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m184015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激趣导入
  
  古人常常借诗抒情,唐朝大诗人王勃曾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吟诵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但是远在天边的亲人、朋友怎么可能感觉近在眼前呢?“天涯若比邻”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罢了。然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一梦想却成为了现实,那么,是什么使人类实现了这一梦想呢?(板书课题: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国际互联网真有这么奇妙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国际互联网,继续进行国际互联网的美妙旅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发猜想,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初步体会互联网的奇妙。
  
  二、 品词析句
  
  1.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一——巨大无比
  (1) (出示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那该是怎样的情景啊!国际互联网就像这张包住地球的‘大网’。不过,这张‘网’是通过无数条‘线’把亿万台电脑连接起来的。这些‘线’有的是看得见的电缆、光缆,也有的是看不见的无线电波。”指名朗读,谁愿意来读文中这段话?
  (2) 读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它的大呢?(巨型、团团包住、大网、无数条、亿万台)
  (3) 这里的“网”是指一般的网吗?(国际互联网)引号的作用是什么?
  (4) 我们用朗读来体会这张团团包住地球的巨大的网。边读边想,你看到怎样的网呢?(横七竖八、密密麻麻、像茧子……)
  (5) 同学们,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这是多么神奇啊!
  (6) 细心的同学又有新发现——这里的“线”也用了引号。这里的“线”是指一般的“线”吗?(引读)这里的线不再是指普通的线,这里的“线”有的是看得见的( )( );也有的是看不见的( )。
  (7)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这张神奇而巨大的网。(齐读)
  2.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二——传输迅速
  (1) (课件出示)“这些‘线’上飞速流动着文字、图像、声音,它们能够在短短几秒钟内跨过万水千山,传到世界各地的电脑上。”自由读这段文字,你觉得奇妙在什么地方?(传播速度快)
  (2)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速度快呢?(圈画:几秒钟、千山万水、世界各地)
  (3) 指导朗读,抓关键词读出互联网之“快”。
  (4) 为了说明它的快,作者还举了一个什么例子。谁来读读?
  (5) (课件出示:图片比较:狼烟、驿站、邮差、电子邮件)师讲解:古代的烽火狼烟近距离传递信息,到驿站快马加鞭远距离传递信息,再到近代的邮差远程传送信件。
  (6) (情境体验,课件出示)小明的奶奶前几天收到悉尼朋友的一封信,看完信,她就拿出信纸,准备写回信。小明在一旁就嚷嚷开了:“奶奶,都什么年代了,干吗不上网,发电子邮件啊?”“年轻人什么都爱赶时髦,什么网不网的,写封信,老朋友照样能收到。”小明说得有道理吗?(上网发电子邮件只要几秒钟,速度快)
  (7) 要速度快,成啊。小明还说,不用写信了,打个电话,不仅能就能听到老朋友的声音,还能显现他的形象呢!
  (8) 想象一下,当你坐到电脑前,在网上和亲朋好友通电话,对方虽然和你远隔天涯,却让你感觉近在咫尺,那是一种多么奇妙的情景啊!因此,课文中说——
  (9) 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国际互联网是怎么工作的吗?
  填空:国际互联网就是通过看得见的( )、( ),看不见的( ),来传递( )、( )、( )的。
  (10) 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缩小了,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3.感受国际互联网的奇妙之三——用途广泛
  (1) 提问:国际互联网是不是只能收发邮件,网上通话?(不是,还有很多作用。)它还有哪些作用呢?
  (2) (根据生答,课件出示,图片上配文字)总结:
  人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娱乐)
  可以和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休闲)
  可以和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学习)
  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工作)
  甚至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生活)
  ……
  (3) 省略号说明了什么?
  (4) 你知道国际互联网还能做哪些事?
  出示:开发国际国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汇集世界各地的名医,对疑难病症进行会诊;
  随时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5) 国际互联网让我们可以,还可以,甚至可以。
  (6) 因此,课文说“国际互联网内容……无所不有”(课件出示,红色标示)。
  【设计意图】这部分设计,抓住关键词句,借助图片、flash资料,通过研读、讨论、朗读,情境体验等教学形式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体会国际互联网的奇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 总结拓展
  
