,老蜗牛带着小蜗牛散步,看到飞翔的昆虫,老蜗牛会对小蜗牛说什么?
  2. 读一读《骄傲的孔雀》。
  【设计意图】任何一篇课文的理解都不是一次完成的,一般都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学习,才能理解得深,记忆得牢。而反复多次的学习,就要通过课外阅读的形式来获得。这样,课外阅读就起了促进课内阅读、强化课内阅读的作用。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巩固课内学习,适度拓展延伸。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木渎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没有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无从谈起,没有教师的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解读文本,接受美学理论有其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值得我们学习、研究、运用。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总体活动是作家、作品、读者三个环节的动态过程。作家写出的只是文本,文本潜在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而它们意义的确定,必须依靠读者阅读,对它具体化,读者把文
“文包诗”作为苏教版小语教材特有的一种文体形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搭建了小学生学“诗”的平台,激发了学生读“诗”的兴趣,提供了学生学“诗”的方法,更为可贵的是教材对“文”的处理字斟句酌,别具匠心,是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的俱佳例子。“文包诗”,核心虽然是“诗”,但“诗”“文”相互配合,融为一体。下面,笔者试以苏教版三下《李广射虎》一课教学为例,对“文包诗”中“诗”与“文”的教学略作探讨。 
期刊
生命价值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将生命价值的研究重点放在成年人身上,而极少关注未成年人。从年龄上来说,我国0-18岁青少年约有3.6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
由于船舶航行的高危害性和不确定性,对船舶航行风险的识别、预警、控制等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研究的问题。近年来,水上交通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了数额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和财物
教学品评  一、 故事激趣,引出“点(、)”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讲一个故事,请注意听,听后要告诉老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师:同学们,这个故事讲了什么的重要性?  生:这个故事讲了“眼睛”的重要性。  师:这位同学听得真仔细,体会得很对。那你们知道,我们汉字中哪个笔画被称为汉字的“眼睛”呢?——对的,是点(、)。  【评析】低年级学生是喜欢听故
基于支撑向量回归(SVR)可以通过构建支撑向量机分类问题实现的基本思想,推广最小类方差支撑向量机(MCVSVMs)于回归估计,提出了最小方差支撑向量回归(MVSVR)算法.该方法继承了
近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软件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软件产品开始服务于各行各业,社会对于软件的功能和质量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基于需求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对于很多成
一、 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猜猜他(她)是谁?  2. 出示:她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弯弯的眉毛下一双黑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高高的鼻梁下有一张红通通的小嘴,真是可爱极了。猜猜看,她是咱班的谁?(生摇头,不知道)  3. 揭示话题:如果不抓住特点来写,别人就不能猜出你写的他(她)是谁了。  【设计意图】教学伊始,便通过猜谜的方式揭示出
静压管桩因具有许多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确定静压管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是桩基础设计中首先应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准确、简便、快捷地确定实际工程中每根桩的承载能力是技术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