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在新课改中的教学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li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新课改中的教学见解,供同行探讨。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形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
  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3、重视模拟活动。
  好奇也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模拟活动。如:教学“认识前后”设置模拟赛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模拟父母整理房间,模拟宇航员“游星空”,“数星星”,提出数学问题,在情理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唤发出生机与活力。
  4、重视合作交流活动。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5、重视评价活动。
  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评价活动是重要的一环,它是对知识、对问题的反馈。评价的手段,首先用教师的反馈评价影响带动学生的自我反馈和评价。教师的反馈要全面、具体、民主,评价要公正、合理、具有激励性,使学生知道从哪些方面和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其次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反思能力。如“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你觉得自己的解法正确吗?你选用的方法最好吗?引导学生从比较中全面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开展互评,既要会评价自己,还要会评价别人,发挥评价地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运用知识实践化
  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因此让学生在生活的空间中学习,在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中解决问题。如:教学得数是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时,放手让学生去实践,通过自己涂一涂总结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当学生初步学会统计知识后,放手让他们去统计自己的身边的数量,如:春、夏、秋、冬的衣服各几件,春夏秋冬的裤子几条、鞋几双。小书架上的书,家中餐具、一月的水、电、气等。这样的教学安排,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去,学生同时在实践中学会了解决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
其他文献
学位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重量级的课程,这门课程开设的意义不只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从小建立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需要在兴趣激发、习惯培养以及作业布置三个方面多加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兴趣 习惯 作业  中国是世界上数学教育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从中国古代众多的数学家教育家,到新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这门课程的大力关注,都赋予了小学数学这门课程旺盛的生命力
摘要:新课程改革倡导数学教学生活化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作为小学教师完全有可能买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笔者拟就如何买现小学数学生活化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 策略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要让学生们学好数学,就要使他们在课堂上保持高昂的情绪,激发他们想要学习的冲动,如果只是单纯的向学生灌输枯燥乏
摘要:数学是一门需要多实践的课程,而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布置作业莫过于做好的实践方式,学生只有在作业中多做练习,才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数学的相关定理和公式。但是对作业布置的把握非常重要,本文将着重论述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字:小学 数学 作业改革 认识实践  小学数学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课堂内容的提升和综合%是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合理的数学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它既有利于课堂教学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在新时期得到普遍认可,但小组合作学习仍旧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率,并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以及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本文就初中数学为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由于智力发展水平及个性特征的不同,认识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所建构的认知结构必然是多元化的、个性化的和不尽完善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识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才
我来自海宁二中 1806班,我们班有个大气的班名——新青年制造营.而最具这个班“特色”的,非我们班长莫属.班长姓周,名鑫磊.别人家的班长可以用志存高远、能言善道、英姿飒爽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教育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思维的训练。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就不能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模型教学非常适合小学数学教学,而且数学模型思想是数学最重要的思维方式。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数学教育中模型思想的应用。  [关键字]小学 数学 模型思想 应用  问题表征能力%直觉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是小学数学模型思维的主要表现,小学是一个以形象思维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曾经强调。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积累,创新思维还得从娃娃抓起,从小学生数学的学习抓起。  一、利用迁移规律,诱发创新思维  迁移是指运用自己已经习得的概念、规律去解决问题或将已经习得概念、规则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