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材中创设的情境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情境,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关键词:数学情节 故事化 活动化 生活化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生活、活动和游戏的情境中,容易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中单一机械的例题呈现形式,注意通过情境图引出学习内容。触手可及的生活原型、鲜活生动的呈现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愿望。当然,呈现情境图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进而开展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
  
  一、情境创设故事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往往百听不厌。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例题创设了这样一个童话故事情境,画面上有4只小兔,其中3只小兔都采到了数量不等的蘑菇,只有一只小兔空手而归,从这只小兔懊恼的表情中,“0”也呼之欲出了。学生在交流中认识到,这只小兔一个蘑菇也没有采到,“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
  又如,一年级(上册)教学“统计”这一内容,教材创设了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大象过生日”的童话情境。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它们或快乐地玩耍,或手捧鲜花向大象表示祝贺,这样的情境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使学生想到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这些客人有多少,客人们送了大象哪些花,各有多少朵等问题。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受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去收集和整理数据,自觉产生了统计的心理需求。
  富有童趣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情境创设活动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在用口说、用手做、用耳听、用眼看、用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一起搭积木,在游戏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其中一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然后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依次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点,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观察分类——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
  又如,在“分与合”中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生动活泼的。
  教材这些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想、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三、情境创设生活化,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教材创设了三个小朋友到商店购物的活动情境,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际购物或模拟购物。如买1元笔记本时,使学生体会到“10角就是1元”,并通过数出10角的活动,抽象出“1元=10角”。同时,可让学生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认识并熟悉人民币,学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积累丰富的购物经验,为使用人民币做准备。
  又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教材以学生亲身经历过或十分熟悉的浇花、游泳、踢足球、栽树、运南瓜等现实场景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
  现实世界是数学丰富的源泉,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并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中知识的理解、运用和
为了培养“读书的种子”,统编教材开设了“快乐读书吧”这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向学生发出阅读的号召,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更新观念
顾名思义,高效主要是指利用有限的时间,达到某件事情的高质量、高效率.对于教育领域来说,高效是相对于教育者的教学行为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而言的,是展示课堂智慧,凝聚强大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土壤污染日益严重,随着工业化建设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土地占用面积越来越广,受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越来越重.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
在社会的发展下特殊儿童作为需要被保护的特殊弱势群体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的颁布中特殊儿童的心理素质与卫生习惯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部门重点关心的
农村初中的数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以后,首次在大纲教学目的中提出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的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数学的首要注意事项。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学生普遍存在数学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的弱点,因此许多数学教师有这样的同感:一个数学问题讲了很多遍,学生还是不懂或一知半解。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