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建构活动有效指导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幼儿园里,不管你是进入小班、中班还是大班,你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去建构区的孩子永远有那么多。似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建筑师。几块积木在孩子的手中突然就变成了许多可以创意的材料。在注重建构空间的设置、环境的营造、材料的添置之外,教师(或其他成人)的有效指导对孩子建构水平与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何时介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推动游戏,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呢?基于此,文章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幼儿建构;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33-01
  从跟踪观察小中大班年段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建构活动中来分析,笔者有以下三点小建议。
  一、指导需要有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将帮助孩子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例如:某天早上进入中一班,萱萱和勋勋进班就搬出一框积木,两个人各自玩着,不一会儿,搭建出似乎有点家园的模样来了,于是笔者过去说:“你们两个搭了一个美丽的小区,能否再用其他材料绿化一下呢?”两个孩子好象被笔者说蒙了,拆掉了那个我说的家园。之后就随意的搭,边说着这是船,船上有大炮什么的。看来是笔者不经意指导,打乱了孩子原先的游戏。在观察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去指导孩子向笔者要求地去实施,孩子不理解也就不买账,因为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有观察才能有指导,有观察才会有指导的目标。观察孩子和他们的活动是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孩子的建构行为及他们利用建构物开展的游戏,教师可以对孩子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从而来确定孩子所需要的帮助,同时也是帮助教师自己计划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指导以巩固、推动和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没有“看到”,没有看到就象是一位盲人,介入“过早”或“过迟”或在不了解情况下这样盲目介入孩子的游戏,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游戏,说不定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指导需要有深度
  指导不能浮在活动的表面,而应该进行有效地跟踪观察与指导,让指导有深度,让孩子获得一种专注、坚毅等好品格。《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状态和良好的行为倾向,帮助幼儿形成认真专注、敢于尝试、乐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其实孩子们对见过、喜欢的事物印象比较深刻,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大一班开展了《我们的小区》主题建构活动,这一活动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而是差不多开展了一个学期之多,最终孩子们建构的成果也是颇丰的。当一幢幢不同样式的高楼、一条条道路、一个个花坛等等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时,惊叹的不仅仅是孩子自己,连我们老师也为之惊叹,孩子们真是了不起啊。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教师采用了长期性、跟踪性的观察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除了用心注意观察,还用手机拍照、录像等方式跟踪孩子的建构过程,在活动后及时回放给孩子看,一起分析建構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可以如何改进,并将孩子们公认具体代表性的作品照片配以文字投放到建构区的墙饰中,让会说话的墙壁隐性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一天天的积累、呈现、再积累、再呈现,最终有了五彩斑斓的小区盛景。
  三、指导手段要灵活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幼儿园里,老师不是唯一指导孩子游戏的引导者,孩子经验的积累,更好的老师则是“孩子”“生活环境”等。可以多带领孩子参观大年龄的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花园等,参观他们的建构场。多带领孩子观察幼儿园及周边小区、街道等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如,“我们幼儿园的房子看起来像什么?”“风车房可以借助什么材料来表现?”通过互动对话、实地参观、后期巩固等不断的丰富孩子的经验。教师有效的语言、行为干预,能促进孩子建构活动的深入进行。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有针对性地指导。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环境,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甚至是悄悄话,让孩子在交流中发挥想象力;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有效推进他们的游戏,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游戏中去;多进行适时地肯定,多保存好的建构作品原样,供孩子和家长们欣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建构游戏是是孩子在幼儿园里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建构中,学习与同伴谦让、协商、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在建构游戏中,不仅丰富孩子的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促使孩子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努力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
  参考文献:
  [1]沈青霞.试析幼儿建构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76-77.
  [2]白雪.建构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标的对各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良好的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能力。“尝试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发展,具有先进性。本文就尝试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 尝试教学法;农村;初中;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C912.82 文献
摘 要 在学习上,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题目都被老师评讲过,自己做过,考试也考过,但最后做出来还是错的,然而,错误是正确之母,错误是成功之路上必然会经历的阶段,学生犯错的过程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尝试和创新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冷静和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我们应该充分挖掘“错题”这一资源,帮助学生自我反省。本文通过分析学生“错题”的原因,再结合教学实践,深入
摘 要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插图这一教学素材在其中占据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同时它也是小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素材。而在小學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假如教师可以把语文课本插图与作文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那么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提升。所以下文将对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与作文教学的整合做出相关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本插图;作文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对于培养學生的数学运算、空间想象以及逻辑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是学生全面、系统地接触数学知识的初始阶段,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基础意义。不同于人文类学科的思想性,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这决定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从而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成效。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思维培养的重要
摘 要 物理学是一门概念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所以,结合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 培养学生;物理教学;想象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179-01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摘 要 放学是每一所学校每天上、下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收尾工作,同时,这项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透明的窗口,我校把管理的细节融入了放学管理工作当中,让这项工作落地生根。本文阐述的是如何在放学的管理工作中有效渗透“厚德”教育,并通过放学管理这个窗口把泽英小学“厚德”教育的成果展示给社会。  关键词 放学管理;“厚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1
摘 要 分享行为对幼儿的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当前小班幼儿的分享行为并不乐观,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全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几种有效策略:克服自我中心,树立分享意识;提供换位思考,促进分享行为;创造交往机会,体验分享乐趣;推动家园共育,树立分享榜样。  关键词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C1,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
摘 要 伴随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健全学生人格是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重点。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构建魅力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提升专业素养,树立以德化人理念;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教学情境;采用多元教学手段;融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回归课堂本真,增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加大关联教学,提高学生整合力。  关键词 初中生;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
摘 要 新课标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方法,一题多解的编排是教师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载体。注重审题,开拓思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一题多解;引导归纳;联想比较;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07-01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其中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摘 要 将生活化理念融入幼儿美术教学中,能够促使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美术技能。这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各种生活资源,既保证美术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良好审美情趣。文章将简述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的作用,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