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学科是开启学生系统学习生涯的敲门砖,是丰富人们交流、增进个人涵养的必备基础,语感培养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提出的语文教学新要求。简单来说,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悟能力,掌握好语感能力,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够第一时间辅助吸收语言文字中的知识点,提升语文素养。对低年级学生的语感培养需要避免公式化的步骤,引入更实际的方法。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语感培养;教学途径
语文科目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精神引导,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发挥语感能力对学习内容以及生活内容进行感悟提炼。面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薄弱的实情,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打破言传的教学定式,而能够最自然地达成意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兴趣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认识语文,体会汉语魅力
学习语文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汉语,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也是最复杂的语言文化之一,更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精髓所在。认识学科意义、感受文字语言吸引力是低年级学生最直接的语感培养渠道。
1.重视识字教学,奠定语感基础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抓住汉字的象形性和丰富的生活信息特点,为学生独立揣摩文字、培养学习情感建立引导。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5》的教学中,笔者围绕“风、沙、贝、浪”等生字教学内容,采用了形音展示法,目的是让学生记忆更深、感受力更充足。比如“风”字,我这样形容:“这像不像飘动的窗帘,还在中间划出了交叉的折痕呀?风来的时候窗帘就飘起来了。”符合心理认知的描述让学生们愉快地记住了字形,我还让学生们模仿风声加深记忆。形象地认识文字让学生们有了更敏锐的语感动力,很容易举一反三,练习组词时,学生们给出了:“起风了、风景画、风声”等情感丰富、生动的答案。
2.加强朗读训练,巩固语感认知
朗读训练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司马光》时,笔者便充分利用了朗读的优势。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点抓“光、缸、慌”等相似音的区分,还引导学生带着故事探究的心情去朗读,对此我设置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最后做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有什么办法?等问题。学生们在大声朗读中都调动了脑筋找答案,在回答中也很自然地引用了课文中“有的……有的……”句式。朗读不但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节奏、情感熟悉句式、提升语感。
二、培养想象,锻炼语境思维
培养语感不仅需要形象化的引导,更需要想象力的牵引。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是情境联想,也可以是角色扮演等。比如学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云房子》时,完成课文讲解后,我引导学生们开启想象:“大家觉得白云像什么呀?”有人说像棉花糖,有人说像大蘑菇,“如果你们是课文里的小鸟,会造什么样的房子呢?”学生们立刻投入到语言情境中,有的说要造比小鸟的冬瓜房子还要大的南瓜房,有的说要造有很多层的蛋糕房子,也有学生说要造一个云朵学校。想象力的延伸让学生们对语感的体会尤其通透,读到“太阳公公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时,有学生还说出了“太阳公公一定有两个大袋子,心情好的时候就让白云出来,不高兴了就放出乌云”的妙语,想象力为学生们插上了感悟的翅膀,施展开语文的魔法。
三、实践应用,培养语言领悟
语感的锤炼是从感受到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应用,学生才能够将语感由散碎的概念组合为形神兼备的语文学习技能。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写话、表达的基本训练做起。
1.开启写话兴趣,提炼语感意识
写话是写作的前奏,不拘于正规的日记或作文格式,可以是灵感的片段,也可以是情感抒发,写话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一文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写话环节。对于这样一篇充满诗意、人物刻画细致的课文来说,仅仅阅读是不够的,我让学生们以课文内容为启发,以雨后情景为中心,进行课堂写话,并且请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品。在我“大胆联想、学习用词”的引导下,学生们展示出了不少惊喜:“雨后的清晨,花瓣上挂着水珠,闪亮闪亮的。”、“雨后的公园里,两个小伙伴开心地打闹着,他们甩着雨伞上的水珠,衣服湿了,还是露出圆圆的笑脸。”这些生动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语感的吸收和掌握。
2.强化口语表达,融汇语感应用
语言和写作向来是相互影响的,语言表达是语感应用的有效方向,语文课堂不能只有单调的听与记,多说才能让语感意识融会贯通。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2春天来了》的教学中,笔者着重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在图文引导下,我让学生们用“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的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口语与写话不同的是即兴性更强,学生们需要凭第一反应和语感积累快速地表达。我听到了不少好句子,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小镇上,小朋友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在学生有感情的表达中,他们的语感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提升。