  1.国际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解释“息息相关”。
  2.练习说话:假如有一天,国际互联网不通了,我们原来打算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只能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它使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
  3.(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网络是什么》理解网络的多样性特点。
  4.总结: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希望国际互联网为每个同学的成长提供绿色的精神食量,撑开一片蔚蓝的天空。
  【设计意图】中年级课堂练习以适度的拓展性阅读或迁移性的读写练习为主。此处设计说话训练,充分感悟理解网络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配乐诗朗诵认识网络世界精彩无限,但也要学会选择,正确把握。
  
  四、 布置作业
  
  1.阅读《我看“电脑热”》《沉湎网络的悲剧》《电脑住宅》《网上呼救》《把握自己——在“警惕电子杀手,告别网吧”活动上的演讲》等文章。
  2.小练笔:① 《互联网的自述》;② 《我的网络生活》任选一题作文。完成后发到班级博客,我们进行网上交流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练习,拓展延伸。这样的作业和课文内容紧密结合,是学生所喜欢的一种方式。让学生置身于探究中,以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亲历学习过程,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让他们充分领略了探究学习的乐趣。
  (作者单位: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如果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能注意到让方法与兴趣互为助力,策略性地引导学生识字,他们将会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一、 用好拼音“拐杖”,激发识字愿望    学生进入小学时,有的已经认识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因此,在入学初,我组织他们开展“我能认字啦!”的活动,让已经有一定识字量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以“孩子教孩子”的方式提高全班同学的识字量,使得在活动中展示自己并充当了“小老师”的学生识字热情更加高涨,识
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教师对“读写结合”理解不透,忽视课文特点,对现有经验生搬硬套,未能在最佳生长点燃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读”不到位,只“写”出皮毛,这样的结合导致“读”“写”不但不合,反而成为死结。以下先就众多教学实践谈谈读写结合常见的失误,再谈谈我们对读写结合的认识,以求教于大家。    一、 例文复制泯创意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到现在还在对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文中的某一句式(片段)随机安排学生练笔,并借此培养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的习作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家常便饭”式的“读写训练”机动灵活,针对性强,让学生有“章”可循,有话可写。    一、 在仿写中训练谋篇布局能力    句式训练是学生习作表达的基础,教师抓住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引导学生仿写,帮助学生掌握构句方式及其规律,进而,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1. 句式仿
小学语文“习作”单独成块,是苏教版教材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创举。纵观低、中、高三个学段,从写话到习作,教材编者立足孩子们的视角,精心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在愉快中习作,在轻松中历练的平台。  激励 即激发习作欲望。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材编者想孩子之所想,为他们做了精心安排:  1.轻松踏门槛。什么是习作,对刚刚起步的三年级孩子来说,难免有神秘感或畏难情绪。三年级(上册)《习作1》开
小学生习作的评改,是习作指导的重要环节。习作评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最繁重的劳动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对每个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从字、词、句的个别修改,到眉批、总批都细致周到,看起来“满堂红”,当作文批改后发还学生,学生往往更关注的是成绩定级。至于文句修改、眉批、总批等这些工作量大,消耗教师的精力的,却是学生最忽视的地方。要改变以往习作评改“劳而少功”的现状,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习作评
一、 关注“处处留心”的价值    苏教版小语三、四年级教材中的每个练习都安排了“处处留心”这个板块的内容。“处处留心”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保持了该系列板块最明显的综合性特色,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做相互渗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巧妙融合,将语文与人的发展成长紧紧联系在一起。  对于“处处留心”的教学,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
作文批改一直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的“精批细改”如“一江春水”付诸东流。难怪叶老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本不计其数,有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鉴于此,我们就应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还学生作文批改的权力。    一、 学生作文自己改好处多多    1.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文教
作家刘成章的,通过写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来赞美黄土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对于大多数没见过安塞腰鼓表演的六年级孩子来说,如何让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乡下孩子》是一首现代诗,全诗共89个字,构思精巧,语言纯朴,浑然天成,妙手偶得。诗歌散发着乡村的田野气息,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芬芳,散发着生活的甜蜜幸福,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整首诗洋溢着乡间缕缕香风,飘逸着孩子阵阵欢笑。    一、 生活如此丰富多彩    对于久居城市的孩子来说,乡村生活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拘无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虽然能做到每天预习,但预习的程度却很“浅”,多数仅局限于读读课文。那么,怎样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使学生的预习能行之有效呢?    一、 培养预习兴趣,让学生“想”预习    1. 先扶后放,循序渐进。教师在初始阶段可以花一定的时间在课内专门针对学生的预习加以指导,让他们进行“半自主”的预习。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必须随时督促学生按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一旦发现问题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