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化差异的历史溯源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名:历史与记忆:英美历史文化研究
  作者:郭晶晶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68140614
  定价:50元
  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思维习惯、表达方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借助各种资料和工具学习、了解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掌握英美社会的基本特点,成为留学人员、商务人士以及教育工作者进修之必需。郭晶晶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历史与记忆:英美历史文化研究》一书,便是一本面向中国读者介绍英美历史文化的普及性读物。该书在结构上采用了以歷史节点为依据的断代式章节架构,但与同类图书相比,克服了单纯偏重于历史记述或是侧重于文化习俗介绍的不足,不仅做到了二者兼顾,还将两方面的内容相结合,展示了其内在关联。本书共分为十四章,英国、美国各占七章,但在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上,作者是以时代发展为总线的。
  从第一章到第七章,作者着重突出了在英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几个历史阶段,特别是“大宪章和议会的起源”和“光荣革命”这类不仅决定了英国的政治体制,也影响了英国文化的重大历史事件,并由此引导读者去领会英国绅士风度等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的根源,以及给社会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工业革命推进人类文明历史文化进步”一章则更加点明了在工业革命时期,作为引领世界发展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文化对英伦三岛,乃至整个世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启发读者了解英国历史文化的意义。在第六、第七两章中,作者则客观地介绍了英国在现代由盛而衰的过程,虽然也肯定了其在战后取得的各种文化成就,但也让读者认识到了西方文化及其政治制度存在的局限性,从而避免盲目轻信和崇拜。从第八章开始,主要是对美国历史文化的阐述。作者充分考虑了其与同为英语文化的英国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又呈现出显著差异的特点。一方面,英美两国之间在语言文化上同根同源的本质,决定了美国文化从内容到形式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英国文化的烙印;另一方面,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后起之秀,美国以短短二百余年就形成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的影响力,其文化特征也与英国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本书在认识美国文化时,充分把握住了自由精神,指出了它不仅是美国独立运动的精神根源,也是美国从社会结构到政府形式等各个方面与传统的欧洲国家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差异的内在原因。最后三章作者跳出了以历史断代为轴线的模式,对“美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美国人的交流文化”“美国人文的自由选择”等方面作了介绍,表现出了写作技巧上的灵活性,也让读者通过学习和阅读这些内容领会到美国文化所表现出的强烈个性,是与其核心的自由精神分不开的。
  本书不仅有助于了解英美历史文化,也能帮助读者把握英美文化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从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西方世界。
  (沈阳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平)
其他文献
大年三十的晚上   你领命去了武汉   带走了八旬老母亲的牵挂   带走了女儿满目泪水的期盼   还有我埋在心底深深的爱   于是每日清晨   手机上的那句一切安好   便是我们最美的相见   妈妈一直守候在电视旁   看到八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还坚持奋战在第一线   他因日夜操劳而红肿的双眼   让妈妈心疼得泪水涟涟   紧裹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   我中华民族的勇士   实在是累了 倦了 
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误读并用偏狭的理解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以至作文题目过多过滥地指向“当下”的“生活”,包括“我”的“生活”,其结果会如何呢?曾宣伟的新著《人字作文法》(2012年7月,文心出版社出版)就列举出种种负面的事实。究其原因,正如曾老师所说,作文内容过多地指向当下的“生活世界”,“其必然忽视了学生阅读中获得的经验,限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手工锁的常见类型, NOLOCK、 HOLDLOCK 、UPDLOCK、 TABLOCKX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  关键词:手工锁;SQL;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28-02  Lock Table Applied in SQL SERVER  TONG Li-ting  (Heilongj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人在造字时把汉字的“形”与“意”和表达物的“象”联系起来,并且在取客观之“象”为汉字构形时,取什么样的“象”、怎樣造“象”达“意”都含有人的主观看法,并能映射当时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所以从汉字中总能“窥见”古人的一些生活图景。本文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中“男”“女”“婚”“夫”“妇”“冠”“安”“家”“父”“母”“保”“孝”12个字来阐释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家庭文化现象,
本次讲坛按照“气韵”为“气”“韵”之合,“气韵”分为“气”“韵”,先文字理性论证,后图像感悟旁证的逻辑顺序展开:  从2004年至今,我一直从事谢赫“六法”与“气韵”的研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出版了《谢赫“六法”义证》(25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气韵——隋唐以前梵汉艺术精神之会痛与融合》(41万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两本专著,在学术研究方法上主要强调回归原境,拓展、深化乾嘉考
近日,笔者在网上观摩了于永正老师于大约15年前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视频。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于老师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于老师的教学情与趣交融,使课堂绽放出无穷魅力,让人陶醉其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启示意义。下面结合于永正老师这节课中的几个经典教学片段进行简要赏析。  一、品读课题,
摘要:软件工程失败,通常是由于协同工作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软件课程的学习成效,也不纯是技术难度或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否。软件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相关软件技术的同时作为一个大规模小组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吸取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软件课程;软件工程;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端午粽》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统编教材在编排上采用双线结构,从人文主线看,本文与同单元的《静夜思》《夜色》《彩虹》共同的主题是“家人”,以吃粽子为主线把传统文化与爱国情怀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語文要素主线看,重点是“读好长句子”。从文体上看,《端午粽》是一篇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小散文,粽子是儿童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的一种食品,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自家选用食材自做,也可以去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这一建议给汉语拼音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情境图与语境歌在教学中被充分利用,游戏与活动使原来相对枯燥的拼音课堂有了一些转变,教师教学时也能尝试采用拼音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然而,上述汉语拼音教学依然不可避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深度学习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的编排,是为了加大“习作在教科书中的分量”,使习作序列化,体现出鲜明的单元整体特征。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习作单元缺乏认识,仍然一课一课地教习作知识,学生习得的习作知识是碎片化的、僵化的,学生完成单元习作的过程,缺乏真切的实践与体验,属于浅层次的学习。此外,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中,对写作渐渐失去了兴趣。北京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