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猜想 促进创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aom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猜想,实际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和本质时的一种策略,是建立在事实和已有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想. 数学方法理论的倡导者波亚利曾说:“在数学的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 ”他还认为,在有些情况下,教猜想比教证明更为重要. 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碰撞会激发智慧的火花,思维会有很大的跳跃性,提高数感,发展推理能力,锻炼数学思维. 纵观数学发展历史,很多著名的数学结论都是从猜想开始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发表独特见解,创新探索地学习数学. 在同学的质疑和思辨中,学生们逐渐对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清晰起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培养学生数学猜想的理念?就这节课自己的教学,谈谈下面几点认识:
  (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然而在很多课堂教学当中,尽管改进了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但学生的学习还是离不开老师的设疑、启发观察,在提问思考的一步步引导下,很难充分地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地位. 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是对数学问题的主动探索,这一份主动性尤其珍贵.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如果当学生说出猜想的答案时,老师就马上制止了,继而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原本教学设计,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思考,将会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相反的,老师尊重学生的发现,并没有因为教学顺序被打乱而去责怪学生,而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猜想. 正是在这种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有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勇于猜想.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同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他们探索学习新知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允许学生出错
  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活动. 从本质上说,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构建对数学的理解. 因此每一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 以这节课的教学为例,学生提出了好几种猜想的答案,教师并没有因为对的答案而忽视了其他想法,因为每一个猜想过程都真实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构建,如把2.953看成3.00近似数的同学就是受了小数性质负迁移的影响. 教师立足于学生猜想的教学更能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猜想,能使学生正确、深化理解知识,重塑知识结构.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以赞许和耐心的态度聆听学生每一个猜想过程,充分利用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让学生勇敢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
  (三)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一个学科只有提出大量的问题,才能使它永葆青春. 正因为历史上有诸如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的提出,数学科学才发展为今天壮观的现代数学. 如果在学生说出答案后马上判断对错,而不是让学生分享猜想过程,久而久之,会使其他学生形成错误的认识,猜想在数学学习中是“凑热闹”或“渔翁撒网”,随便说出一个或几个答案去碰碰运气. 猜想不是无根之本,无源之水,它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下的合理推测,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猜想,是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的过程,而不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学会怎样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十分重要,如引导他们怎样整合材料,提出疑问,有如何猜想结果或问题解决的途径. 猜想的实现途径,可能是探索试验、类比、归纳、构造、联想、审美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等,老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数学思考进行猜想,注重让学生经历猜想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学会合理地猜想.
  (四)抓住猜想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实际和需要灵活地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其最常运用于对新知识的探索起步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猜想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架起已知与未知的桥梁,这样做更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如在这节课中,教师刚出示例题及问题,学生就开始了猜想、争论,其学习的热情非常高涨,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演绎着猜想、验证、再猜想、再验证的循环,从而使学生从对数学认识的模糊到清晰,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得到了知识. 另外,于小结延伸处也可进行猜想. 一般认为,对新知识的探索结束了,猜想也告一段落了,课堂小结以后就没有猜想存在了吗?应该有,那将是猜想的延伸. 学习新内容后,可以让学生猜想以后会学习什么内容,今天学习的内容有什么作用等. 这样的猜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猜想作为数学思维的一个极小组成部分,却可以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我们要对教材中的猜想因素深入挖掘,恰当处理,引导学生进行正向、反向猜想,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在猜想中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关注生成. 只有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中才能高效生成. 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数学教学;精心预设;高效生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 ”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 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从而体现
【摘要】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玩耍和集体活动,这实际上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以数学游戏穿插和融合教学内容. 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和教学的距离,对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也大有裨益,本文就将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 数学游戏;初中数学教学;CAI;户外    初中数学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建立基础数学观念和数学思维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的后续数
建安时代齐鲁文士的人格风范展现为“奇节”和“逸气”,即背离汉代“大一统”思想,要求摆脱文学弄臣的政治地位,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个性,坚守道义,关注时政,追求个体价值。这种
【摘要】在测评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中,“自选层次,全优达标”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  【关键词】自选层次;全优达标;学习信心;健康情操  对于现阶段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普遍推广,教师大多在新授课、讲评课上下的工夫比较多,忽视了习题课和测评课,而对于学生来说,习题课与测评课同样重要,尤其对于高三的学生,且不说这样的课程量很多,单从培养学生的考试能
在传统的刑事司法体制中,国家垄断对犯罪的追诉权,而对被害人的权利则并不重视。刑事和解制度在保护直接被害人的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犯罪人能够重返社会,处理好被害人与
【摘要】一般地说,解题时通常把所给的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种容易理解的语言或容易求解的模式,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把生涩的问题仔细分析,变为在已有知识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就是等价转化法.等价转化法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历年高考中对等价转化思想的考查比重都比较大,是高考考查的热点.教师在平时就要不断培养和训练学生自觉的转化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
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和在其他领域中的作用一样,主要是提供各种公共产品,包括制度这种公共产品。政府的制度供给至少应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农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数量增加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打造优质课堂,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观点:1.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2.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3.挖掘现实生活素材,巩固新知;4.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实际;数学;教学;优质
文献结尾提出了两个结论,现证明如下:  定理1 已知PA,PB为椭圆x2a2+y2b2=1(a>0,b>0且a>b)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Q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PQ交椭圆于点C,则直线PQ经过椭圆的中心O,且OC2=OPOQ.  证明 设P(x0,y0),则切点弦AB的方程为  x0xa2+y0yb2=1.   ①  当y0=0时,直线PQ显然经过椭圆的中心O.  当y0≠0时,则由①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在情境设计、合作探究、教学手段、讲解、激励、提问等教学行为过程中都存在误区,势必导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