低年级语文在传统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关注,令学生们容易错失语感培养的起步时期。如今素质教改的提倡让语感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细化内容,利用低龄学生的较强可塑造性和惊人的想象力,将语感糅合成一种意识、一种学习技巧,一种具体的目标。在教学中更离不开教师的巧妙设计,听、说、读、写各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感染力十足,才能收获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时辉.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途径[J]. 云南教育 2000年19期
[2]陈振玲.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方法摭谈[J]. 小学语文教学 2011年08期
【关键词】 低年级语文;语感培养;教学途径
语文科目最与众不同的一点在于它的精神引导,知识点固然重要,但是死记硬背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发挥语感能力对学习内容以及生活内容进行感悟提炼。面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薄弱的实情,最大难点就在于如何打破言传的教学定式,而能够最自然地达成意会。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兴趣结合实践,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认识语文,体会汉语魅力
学习语文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汉语,汉语是世界上最优美也是最复杂的语言文化之一,更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和精髓所在。认识学科意义、感受文字语言吸引力是低年级学生最直接的语感培养渠道。
1.重视识字教学,奠定语感基础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抓住汉字的象形性和丰富的生活信息特点,为学生独立揣摩文字、培养学习情感建立引导。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5》的教学中,笔者围绕“风、沙、贝、浪”等生字教学内容,采用了形音展示法,目的是让学生记忆更深、感受力更充足。比如“风”字,我这样形容:“这像不像飘动的窗帘,还在中间划出了交叉的折痕呀?风来的时候窗帘就飘起来了。”符合心理认知的描述让学生们愉快地记住了字形,我还让学生们模仿风声加深记忆。形象地认识文字让学生们有了更敏锐的语感动力,很容易举一反三,练习组词时,学生们给出了:“起风了、风景画、风声”等情感丰富、生动的答案。
2.加强朗读训练,巩固语感认知
朗读训练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学习手段。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司马光》时,笔者便充分利用了朗读的优势。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重点抓“光、缸、慌”等相似音的区分,还引导学生带着故事探究的心情去朗读,对此我设置了:司马光和小朋友在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最后做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有什么办法?等问题。学生们在大声朗读中都调动了脑筋找答案,在回答中也很自然地引用了课文中“有的……有的……”句式。朗读不但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能让学生通过朗读节奏、情感熟悉句式、提升语感。
二、培养想象,锻炼语境思维
培养语感不仅需要形象化的引导,更需要想象力的牵引。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是情境联想,也可以是角色扮演等。比如学到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课文《云房子》时,完成课文讲解后,我引导学生们开启想象:“大家觉得白云像什么呀?”有人说像棉花糖,有人说像大蘑菇,“如果你们是课文里的小鸟,会造什么样的房子呢?”学生们立刻投入到语言情境中,有的说要造比小鸟的冬瓜房子还要大的南瓜房,有的说要造有很多层的蛋糕房子,也有学生说要造一个云朵学校。想象力的延伸让学生们对语感的体会尤其通透,读到“太阳公公来不及把云全收回去”时,有学生还说出了“太阳公公一定有两个大袋子,心情好的时候就让白云出来,不高兴了就放出乌云”的妙语,想象力为学生们插上了感悟的翅膀,施展开语文的魔法。
三、实践应用,培养语言领悟
语感的锤炼是从感受到实践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积累应用,学生才能够将语感由散碎的概念组合为形神兼备的语文学习技能。低年级学生更应该从写话、表达的基本训练做起。
1.开启写话兴趣,提炼语感意识
写话是写作的前奏,不拘于正规的日记或作文格式,可以是灵感的片段,也可以是情感抒发,写话锻炼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感意识。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雨后》一文的教学中,我融入了写话环节。对于这样一篇充满诗意、人物刻画细致的课文来说,仅仅阅读是不够的,我让学生们以课文内容为启发,以雨后情景为中心,进行课堂写话,并且请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作品。在我“大胆联想、学习用词”的引导下,学生们展示出了不少惊喜:“雨后的清晨,花瓣上挂着水珠,闪亮闪亮的。”、“雨后的公园里,两个小伙伴开心地打闹着,他们甩着雨伞上的水珠,衣服湿了,还是露出圆圆的笑脸。”这些生动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语感的吸收和掌握。
2.强化口语表达,融汇语感应用
语言和写作向来是相互影响的,语言表达是语感应用的有效方向,语文课堂不能只有单调的听与记,多说才能让语感意识融会贯通。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练习2春天来了》的教学中,笔者着重强化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在图文引导下,我让学生们用“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的句式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口语与写话不同的是即兴性更强,学生们需要凭第一反应和语感积累快速地表达。我听到了不少好句子,如“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来到了小镇上,小朋友们脱下了厚厚的棉袄。”在学生有感情的表达中,他们的语感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与提升。
低年级语文在传统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关注,令学生们容易错失语感培养的起步时期。如今素质教改的提倡让语感培养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细化内容,利用低龄学生的较强可塑造性和惊人的想象力,将语感糅合成一种意识、一种学习技巧,一种具体的目标。在教学中更离不开教师的巧妙设计,听、说、读、写各个环节都要面面俱到,感染力十足,才能收获效果。
【参考文献】
[1]丁时辉. 培养小学生语感的途径[J]. 云南教育 2000年19期
[2]陈振玲.低年级学生语感培养方法摭谈[J]. 小学语文教学 2011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