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ba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各教学领域中的思政教育引起了极大重视。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是中学信息技术课需要探究的大问题。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增强政治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新课改的目标,达到贴合实际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思政教育;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思政教育贯穿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有利于其在未来以更高的高度、更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将思政教育融入信息技术课堂尤为重要,而如何实践需要恰当地调整设计,确保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加强思政意识,增强学生的国家自信、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之乐于在未来投身国家建设。
   一、思政教育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思政教育是一切教学的指导。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抛开思政观念及国家意识,再好的科技也容易被人误用,不懂得饮水思源的案例比比皆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能使学生在充分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前提下,潜移默化地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学生不迷失方向,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二、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的两点问题
   1.课堂教学重学科知识、轻思政内涵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以教材为依托,重点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图文处理、信息加工、入门程序语言等基本学科知识。在授课实践中,选用的素材和主题也大都是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内容,很少考虑加强课堂教学的思想内涵。如何在传统学科知识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内涵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思政观念筛选网络中的复杂信息
   信息技术教授过程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运用,网上的信息内容繁杂,中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人格及是非观,也不具备辨别复杂网络信息的能力,危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学生吸收课堂知识,又要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思想意识;要教会学生如何识别,避免沉迷糟粕或者人云亦云。信息技术是技术型较强的学科,如何将思政融入课堂教学也成为难点。
   三、针对问题的具体教学改善措施
   1.增添大量思政素材,精心选择实操主题
   中学生年纪尚小,教师在意识培养上可以选择从“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入手。在课堂教学的素材库中添加许多新的素材,如党的基本知识、共青团知识、“一国两制”等。在教学实践的主题选择中,选择培养文化自信、引发爱国情怀相关的主题。例如,在教授演示文稿制作的课程中,运用讲述与演示结合的教学方法,将演示课件中的内容切换成时事内容。课堂实操时,让学生以“我心中的英雄”为主题,利用素材库中的素材寻找自己感興趣的相关切入点,制作成演示文稿并进行展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出演示文稿,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类似主题还有“党和我们的国家”“党徽的故事”等。通过这一系列课堂中的教学实践主题活动使学生的爱国热情不断增强。
   2.学科知识与思政思辨结合
   例如,在信息技术的第一课“走进计算机世界”的学习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带领学生树立计算机安全防护意识,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和了解背后隐藏的诚信精神及其重要性。这种精神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早有成熟的体现,譬如诚信的重要性:“言必诚信,行必忠正”“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实操中,让学生根据所学,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谈谈“守法与诚信”的重要性。
   又如,学习“探求网络奥秘”这一单元,讲解知识后,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主题搜索,结合先前学习的图文编辑方法,开展“我所找到的××”活动并进行课堂交流。如:“我所找到的新变化”一题,引导学生在网络上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祖国发生的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我所找到的科学家”一题,启发学生寻找我们身边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以及他们的事迹,比如:钟南山同志所做的巨大贡献。
   通过这些主题活动,学生不仅网络操作技术愈发熟练,且在材料整合与编辑的过程中,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思政在教学中的指引性愈发凸显。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信息技术是一门技术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但无论课程特点如何,都不能够忽视思政教育的作用。
   作者简介:阎硕(1981—),女,汉族,天津市人,本科学历,助理实验师,从事电教工作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及人格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不少农村家庭因为相关原因导致一系列教育问题相对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父母离异或外出导致留守儿童增多,父辈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导致孩子心理上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在学习中产生了厌学、孤僻的心理。为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农村家庭教育水平,针对我国目前农村教育现状及相应的对策进行简要的分析,以使农村教学质量取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学习的实用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学好英语不光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作为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常言道:“兴之所至,心之所安。”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学而不厌、手不释卷。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兴趣培养   一、农村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农村初中的许多学生存在着英语学
摘 要:英语教育的大力改革中,英语的教学任务更加艰巨,为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其英语学科的关键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该门学科的学习驱动力,应当帮助学生及时理解与掌握英语学科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且教师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结合农村学校英语教学体系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应当给予教师自身英语的教学水平充分重视,还要侧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次,在教师进行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方式创新时,
摘 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的现代社会转型发展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更专业的要求。科学高效地开展有价值的小学生家庭教育,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小学生;家庭教育;策略   现代社会,人们对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家长并没有全面理解家庭教育的内涵,要么把家庭教育片面地认为抓学习,要么就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很
摘 要: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急需转变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将教书转变到育人,从传统的碎片化教学转向整合式教学。从流程式教学转化为对话式教学,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形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核心素养;文本阅读   一、借助文本,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想要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就一
摘 要:在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一方面由于社会呈多元化发展,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学生的自制力不强,不能进行有效的抵制。另一方面则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很多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能做到及时沟通,造成两代人的交流出现隔阂,致使孩子学习基本处于放养状态,针对这些特殊家庭情况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以便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分析,针对特殊家庭学生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面对当前学生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就此以蓝天助学志愿者协会为例,围绕实践型心理社团活动构建进行研究,从纵向引领
摘 要:随着新课标理念的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教育部门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重点。为此,教师应将基础学科与艺术学科放在同等地位,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准备。音乐隶属于艺术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以及鉴赏能力,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主要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乐感   初中是升学的重要时期,以至于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化教育中,致使其忽
摘 要:在实际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上,核心素养的培养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传统教学任务被看作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这对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是不利的,使他们难以触类旁通。基于此,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列举,并就核心素养视域下如何优化教学方法进行了探析,希望能够为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综合素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重视核心素養,对英语学科提出了新要求[1]。有核心
摘 要:新课改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戏剧作为教学方法的一种,为素质教育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实际可操作的方法支撑。探讨教育戏剧和移情能力二者的内涵,分析现状,力求为移情能力的培养提出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戏剧;中小学生;移情能力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能化的人才,更是综合素养均衡发展的全面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