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比喻刍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k671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比喻是出现最早、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格的一种,它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复杂的表现形式,如比喻体或相似点出现多样化,又如喻体为几个事物的关系等等。为了说明的方便,我们将具有多个相似点或多个喻体事物的比喻称为复杂比喻。如果一个比喻只有本体是几个事物,而喻体事物和相似点都是单一的,那么这个比喻仍不能算作复杂比喻。如:
  例1:井冈山!/宝塔山!/——我们稳固的基石!(贺敬之《放声歌唱》)
  例2:扫帚到了,政治影响才能发生效力。我们的扫帚就是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例1有“井冈山”与“宝塔山”两个本体,但喻体只有“基石”,相似点也只有“基础稳固”,比喻的形式依然很单一,不属于复杂比喻;例2的本体有三个: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但喻体只有“扫帚”,其相似点是“扫除污秽”,可见,例2也不属于复杂比喻。
  常见的复杂比喻有如下诸种:
  辐射型比喻 这是由一个本体、多个喻体构成的比喻。钱钟书先生曾十分准确地表述过这种比喻的特点:“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正因为这种比喻是以一个本体为中心,借助相似点这个媒体向不同的喻体辐射出去,所以称之为“辐射型比喻”。如:
  例3: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革命高潮”,喻体有“航船”、“朝日”和“婴儿”三个。如果图示这个比喻句,则如下式:
  
  根据相似点的不同,辐射型比喻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相似点完全一致。如:
  例4: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有如兔走鹰 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苏轼《百步洪》)
  例4连用六个喻体来比轻舟飞速冲下激流的形象。这轻舟如同从空中飞速落下抓逃跑兔子的鹰,如同从千丈高坡猛冲下来的骏马,如同弹奏中猛然迸断飞出短柱的琴弦,如同从手里射出去的箭,如同从空隙中闪过的电,如同从荷叶上很快滚下去的露珠。这六个喻体同本体的相似点都是迅速。
  例5: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荀子《劝学》)
  例5用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和心好天下四个喻体比喻好学乐道达到极致,其相似点都是出于自然,毫不勉强。
  由于这种比喻是多个喻体反复表现同一事物的某一特点,因此能使这种特征得到酣畅淋漓的渲染,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另一种是相似点各有不同。如:
  例6:如趾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斯飞,君子攸跻。(《诗·小雅·斯干》)
  例6是描写帝王宫室的诗。诗中用了四个比喻来描摹宫室的各种形态,有的像踮起脚跟那样高耸,有的如箭镞那样有棱角,有的像鸟张开翅膀那样向两边伸展,有的像野鸡飞翔那样五彩斑斓。可见,这四个喻体分别以不同的相似点共同表现本体的豪华壮丽,多姿多彩。
  例7: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例7用众多的喻体形象地表现出泰山顶上石头的千姿百态。因喻体的形状各不相同,其相似点自然随之而不同。
  这种相似点各不相同的比喻,可以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写同一事物,从而展示事物多样的美感。
  还有一种是相似点有同有异,或者说大同而小异。如:
  例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例8用“烟草”、“风絮”和“黄梅雨”三个喻体来比喻“闲愁”之多,这是相似点的共性。然而,仔细分析,却又各有侧重:“一川烟草”,突起“愁”之漫无边际;“满城风絮”,突出“愁”之纷乱;“黄梅雨”,突出“愁”之长久。
  例9: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例9的“明珠”、“星星”和“刚出浴的美人”三个喻体共同表现了点缀在荷叶里的白花明艳的特点,同时又分别表现了荷花璀璨、闪亮和光洁的感觉。
  可见,这种相似点同中有异的辐射型比喻,便于细致入微地刻画事物形象,使读者既能从宏观上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又能从微观上多侧面地了解事物的特点。
  多点型比喻这是由一个本体、一个比喻和多个相似点构成的比喻。这种比喻大多出现在咏物诗文中。如:
  例10: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这是一首运用借喻,咏物言志的诗。喻体是石灰,本体是诗人自己,两者具有众多的相似点:有着艰辛的经历,经得起严酷的考验,敢于牺牲生命,毕生保持清白。联想到于谦一生廉洁奉公、正直不阿、为保卫朝廷坚持斗争直至壮烈牺牲的经历,不能不油然而生敬意。作者笔下的石灰精神正是作者高尚人格的形象体现。
