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锚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三大物质代谢之糖类代谢”中的应用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w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作为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的抛锚式教学,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
  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关键词:建构 抛锚 问题 现实环境
  
  下面笔者将以高中生物课本中的“三大物质代谢之糖类代谢”为例来说一说抛锚式教学是如何指导我们学习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要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个人不吃饭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生1:肚子饿,没有力气。
  生2:想吃饭,头脑发晕,有可能晕倒。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很好,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1:肚子内缺少食物,所以难过。
  生2:人体缺少营养物质,缺少能量。
  师:两位同学说得都有道理,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为了搞清楚这方面的理性知识,我们来学习“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二、情境教学,确定问题
  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师:同学都吃早饭了吗?
  生:吃了。(异口同声)
  师:早饭一定要吃的,请一位同学说一说你具体吃了什么早饭?
  生:(孙宇同学):今天早上我吃了三个馒头,一碗豆浆,两个鸡蛋。(同学们笑了)
  师:请同学们分析孙宇同学早饭中的重要营养物质有哪些,哪一种是主要的?他的食物搭配合理吗?
  生:糖类、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其中淀粉是主要的,应该是合理的吧。
  师:非常正确,合理与否我暂时不告诉同学们,学习了这节内容后大家就明白了。(为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作了铺垫。)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糖类,孙宇早饭中三个馒头的糖类物质淀粉,进入到孙宇体内主要发生怎样的变化,供孙宇同学一个上午繁重的脑力、体力劳动(上午还有一节体育课)?
  三、自主学习,协作会话
  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和不同观点的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学生在阅读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在回答以上问题时,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引导学生正确解决这些问题。
  师: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什么?糖类消化的最终产物是什么?它是被小肠上皮细胞通过什么方式吸收的?
  生:淀粉,葡萄糖,主动运输。
  师: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的葡萄糖叫什么?
  生:血糖。
  师:有人测量过,人在饭后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上升,上升到一定程度不在上升,维持在一定水平,而从肠道内吸收来的葡萄糖量并未减少,那么血液中的葡萄糖哪去了?
  生1:消耗掉了。生2:转变成脂肪和其他物质。(学生讨论、补充)
  师: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主要发生在什么细胞器?
  生:线粒体。
  师:今天上午到第四节课时,我们的肚子已咕咕叫了,但是我们的能量照样能供应,那么供能用的葡萄糖来自何处呢?
  生:肝糖元等其他物质转变来的。
   师:在用餐后1小时,血糖上升很多,远远高于血糖正常值,那么血糖降低的途径有哪些?
  生:分解了一部分,合成糖元,转变成其他物质。
  (老师用课件为学生演示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过程。)
  师:试举例说明:过多的糖可以转变成脂肪。
  生1:吃素的和尚会发胖,(同学们笑,有人还说是假和尚)。
  生2:玉米谷物可育肥鸡和鸭子。
  四、自主归纳,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是学习的目的,它要靠学生自觉、主动去完成。教师和外界环境的作用都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经过以上自主学习、协作会话,最后对糖类的代谢知识进行建构。先由老师写出建构的基本框架,再由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糖类代谢的意义建构如下: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其他文献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重点内容,扎实有效的训练能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着重围绕精选图片资料,教会学生看图,循序渐进地训练,正确评价作文这几个方面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变为《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和设计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在《道德与法治》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成了教材的一大创新板块.基于此,研究了“探究与
〔Wagner B,et al.Eur Urol,2009,55(2):452-459〕在目前的文献报道中,对肾细胞癌(RCC)患者的静脉瘤栓预后意义还存在很多争论。为评估pT3b和pT3c期RCC伴有下腔静脉瘤栓在预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如何使朗读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在教学策略上多动脑筋,狠下工夫,加强对朗读的
8月26日,记者有幸获准参观了生产国际一流IT产品的长城国际(以下简称IIPC)生产线,得以见证了长城强大的生产管理能力。一天来,随着对IIPC了解的不断深入,长城作为一家国内少
在长春市二道区吉柴社区内,有一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下岗之后,带领家人创办了一家5元菜馆——司机之家,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业路。1998年,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后遗症的赵忠
如何让语文教学变得简单而有效?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简简单单地教,是因为母语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简简单单地教,是因为要把学习的主体放在学生身上;简简单单
主要是针对高中音乐模块《音乐与戏剧表演》中的《中国戏曲基本特征》这节课的教学切入点进行探讨,以解决怎样的教学切入点能让学生在欣赏与实践的动静结合中了解中国戏曲的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艺术的作用是很大的,它有益于教学氛围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幽默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将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充分发挥了其教学演示、信息搜索、互动交际、学习评价等功能,使得课堂内容的呈现、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师生互动等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帮助者和促进者。外部刺激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语课堂在词汇、听力和阅读教学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认知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语课堂  通过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有效整合为学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