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在数学问题教学中飞翔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而想源于疑。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性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应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兴趣,增强学生问题化意识,提高学生的问题化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问题化学习,现就我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个性谈一些感受。
  一、营造和谐激进的问题化情景,激发学生问题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因为兴趣是一个人前进的内驱力,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那么我们不妨创设一个能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对问题感兴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答案。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比如在学习乘法公式时,不妨换个角色,让学生根据公式的特点,提出一系列的题目相互解答,可以改变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
  由此可见,创设数学问题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融入到学习情境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探索、交流的整个过程。
  二、捕捉学生质疑求异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与学的方式,如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索成为我们教与学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倡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倡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倡导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师应改变传统的角色,不再是简单地传道和授业,更重要的是要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知识平台,不再是把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候为学生设计一种问题情境,为解决问题寻求一个突破口,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灵窗口,让智慧的阳光照射进学生的心扉。
  所以我们在教学开始引导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指明方向并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抓住学生质疑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在《线段的比较》这一节,我们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然后按教材介绍用圆规怎样比较,用刻度尺怎样比较,这时学生也许就会提出:不是一看就知道长短了吗?的确,在生活中,观察法也许是用的最多的,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切合实际的观点,甚至就可以完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这时学生一定会提出很多不同于教材而又很实用的方法,学生的方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突出了学生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合作交流
  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当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求的是尊重个体的差异,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且学习状态的开放性是现代课堂教与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课堂成为“动态的集合”,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我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给学生提供协作交流的素材和机会。从而调动学生展现自己的积极性,加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问题化能力。
  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开放式提问,在解答问题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你大胆地回答,说错了不要紧,大家都可以帮助你”等鼓励性语言,让学生积极讨论,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可使用“你再想想,好吗”、“让我们来帮助一下他(她)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在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的学习程度,对新教材中如“思考”、“探索”、“试一试”、“想一想”、“议一议”等问题进行选用。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视野和能力。例如,我出示了以下两道题目:(1)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装满球,正好是100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每个小盒和每个大盒各装多少个?(2)小红买了3枝铅笔和1枝钢笔共10。8元,一枝钢笔的单价是一枝铅笔的6倍,求钢笔和铅笔的单价。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怎样去解决这类问题。经过短暂的讨论,学生们都已经有了正确的答案。他们能够正确解决这两道题目,说明他们对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能正确区分开来。
  四、让问题紧密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
  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从而将学生那些常识性、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有了可供他们思索、开拓和发展、发表见解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必须得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去创设一些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具体生活情景,也可以让学生先学课本内容,再让他们设置一些生活情景,老师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基础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和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充满诱惑的课堂,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书本中走向社会,体会数学的社会价值,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 一幅新颖别致,富有美感的板书往往能给学生很深的印象,板书的美感是凭借直观形象对课文内容进行艺术的再现,让学生在享受、欣赏优美的板书形象的同时,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深化教学的内容,因此,板书的造型艺术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征,以美感激发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关键词] 预设性 生成性 完整性 美观性 实用性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尤其是小学语文的课程改革更是具有燎原之势,然而,在
近年来,伴随全民健身这一热潮来袭,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借助不同的体育活动可以让高中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从而在体育锻炼中对高中生身心素质加以培养,促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已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点,本文从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的任务、以及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
随着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企业对工程车辆的使用越来越多,对工程车辆的依赖也越来越高,诸如装载机、吊车、挖掘机、叉车等工程车辆在矿山、煤炭等企业已到处可见。保证车辆良好
针对国画创作中的制作与表现技法进行介绍,探讨其对于国画创作的重要意义,最后从国画用墨、国画用笔、国画意境三个方面分析技法的应用,从而明确国画创作的有效手段,为今后国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要手段,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意义。而兴趣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场景之中,根据场景变化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显得十分重要。创设情景、设置悬念、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等四种手段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激发兴趣情景悬念联系生活实践  2011版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有效的数学学习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
[摘要] 本文对音乐教育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学生素质 提高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需要,也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中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当然是针对原有教育模式存在着不全面的地方。作为教育部门,特别是普通教育部门,过去那种只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的教育教学体制,已经不适应培养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为了适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只要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内化、升华。所以,我们在教学中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教育部门贯彻全会精神与推动当前工作相结合,就是要全面落实全会提出的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