  例11:……但是它(白杨树-笔者注)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
  本段文字中,作者在运用象征手法的同时也运用了多点型的复杂比喻。白杨树是喻体,守卫家乡的北方农民是本体。其中的相似点可谓众多: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紧密团结、力争上游。
  这种多点型的复杂比喻,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充分挖掘喻体的潜力,多层面地形象表达本体的特点,可使内容集中而又深刻。因此,这种复杂比喻常受到咏物言志或咏物抒情的诗文作者的青睐。
  两极型比喻这是多点型比喻的特殊形式,即同一本体和同一喻体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相似点。如:
  例12: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这是一首咏物诗,蜜蜂成为诗中的喻体,本体应是某一类为他人辛勤劳动的人。其相似点应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无限风光尽被占”——尽享劳动的快乐以及“为谁辛苦为谁甜”——为别人劳动的辛苦。乐与苦恰是相对的两极,二者统一于一首诗中,起到有力的反跌作用。
  例13:尽管太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但总还是有人批评太阳的某些过失……太阳的本身还有黑点。虽然这些都是事实,但谁个曾怀疑人类需要太阳呢?谁个曾因为太阳本身有黑点就否认它的灿烂光辉呢?没有。(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例13是用太阳来比喻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既是光辉灿烂的,又是存在缺点错误的,而指出缺点错误并不损害党的事业的光辉伟大。可见,二者的相似点“光辉灿烂”与“有黑点”也是具有相对关系的两极。
  一般地说,在两极型复杂比喻中,相对的两个相似点并不平分秋色,往往是一正一偏,一个衬托另一个。例12是以“占尽风光”衬托“为谁辛苦”,例13是以“光辉灿烂”衬托“有缺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这种比喻,用于抒情,有跌宕起伏之美感;用于说理,有辩证分析之色彩:能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或说服力。
  关系型比喻这是喻体为由几个有关系的事物构成的某种现象或这种现象所蕴含的道理的比喻。如:
  例14: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在这个比喻中,“山上有了小屋”是本体,喻体不是水面,也不是风帆,而是“水面飘过风帆”,即水面衬托风帆,风帆点缀水面的那种现象。它与本体的相似点就是点缀与被点缀、烘托与被烘托的关系。这是因为,从具体事物来说,山与海、小屋与风帆毫无相似之处,如果不凭借这种烘托与点缀的关系,是不可能构成比喻的。像这类关系型比喻,古已有之。如:
  例1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从字面上看,这似乎是说,“刀俎”与“人”相似,“鱼”与“我”相似,其实大谬不然。因为孤立起来看,无论是“刀俎”与人,还是“鱼肉”与我,都是风马牛不相及。只有把它们看成“人”与“我”似“刀俎”与“鱼肉”那样宰割与被宰割的关系才合乎文意。可见,这是个变型的关系型比喻句。如果把它变成一般关系比喻句,则应为“人与我,为刀俎与鱼肉”。
  以上两例,其本体和喻体均是两个事物构成的某种现象或是某种关系。也有本体是一个事物,而喻体是多种事物构成的某种现象的。如:
  例16:这种科学预言是完全正确的,就像银幕上出现了影子,我们说光源前面一定有不透明的物体挡住一样。(郑文虎《火刑》)
  这个比喻句的本体是“科学寓言”(指“太阳中心说”),而喻体却是多种事物构成的现象所蕴含的道理,即“银幕上出现了影子”和断定“光源前面有物体挡住”二者之间所蕴含的“确凿无疑”的道理,其相似点就是“正确”。
  这种关系型比喻句,可以使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或所蕴含的抽象道理得到形象而恰当的表达。理解这种比喻句,关健是要抓住充当本体或喻体的几个事物之间的关系。
  包孕型比喻在连续出现的一组比喻句中,一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分别包含着其它一个或几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这种比喻称为包孕型比喻。如:
  例17:如果把特务机关的分布比作一幅黑色的蜘蛛网,那么,在这座楼房指挥下的各个特务站、组、台、点、正像密布的蛛丝似的,交织成巨大的恐怖之网,每一根看不见的蛛丝,通向一个秘密的所在。这座阴森的楼房,就是那无数根蛛丝的交点,也是织成毒网的那只巨大的毒蜘蛛的阴暗巢穴。(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红岩》)
  把这段文字疏理一下,就会发现它是由连续四个比喻句组成的:特务机关是黑色蜘蛛网,这座阴森的楼房是巨大的毒蜘蛛的巢穴,阴险毒辣的蒋匪特务头子是巨大的毒蜘蛛,各地特务站、组、台、点就是密布的蛛丝。由此可见,第一个比喻句包含着其它三个比喻句:本体“特务机关”包含着“楼房”、特务头子和下属各类特务组织;喻体“黑色蜘蛛网”包含着“巢穴”,“毒蜘蛛”和“蛛丝”。作者运用这种包孕型复杂比喻把蒋匪特务机关的盘根错节的关系表现得一目了然。
  这种包孕型比喻,近年来还出现在高考题中。如:
  例18: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2002年全国高考语文题)
