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被动语态为例的综合性语法教学形式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123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中的“硬骨头”,大多数情形下都是老师大量讲解语法规则和条目,学生机械地记笔记,学习过程以知识的灌输为主,语法学习枯燥而抽象。事实证明,这种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语言学习的要求和语言认知规律的发展。多年来,语言课教师们在语法教学形式上不断摸索,教学方法也经历了大量的改进,从传统的归纳法到任务教学法,教学模式从最初的机械演示渐渐过渡到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和实践掌握语言规律,从而形成语感的多元教学形式,语法教学革新未曾停止。被动语态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英语语法,对多元综合性语法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较强的参考性,被动语态的理解需要克服中文主动语态模式在意识上的固化,进行语言思维的转换和在场景的应用才能得到充分认知。单一的讲授方式容易造成被动语态在理解及运用中的抽象化,只有多层并进的综合性教学思路才能达到高效而优化的语法教学目的。
  一、演绎推导教学
  英语作为规则性极强的语言,句子结构的组成遵循严格的结构模式,掌握其结构的组合特点,才能加以利用。演绎推导法的教学过程就是对特定语法结构进行展示、对比,从而奠定基本语法框架的过程。在被动语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语法结构形式进行由易到难的推导和演绎,让学生直观地掌握被动语态的构成,为稍后的环节奠定基础。教师可以以基本语法结构“be 过去分词”开始,例如:“猫抓老鼠: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老鼠被猫抓:The mouse was chased by the cat.”,这个例子能够让学生对主动语态变被动语态时“主变宾,宾变主,动词变be done”的规律产生直观的认识。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语法结构上的观察,对不同时态的被动结构进行公式化的推导,在满足时态结构组成的同时也要满足语态结构的要求。例如:将来时的被动语态既要符合将来时的结构要求,即“will V原型”,又要满足被动语态的公式要求“be 过去分词”,两个公式进行融合即推导成了将来时的被动语态“will be 过去分词”。这样,既提升了学生语法感知和观察的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语法归纳能力,尤其对语法基础较弱的学生,这样的推导有助于促进其对英语句子结构的认知。这一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句子特定结构的掌握和演绎,有利于相同模式句型结构的生成。然而,这一环节存在的显著弱点是:语言的运用仅停留于结构层面,它和真实世界的交流场景是隔离开的。真实状况下的语言运用可能会呈现更加复杂和灵活的特点,至此,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仍然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学习过程也极其枯燥乏味。因此,创设真实的语境训练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在下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成为重点关注的方面。
  二、场景探究教学
  语境在语法教学中至关重要,它既能体现语法项目的语用功能,又能传达正确的语境意义。传统语法教学往往重视规则的应用而轻视真实语境中语言能力的培养, 学生掌握的语法结构大多也只是对书面结构层面的记忆,而对语言使用的环境无法形成感知和应对。就被动语态这一中文语用场景所没有的形式而言,学生头脑中它只是一种特殊语法现象,很难形成一种会主动运用的表达方式,学生对其能够适用的状况也比较陌生。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和创设被动语态真实状况的语用场景,让语法结构成为场景运用的有效资源,这样的场景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例如:教师可以提前对教室环境做些改变,或是提供一些前后做了更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哪些物件被改变了。学生们会下意识地使用被动语态的句式说出诸如“The pictures are changed”“The desks have been moved to the left side”“The wall was painted as green”……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并适当进行修正。这样不仅让被动语态的使用接了地气,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自然变得更有意义。由此可以看出,场景教学把语言与真实世界的场景相关联,帮助学生构建语句模式与交际目的之间的关系,让语法结构的运用自然而然地生成。但是如同硬币的两面,场景教学法在语法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事先设定好的场景或文本会限制学生在语言选择上进行恰当判断的能力。从语言结构学的观点来看,相同场景所使用的句式是可能随着表达的需求而变换的,即使学生能在已给场景中作出特定语法需要的正确表述,也难以保证学生在面对真实交际时能进行恰当的表达。这就是大多数中国学生能够在考试中拿高分,却在现实中很难进行交流的原因之一。因此,场景探究式教学应当与以交际为目的的任务驱动性教学相结合,以达到真正的交流目标。
  三、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型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获得语言习得,“做中学”是其典型的特点。语法教学中的任务驱动通常可以体现为“结构型”模式和“交际型”模式,也就是在任务中强化语言结构的理解,并驱动真实环境下交际任务的完成。为此,任务的设定既要关注到语言结构形式的练习,又要强调交际的真实性和灵活性。在被动语态的任务驱动环节中,教师可以挑选有针对性的语篇或图片让学生阅读以巩固语法结构,并布置相关的任务以提升交际水平。 例如:教师可以挑选富含被动语态的报道、说明书、文章或可以运用被动语态描述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和学习,并在组内汇报,以促进语法知识的巩固和体验;在之后的交际任务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根据一篇偷盗案件的报道,分角色扮演受害者、警察及小偷,表演出案件调查的过程。其间,学生会利用储备好的被动语态知识对自编的剧情进行灵活表演。他们可能利用这样的表达:“The window was broken.” “The thief was chased when he was seen climbing the veranda”等等。这样的任务设定把语言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虽然有既定话题,却无既定话语,让学生有了创造性的空间,也保证了语法知识使用的随机性和真实感。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知识结构的整合,学习主动性也将得到调动。虽然交际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因为其耗时较长,难度不容易把控,所以仍然较少使用在语法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程度及学生实际的水平因材施教,进行任务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语法作为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如何在课堂上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并让他们有效地加以运用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问题,语法不应该是脱离于场景交际的内容,如何使用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把语法内容既能直观呈现,又能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获取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师应该不断加以探究的,愿本文被动语态的教学案例能为语法教学领域的革新提供些許思路。
