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容隐权的历史发展以及在当代中国的应用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亲亲相隐 容隐权 刑法 程序法
  一、容隐权的中西方渊源
  容隐权的渊源蕴藏于中西方的文化中,历史悠久,笔者主要通过探寻容隐权的中西方渊源来探讨其对现代法学的价值。
  (一)容隐权在中国的渊源
  容隐思想在中国春秋时期已经初现端倪,《论语·子路》中记载过这样的一段话:叶公余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認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孟子也有过类似的观念。《孟子·尽心上》第三十五章: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展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孟子的话体现的正是容隐的思想。这些都是春秋时期人们对“亲属间相容隐”的典型看法,为以后的“亲亲相隐”打下了基础。
  最早将"亲亲相隐"的思想应用于法律的是秦律。在《秦律》中规定“父母擅杀、刑、髡子及妾”为“家罪”,而非“公罪”。“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勿听。而行告,告者罪。”后来,随着儒家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大大加速了“亲亲相隐”法律制度化的步伐。以法令形式确立“亲亲相隐制度”始于西汉。诏令明确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史同时也是一部伦理法律史的事实,可视为古代以家庭为本位的血缘亲情伦理立法原则的经典性立法解释。至此,“亲亲相隐”正式进入我国法律制度领域。汉代的“亲亲得相首匿”诏令还比较粗疏,唐律“同居相为隐”条就十分详备。
  至此,“同居相为隐”制度的立法模式已经相当完备,而其后的宋、元、明、清各朝大体维持如唐。
  (二)容隐权在西方的渊源
  同中国一样,“亲亲相隐”的思想也存在于西方的文化历史中。比较出名的游叙弗伦的故事是这样的:游叙弗伦家的一个雇佣工打死了他们家的一个奴仆,游叙弗伦的父亲就把在这个凶手捆起来,然后派人去雅典寻求神灵对凶手的判决,但无意中却导致了佣工的死亡。游叙弗伦认为自己的父亲犯了不正义之罪,出于自己的虔敬,于是把父亲告上法庭。苏格拉底从“讼父杀人”是否神圣出发,击穿欧绪弗洛先后以“法律的要求”、“令诸神喜悦”、“诸神全都热爱”等来论证“这属虔敬”的言说,苏格拉底说“普通民众肯定不会深明大义我想,任何普通人都不会认为控告自己的父亲是对的”。这可以说明苏格拉底是赞同亲属间容隐行为的。
  二、亲亲相隐制度在近代中西方的应用
  亲亲相隐制度在中国历经了几千年的变迁直至中国近代依然在延续。“在近代国民党政府时期五亲等以内的血亲,三亲等以内的姻亲都在容隐范围内,且均有亲属拒绝作证权及不得令亲属作证等规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立法机关曾经在1979年的刑法典草案第22稿中明确规定“直系血亲,配偶,或者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的亲属窝藏反革命分子以外的犯罪分子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是后来,由于认为这条规定体现了封建残余的保守思想,属于封建糟粕而被删除。从此,沿袭了几千年的“亲亲相隐”制度渐渐退出了我国法制的大舞台。
  三、中国现代容隐制度的缺憾所引起的社会后果
  在研究“亲亲相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包庇和窝藏行为多发生在亲属之间,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亲戚关系比较复杂,法律意识单薄,包庇和窝藏犯罪人的几率较高。这种情况就导致犯罪人获罪,犯罪人的家属也因为犯下包庇或者窝藏的罪名一并被审判,全家老小齐进宫这种状况在中国屡见不鲜。我们不禁要思考,这样的情况真的会有益于法治社会的建设,真的能起到法律的警示作用吗?我们从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角度出发,当面对亲人即将锒铛入狱的窘况时,又有多少人能不存私心,大公无私甚至去大义灭亲。母鸟尚且护幼鸟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更何况中国老百姓接受了几千年“父慈子孝”的理念熏陶,很难让人们真的做到“大义灭亲”。即使犯罪人家属迫于各种压力上庭作证,这样的证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法作为直接证据用于定罪量刑的,对提高司法效率并无太大的帮助。
  诚然,“大义灭亲”这种状况确实在中国大范围的出现过。文革时期“大义灭亲”的思想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导致当时大批党政领导干部被划为“走资派”,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蒙冤逝世;“二月逆流”打击老一辈革命家;彭德怀等人被定为“反党集团”。由此可见,这种观念一旦形成,人们最原始的人伦理念就会遭到破坏,人和人之间温情不在,社会和谐不在,整个国家的秩序几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我们历经几千年建立起来的基本道德底线将土崩瓦解。因此,只有维系好社会最基本的稳定细胞——家庭,做到法与情谐,情法同在,我们才能保证祖国的长治久安。
  四、亲属间容隐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一)亲亲相隐制度的价值理念
  作为中华传统法律的一部分,亲亲相隐制度之所以可以延续几千年,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功不可没。在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中,家族的核心和灵魂人物只能是尊长,尊长代表了整个家族,尊长可以代表多数家族成员处理家族内的一切事物,整个家族内部讲究“亲亲”,“尊尊”。对于外部,整个家族被视为了一体。容隐之所以成为当时家族成员的法定义务,是因为封建王朝要维护整个家族整体的利益。家族本位和德主刑辅的思想从始至终贯彻了整个中国的封建法制,这就形成了“亲亲相隐”制度能够长存的历史文化基础。
  (二)体现了法理中的“期待可能性”
  所谓期待可能性,是指依据行为之际的现实情形,能够期待行为人不实施犯罪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反之,则为期待不可能性。
  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考虑行为人本身的实际情况,不强人所难,能达到事实上的合理性和实质正义,不给被告人附加多余的义务。一般认为,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期待可能性,应从行为人立场出发比较妥当。具体可言,考虑在行为时,该行为人做出其行为之外的合法性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
玉米种子胚大,内含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会迅速衰老,降低活力和发芽率。在种子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霉变坏种事故。为了探索玉米安全度
经历了数年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的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实效性、针对性。今天,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其更有针对性呢?我想,那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把生活引进课程  生活,是一首诗,是
品种来源与产量:该品种系北京农业大学育成,1991年由陕西省审定推广。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主要特征与特性:生育日数140天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植株较紧凑,叶片
【摘 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
立体几何历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关注度高,试题难度适中,易得分,因此立体几何已成为我们高考复习中主抓且易见成效的内容之一。  一、问题呈现  回顾2014年立体几何的教学复习,结合高考改卷及几次模考改卷反馈的信息,我们发现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1)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还较弱。部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不准确、有偏差,缺少证明平行与垂直的常用方法,思路不清晰。(2)运算能力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的阅读技能和合作精神等,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八年级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此阶段去培养好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树立英语阅读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综
专论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
【摘 要】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地待学生们普遍存在的求异心理,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个性 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