  在这个比喻中,除了个别本体(如“鱼虾”、“海鸥”)不够贴切外,本体“海”与喻体“字典”分别包含了其它所有的本体和喻体。考生只有明确了这个包孕型比喻句的特点,才能仿写出合乎要求的比喻句来。
  这种包孕型比喻还以其特殊形式再次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如:
  例19: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2004年高考湖北语文题)
  例19的几个本体和喻体,是上一个依次包孕下一个,从而构成递减的关系。考生只要明确这一点,仿句是很容易的。
  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比喻,兼有几种复杂比喻的特点。如:
  例20: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篇》)
  例20将君王与百姓的关系比成舟与水的关系,这是关系型比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喻老百姓可以拥戴君王也可以推翻君王,这又是两极型比喻。它以复杂的比喻将抽象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成为千古名句。
  掌握复杂比喻的一些规律,可以使我们形象生动而又条理清晰地表现复杂的客观事物,还可以使读者通过喻体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获得涵泳不尽的美的享受。
  
  *作者系湖北省麻城市第二中学特级教师。
其他文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调控,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这是现代中学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笔者经过
空中快递公司接到一个客户要求,要求在次日零点之前将一个包裹从北京送往华盛顿,快递公司从北京出发,向西绕行到达华盛顿。北京的客户大发雷霆认为快递公司延误了时间,而华盛顿方面却表示感谢,谢谢他们能够及时送到。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加强节能和新能源工作的几点意见编者按国家计委交通能源司于5月12日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和新能源工作的几点意见》,为使读者早日了解有关情况,现转载如下。199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
解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对问题进行反思往往能使我们恍然大悟,使问题清澈见底.美国数学家G·波利亚说过:“数学问题的解决仅仅只是一半,而更重要的是解题之后的回顾与反思.
This paper aims to present an effective method to partial deteriorated strength columns,an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defect part. Five grou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成就未来。小学低年级是数学的启蒙阶段,所以,对刚入学的小孩子来说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要比知识传授重要的多。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保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学前教育任务的完成,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药》、《祝福》作为鲁迅小说的名篇,集中反映了鲁迅小说反封建反礼教,哀民众之不幸,怒百姓之不争,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无边的主题。人们已经对小说形象的意义基本达成了认识。但这种传统的认识与分析过于概括,多少给人一种概念化、政治化的印象,特别是有些问题,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解释。比如《药》的两条线索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把它调换过来?作者在《药》中要告诉我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有没有一个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幼儿时期是人一生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学前儿童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项领域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经验,发展幼儿语言。  一、语言领域——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最佳途径  幼儿天性爱听故
1.You are telling me! Introduction 英语中的习语不仅对初学者来说是个难题,即使是学习了很长时间英语的人也未必能正确理解每个习语。有时看上去很简单的一个词或词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