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w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逐渐成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在此情况下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生物学知识中有关于生理卫生、生命成长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让教育有载体,能够从科学理论和思想认识上做出引导,以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发育,能够形成对友情、亲情、爱情的认识,实现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但是在以往的生物教学中并没有开展,教师都是以课程知识的讲解为核心,没有发挥出生物课程的生命和生理教学作用。从目前来看,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主要在于童年到青少年的这个转變中,由于身体发育、认识完善和接触面的增加,心理活动就较多,但是又没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心理观念,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初中生物应发挥自身课程的优势,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信息社会的发展,促使初中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有了变化,但是网络信息内容较为庞杂,不健康的信息会影响学生的心理认识。这其中关于生理上的影响较大,一些学生因为好奇心和认知上的不足,就容易出现心理认知上的不足。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纠正和培养健康的心理认识,使学生能够在青春期的成长中形成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认知[1]。除此之外,初中生的心理上还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于灌输和教导有较大的抵触心理,更多的是想自己去发现和认识,而不是硬性地灌输应该做什么。最后初中生在成长中会有一些秘密想要去表达,生理成长的变化使心理活动较多,如果不能有效地疏导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的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策略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心理认识,干预心理认识和思想的形成,所以要结合初中生心理成长的特点,在教学内容、知识分析和讨论活动三个方面做出设计,保证教育的有效性。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中,方式上要减少要求和讲解,而是以实际内容来干预心理认识,可以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也能让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生物课程中既有生命科学又有生理知识,教师应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加以引导,影响心理认识的成长,让学生能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2]。比如在“被子植物的一生”这一课中,对植物生命的认识会让学生有所反思,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应结合人的一生适当地做出引导,以此保证学生有所认识,可以在其中建立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培养珍爱生命、提升生命意义的心理认识。再比如在“青春期”的教学中,挖掘其中青春期的特殊性解释,使学生可以在知识的理解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可以正确地理解自身的变化,学会调节心理,从而形成健康心理。教材内容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让两者得到有效融合,使知识的理解带动健康心理的发展。
   (二)开展讨论活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生物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让学生有基本认知,但是也要借助课程知识促进理解,解决学生心里的疑问,正确地理解生物知识,也可以实现健康心理的培养[3]。在策略上,可以结合生物知识的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教师提出论题或者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在讨论中会使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也实现深度学习的引导。如在“青春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青春期有哪些特点?”的议题,让学生去讨论,因为与自身的成长阶段吻合,所以学生在讨论中就能结合自身状况提出问题,而在讨论下可以对青春期形成正确的认识,实现健康心理的培养。
   (三)注重心理疏导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在生理发育过程中会产生疑惑、敏感等心理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容易因处理异性关系而产生心理封闭等情况。对于此,教师要正视“人的生殖”这一课,要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认识人的身体和自身的发育,同时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展示心理疏导过程,公示自己的微信、邮箱等联系方式,对于一些私密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去询问,教师也能借此机会开展心理疏导,实现生理卫生的教育,使初中生正确看待自身的成长,在心理上开朗、积极向上,能够正确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能正确处理男女关系。
   初中生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主要在于生理知识与心理成长的关系处理,让学生能够有科学的认识,正确地对待成长发育,以此使心理得到发育。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私下询问进行保密,使自身不仅是教授生物知识的教师,还是学生心理上的导师,保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谭冬霞.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129-130.
   [2]孙丹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J].智力,2020(31):171-172.
   [3]刘剑锋.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华夏教师,2020(17):22-23.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教育的大力改革中,英语的教学任务更加艰巨,为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其英语学科的关键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驱动力,应当帮助学生及时理解与掌握英语学科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且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应当给予教师自身英语的教学水平充分重视,还要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次,在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创新时,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科学高效地开展有价值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现代社会,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家长并没有全面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要么把家庭教育片面地认为抓学习,要么就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
摘 要: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急需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将教书转变到育人,从传统的碎片化教学转向整合式教学。从流程式教学转化为对话式教学,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文本阅读   一、借助文本,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一
摘 要:在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一方面由于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不能进行有效的抵制。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能做到及时沟通,造成两代人的交流出现隔阂,致使孩子学习基本处于放养状态,针对这些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以便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特殊家庭学生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面对当前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此以蓝天助学志愿者协会为例,围绕实践型心理社团活动构建进行研究,从纵向引领
摘 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部门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为此,教师应将基础学科与艺术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准备。音乐隶属于艺术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   初中是升学的重要时期,以至于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化教育中,致使其忽
摘 要: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传统教学任务被看作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是不利的,使他们难以触类旁通。基于此,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并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综合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重视核心素養,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新要求[1]。有核心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为素质教育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支撑。探讨教育戏剧和移情能力二者的内涵,分析现状,力求为移情能力的培养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戏剧;中小学生;移情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化的人才,更是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全面人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教学领域中的思政教育引起了极大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是中学信息技术课需要探究的大问题。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政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达到贴合实际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思政教育贯穿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其
一、导言   《故乡》这篇小说如标题一样是鲁迅先生为了纪念他的故乡写下的,但除了纪念那本没什么可纪念的故乡之外,鲁迅先生还表达了对新生活的追求。原文末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厌恶当时的社会面貌,全文写满了他对故乡“物是人非”的悲哀。同时鲁迅先生也期望这样的社会面貌能够改变,但是这样的改变并非他一人之力能够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