  参考文献:
  [1]黄理平.浅论英语语法教学——从Rose Galley博士的一堂语法课谈起[J].国外外语教学,1994:31-33.
  [2]周志晶.内隐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实践——以“被动语态用法”教学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8 (4):112-116.
  [3]章文标.探究式教学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优化运用[J].新课程学习,2015(1):42-43.
  【作者简介】全玲,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语句中存在较多的隐喻词语,为了理解语句的本意,必须要探究英语隐喻翻译技巧。正常来说,英语隐喻主要包含了两大部分,分别是词汇隐喻以及语法隐喻,有些英语隐喻较为浅显,容易理解,有些则隐晦较深,需要深入探究。英语隐喻涵盖有动词性隐喻、名词性隐喻以及形容词性隐喻三种句法结构特征。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英语隐喻翻译分为了认知对等、认知不对等两种情况,在实际翻译中可以通过直接翻译法、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同时其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以及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基于此,下文详细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微课;特点;应用  【作者简介】林沁,福建省武夷山市余庆小学。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具有内容精练、时间短暂、表现形式丰富等特点,并且凭借自身独有的特点在各个学
【摘要】文本解读当前得到了很多关注,部分教师甚至围绕着文本解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构建了新的教学模式。但也要看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教学法实际应用层面具有一定难度,相关难点因素的制约性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将分析文本解读教学法的应用难度,并就如何更好地应用文本解读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作者简介】夏秋明(1974.4-),男,汉族,河北唐山人,唐
【摘要】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作为一种新兴的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Learning)颠覆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应用型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学英语  【作者简介】郑娜娜(1984.10-),女,山西临汾
【摘要】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生源多元化促使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基于现状分析了多元生源的个体差异,并指出相对应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多元生源;差异;教学对策  【作者简介】裴如正(1983.07-),江苏徐州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英语语用学等;吴莉娟(1987.07-),江苏徐州人,铜仁幼儿师范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学教做互动”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拉近师生,从而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当下,有关“学教做互动”模式的研究仍在继续,而且已经取得了不小的研究成果,作者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大量的一手材料,现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继续分析,以期能帮助初中英语教学进一步拉近师生关系,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教做互动”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大量资源可在网络共享,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及状态。高等教育面向广大青年学生,目的是培养时代新人,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以大学英语阅读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结合课程设计,分析了网络环境下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英语阅读;探究性教学  【作者简介】张晶(1
【Abstract】Washington Irving is known as the“fathe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He spent 17 years in Europe to recuperate,and accumulated rich materials for later creation. He published The Sketch Book in
【摘要】面临教学课时少、任务重,形成“听到Writing学生烦,见到Writing老师怨”的大环境下,如何完成写作教学任务?我认为:依托教材文本是成功的捷径。  【关键词】教材文本;写作素养  【作者简介】汪康山,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周家乡中心学校。  引言  Writing素养普遍较低。主要表现:词不达意、结构错误、汉语式表达、文思凌乱、句式单调、过渡不畅、跑题等。原因:教学中过于强调词条和语法、
【摘要】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英语的学习方式基本以活动为主,强调在活动中感知、体验。学习的基本形式是模仿,让学生愉快地在英语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收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和用的能力,按照这一规定,中学英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研究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