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及其对核心素养养成的作用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重要时期。从小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浅谈小学课堂教学对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提高核心素养的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习惯养成;核心素养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则决定了品质,而品质也决定了他们的命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素质让人受益终生。“成功的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良好的核心素养相当于一个健康的人格,而小学阶段又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自身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起点。
   一、注重以及鼓励良好习惯的养成
   学校是学生第二个家,同时是老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时刻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
   1.不良习惯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是深刻的,在学生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如开小差、撒谎、顶撞等。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怎样进行有效的引导?这时我们就需要从他们的角度思考,为什么要有这种习惯?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我们不需要着急去批评,而是要认真了解学生,问清楚这种行为是为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影响。教师需给予学生相应的宽容,包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让他们冷静下来才可以教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良好的、对自己有用的行为习惯,否则再多的呵斥、批评也不能改变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不能通过学习成绩判定学生的好坏,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用肯定的评价激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被认可。
   2.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注重自身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而言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可以慢慢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自己与他人还存在哪些差距。教师可以制定或者与学生讨论出一种规则,坚持哪些良好习惯会得到奖励。小学阶段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会是一个很好的起点。教师还可以让家长参与其中,让学生家长在家庭中注意言行举止,避免不必要的消极言论,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学习环境有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习惯养成对于核心素养的作用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要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而习惯对于提高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
   素质教育培养主要是指一种以不断提高全体受教育者各方面综合素质水平为主要目标的一类教育教学模式,他主要重视对个人的基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能力意识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健康等的教育,而这些发展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而人的素质也就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与习惯都是人的第二天性,是起着长期作用的,从某些角度来说,素质就是习惯[2]。教育家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只要养成一种良好习惯,优良的身体素质便可以犹如人的天性一样坚韧而不可摧。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而对于人的习惯以及核心素养应从个体早期开始,也就是小学阶段。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三、结语
   良好的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很重要,它不仅能提高核心素养,也能在其他方面体现。对于小学生而言,成长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如果将他们的成长比作一幅绘画创作,那么他们在小学的成长就是绘画中的打稿,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而习惯则就是辅助打稿的存在,能够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提高核心素养,形成健康的人格。老师在课堂上须把习惯养成穿插在教育中,渗透在素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使良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学生,让他们有意识保持并形成良好的习惯,让小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发展,学会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使其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4-03-30.
   [2]钟玮.习惯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9):40-41.
   注: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學规划课题“一般规划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学习习惯养成研究”(立项编号GH18136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一方面由于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不能进行有效的抵制。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能做到及时沟通,造成两代人的交流出现隔阂,致使孩子学习基本处于放养状态,针对这些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以便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特殊家庭学生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面对当前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此以蓝天助学志愿者协会为例,围绕实践型心理社团活动构建进行研究,从纵向引领
摘 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部门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为此,教师应将基础学科与艺术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准备。音乐隶属于艺术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   初中是升学的重要时期,以至于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化教育中,致使其忽
摘 要: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传统教学任务被看作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是不利的,使他们难以触类旁通。基于此,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并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综合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重视核心素養,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新要求[1]。有核心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为素质教育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支撑。探讨教育戏剧和移情能力二者的内涵,分析现状,力求为移情能力的培养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戏剧;中小学生;移情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化的人才,更是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全面人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教学领域中的思政教育引起了极大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是中学信息技术课需要探究的大问题。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政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达到贴合实际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思政教育贯穿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其
一、导言   《故乡》这篇小说如标题一样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他的故乡写下的,但除了纪念那本没什么可纪念的故乡之外,鲁迅先生还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原文末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厌恶当时的社会面貌,全文写满了他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悲哀。同时鲁迅先生也期望这样的社会面貌能够改变,但是这样的改变并非他一人之力能够做到,
期刊
摘 要: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生物学知识中有关于生理卫生、生命成长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教育有载体,能够从科学理论和思想认识上做出引导,以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发育,能够形成对友情、亲情、爱情的认识,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
物理作为一门具有逻辑体系的学科,它的主体是由一系列规则构成的,从规则出发可以推得概念群。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学好物理的关键,也是初中生的困难所在。学生概念掌握困难的原因,一是没有相应的经验基础,不会知识迁移,缺乏情景和知识的融合理解,对概念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二是概念教学的设计没有遵循概念形成的原理和规律,教师没有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直接从物理知识的逻辑体系出发来设计概念教学。   概念的形成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学科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也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重点问题。教师应该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利用不同的策略贯彻落实核心素养,优化教学模式。主要针对高中数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策略  在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是根据板块进行排版的,即将数学知识分成不同的单元,而且每个单元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