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物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rabbith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后,教材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套教材适应了现实的发展,思想体系更加完善、配图优美,文字生动,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另外,教材的开放性更加突出,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课改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也会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新课改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教学资源不足。
  一、班上学生人数过多影响学习效果。探究性学习要求小班额教学,师生可以在有效的互动中实现知识的对接。但是由于现实基础的薄弱,学校还不具备这种条件。每个教学班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常常在课堂组织上难以控制,教师尽管把课堂的教学形式开展的丰富多样,虽然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学习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一部分没有受到关注的学生开始趁机玩耍,不能有效的实现知识的互动。结果是课堂实践课增多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具有活跃的气氛,却最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硬件设施不足限制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物理教学中有许多课程是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学物理实验室数量并不够,实验仪器不配套、缺乏的现况比较突出。而新课改实施后要求教师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这就要求有更多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的机会更多,因此对实验设施的配套要求也会很高。面对物理实验教学硬件不足的这种情况,我们这些物理教师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身心疲备,苦不堪言。
  三、学校图书及网络设备的制约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限制。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这就要求有相应的学校图书馆和网络数据库便于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完成作业。而一般中学以前并不注重学校图书馆的建设,仅有的也只是满足教师的教学便利而配备一些教学参考书。学校图书数量少、陈旧,校园网络缺失或不健全,都影响了学生想主动获取知识,查阅资料,探究学习的实现。
  四、教学课时不足与教学容量大的矛盾加深了教师教学的难度。新课改实施后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课时不足的问题。新教材的内容丰富、面广、信息含量多,给教师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带来了难度,而探究性教学更需要时间,这就造成了教学课时的不足。另外,新教材重视学生科学探究学习,一些知识结论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归纳,使得不少学生难以适应,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
  其次,教学方式的改变,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新课改后物理教学增加了不少内容,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也进入了课堂。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加快课堂节奏,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部分教师完全利用多媒体课件来代替演示实验和板书,这样做也有不利的一面。
  一、不能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代替实物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并且学会通过实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因此,只要是能够在实验室做的实验,都争取要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去探究体会,避免用多媒体来模拟展示。多媒体只不过是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教学中不应该让其处于主导位置,教师尤其注意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或华丽一味使用多媒体教学。
  二、不应过分追求多媒体带来的直观形象,忽略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加直观的形象,对学生进行物理思维活动是一个有益的帮助。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形象、直观、具体,学生的思维会因此而受到限制,对学生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妨碍。多媒体容易让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反而束缚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不能为了教学的轻松,学生的轻松,忽视对学生抽象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对多媒体合理运用,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多媒体不过只是一种辅助的工具,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师生教学活动的“主宰”。
  此外,新课改要求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内容为基础,重在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也应该倡导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实验、调查、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都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步教授。“探究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探究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学生。教师要利用有利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时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实现。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要求构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新模式,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自主的学习者,使学生在学习中发展个性。面对新课改,教师只能迎难而上,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改变课堂,在改变课堂的同时提升自己。
  
  (作者简介:王震,男,陕西安康人,漢滨初中分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其他文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较浓,数学素质也会得到很快的发展。由此可见,数学的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孩子的各方面素质,其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
在上期里我们谈到,亚健康状态是中老年人长寿的绊脚石.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亚健康状态呢?一个良好而规律的生活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开国领袖毛泽东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应该把爱国主义教育做为历史教学中的主导,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国家发展的历史,增强学生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绪的力量往往构成教学过程中最微妙最有意义的因素。”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数学课上,运算原理和运算符号的长期使用使得语言变得枯燥乏味。为调动学生的情绪,使数学课堂丰满起来,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尝试采用了数学课的课前热身活动。  数学课“热身活动”的
中国戏曲的特性是歌,舞,诗,剧四位为一体,并以此法则形成剧本,表演,导演,音乐,舞美一整套完美而统一的表现手法(程式).戏曲的舞台调度,具有表现生活具体、形象的功能.古今中
孩子们手中的纸灯,亮了一夜繁星。  ——题记  灯红酒绿的街,多多少少也挂卖着一些灯笼,我才觉悟是中秋要来了。  我想着那就买个灯笼吧,而大多灯笼都是电子的、塑料制的,響起来噼里啪啦的,烂漫着七彩的光。许是光彩迷了我的眼睛,再也找不着幼时那种纸糊的灯笼,需自个儿备根烛儿置在里头的铁座上,点亮后,烛光透着薄薄的纸朦胧地晕出柔光来,像极了故乡黄昏的光。莫名的失落涌上心头,偌大繁华的城市,竟承载不了一盏
期刊
美育是从审美角度,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视察,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使学生能够遵循美的原则,创造美的事物。美育对人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是人格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可以健全人的品格,丰富人的情感,提高人的品位,培养人高尚的情操。  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教材的内涵十分丰富,自然美、社会
吕叔湘曾说:“讲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教学时间很多,效果并不理想……”这话是在现在还具有教育意义。就语文教学自身而言,如何借助辅助工具,如何在教与学中恰到好处的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提升教与学的质量,是教学活动实施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容易引起学生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进行。高中生物教师要使课堂教学的效果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设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改变教学观念,端正教学思想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似乎一提到“教学”,往往就被片面地理解为单纯的教师“授课”,出现重教
在新课程实验中,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课堂呈现出生动、活泼、开放的态势,然而由于理解不到位,新型的教学活动和平等师生关系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不那么集中了,学习不够专心了,一些教学媒体转移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思维行动不受拘束,传统的课堂规范失去了作用。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管理技巧,使学生真正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