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个性挥洒的体育课堂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TEK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创造适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地待学生们普遍存在的求异心理,营造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健康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个性 尊重 创新 健康
  近几十年来,我校体育在各部门的重视之下,场地器材、体育教师、体育经费等得到完善和提高,但是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和小学参与人数相比,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明显减少。以被调查的七、八年级为例,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只有60%,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的只有45%,,特别是部分女同学会找各种理由来逃课。难道体育课真的没有吸引力了吗?究其原因,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才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
  体育教学观念陈旧,以传授技术为主的指导思想仍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体育本是一门热血学科,学生在体育课上应当是主动积极、生龙活虎的,然而,我们现在的体育课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意志、心理、生活独立性等方面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自然良好的个性也得不到发挥。
  体育教学内容枯燥,技术性内容过多,不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兴趣需要,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教师授课内容与社会、自然脱节,不注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实际需求,学生缺乏自由选择的余地,不能充分发展其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模式单一,学生自己活动空间和时间太少,教师安排什么,学生“无动力”的上什么,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发挥,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对体育课的评价机制太偏激,学科特点无法体现。学校评价体育老师的授课标准不符合学生体育课上的个性发展,普遍认为一堂体育课学生没有规规矩矩地站好,没有认认真真地听老师的,而是“乱成一片”,那这堂体育课肯定是老师不认真,是“放羊式”教学。于是,多数体育课教师也只有按照传统观念,一招一式的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學中,我们只有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改进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式,充分体现现代学校体育健身性、娱乐性、开放性等特征,才能创造适合青少年个性发展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摇篮。
  一、激发兴趣是关键,创设氛围是基础
  对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事实,我们要敢于正视。把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原因归罪于教材、学生的原因,更是不客观的。体育课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我在足球教学中,一改传统教学“教师教动作,学生机械地练动作”的授课方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根据学生足球基础分成若干小队,队队之间生生互教,以强带弱的方式调动学生“教与学”的兴趣,激发学生认知的积极性。学生不但课上练习积极,就连课下我也能看见他们自己设计的一些惊奇的足球竞赛活动,这样学生不但把学习看作一件愉快的事,看作是一件乐事,乐于学习,还能引发生学认知冲突进而闪现创新的思维火花,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老师的爱。
  二、教师要灵活处理教材,选择能充分展示自我的内容
  在平常的教学中,一般都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参,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我在进行体操课教学时,就穿插了维吾尔舞蹈中的基本动作进行教学,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迎合我校少数民族热爱跳舞的兴趣,使学生自由地展示自我,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教师把学生引导“活”,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体现成就感
  教师要把学生引导“活”,教师的思想就要放开,把社会上、媒体上一些群众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活动引入课堂,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课堂组织应依据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这是把学生导“活”的前提。比如,开始部分的热身操,只是枯燥的“跑圈子”,“四八拍”、“八八拍”的操行练习,使学生跑的无奈,也跑出了厌倦,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个学期,我将江南“style”引进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舞蹈,学生不但掌握了这项风靡全世界的舞蹈的技巧,还常自编一些动作相互切磋,这样既达到热身目的,又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材的学习内容,最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成就感。
  四、教师努力探索新教法,发挥其主导作用
  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其能动性,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在学生。比如,“尝试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引探教学法”都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是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求新知识,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渐渐地,有层次地接受新知识,运动新知识,这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大有益处。如我们学校在课外活动中把班上有特长的同学分成若干个小队,如:足球小队、篮球小队、跳绳小队、民族舞蹈小队,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外活动时,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由小队长负责开展该项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们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拥有完善的个性和人格,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课堂生动的主角。
其他文献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儿童最先受到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而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的融入群体与社会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主要途径。因此,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就严重影响着孩子的未来。初中教学课程教学如何才能做到优质教育?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课题。当今社会,初中生大多时间都要在课堂学习知识。因此,很大程度上课堂教学的质量好坏将影响孩子们的一生。如何才能做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呢?这需要孩子、父母、老师共同努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今
玉米种子胚大,内含较高的脂肪和蛋白质,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会迅速衰老,降低活力和发芽率。在种子含水量较高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发热霉变坏种事故。为了探索玉米安全度
经历了数年的政治课教学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要给学生付出更多的爱。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的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实效性、针对性。今天,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是现行教学的热门话题,也是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如何提高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让其更有针对性呢?我想,那就是必须让品德与生活同行。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把生活引进课程  生活,是一首诗,是
品种来源与产量:该品种系北京农业大学育成,1991年由陕西省审定推广。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主要特征与特性:生育日数140天左右,株高250厘米,穗位高95厘米,植株较紧凑,叶片
【摘 要】“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教师与学生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互相
立体几何历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关注度高,试题难度适中,易得分,因此立体几何已成为我们高考复习中主抓且易见成效的内容之一。  一、问题呈现  回顾2014年立体几何的教学复习,结合高考改卷及几次模考改卷反馈的信息,我们发现学生的立体几何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1)空间想象能力及推理论证能力还较弱。部分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不准确、有偏差,缺少证明平行与垂直的常用方法,思路不清晰。(2)运算能力
【摘 要】良好的阅读习惯,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好的阅读技能和合作精神等,是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必备条件。八年级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此阶段去培养好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树立英语阅读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使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从而形成一定的综
专论我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