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生物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置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lei247472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下,许多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因为能发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种值得研究、探索和实践的方法。在探索问题导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问题情景的设置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本文拟就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置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与体会。
  【关键词】生物教学 问题情景 设置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的实效性、能动性、创新性、情感性的更高要求,我们发现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符合当前的教学形势。改革课堂教学,建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在悄然进行。课堂问题导学式教学是当今中学新课程改革中值得研究、探索和实践的一种方法。问题导学法即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中,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其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方法。
  生物教学中,教师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激烈冲突,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景。这种以矛盾冲突为基础的问题情景的产生和解决,将成为教学过程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动力。那么,在教学实践中,设置生物问题情景的基本途径有哪些呢?
  1.借助探究实验,设置生物问题情景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实验是新课程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教师可通过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设置一系列问题,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自主完成问题探究,从思维的深度改变“接受式”学习方式,充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在“探究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提出指导实验设计的思考问题:本实验的原理是什么?自变量和因变量又分别是什么?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变量?怎样观察或检测自变量?对照组怎样设置?应设置几组实验?实验材料应该有哪些?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能很快诱发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再创造”工程,激起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经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一般能很快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
  教师在教学中,应提供机会,创设问题情景,把枯燥难懂的生物学习演变成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生物活动中充分体验猜测、推理的乐趣,调动他们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利于学生基本知识技能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并使生物学习富含趣味与活力。
  2.引导学生挖掘有矛盾的事实和现象,设置生物问题情景
  新课程设置的许多问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如果学生回答巧妙,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问题探讨中,我提出问题:“你同意融合遗传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有个别学生马上回答:“不同意。我爸爸是男的,我妈妈的女的,我怎么不是‘不男不女的人’呢?”全部同学都笑了,我觉得这个例子比教材提供的例子(人的身高)更有挑战性,为学习孟德尔提出的颗粒遗传埋下了伏笔。
  教师在进行这类问题情景的设置时,应注意问题要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在提问之前要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必要的铺垫,否则学生找不到思维活动的生长点,提问也就失去了意义。现行教材精心雕琢设计的“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技能训练”就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课堂提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
  3.抓住学生典型错误,设置问题情景
  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或是凭借已有经验想当然认为理应如此,这样难免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的错误及时设置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细胞分化”时,学生会有诸如“在受精卵时期细胞分化将达到最高限度”、“人在年老时不会有细胞分化”等错误观念。对上述观点,教师不要急于否认,而可以向学生追问“是这样的吗?”。学生听后,矛盾产生了,有了困惑,于是纷纷展开讨论,共同探求正确答案。针对典型错误说法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浓厚的研究氛围中发展了自己的思维。
  4.借助动手操作,设置生物问题情景
  生物中,显微镜的使用是教学中的难点,许多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不够规范或者不会使用。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特别得心应手。于是,我设置了一个动手操作的问题情景:“怎样在高倍镜下找到叶绿体?谁找得最快,且审核合格的话就聘请该同学在小组做‘小技术员’”。话刚一出,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看《高中实验教程报告手册》的、动手操作的,大家都在一门心思地找。很快,四位“小技术员”脱颖而出,然后,我让“小技术员”给自己本组的成员,予以技术指导和帮助。这样,教师既摆脱了以往一人指导几十人的困境,也使技术落实得更加到位,学生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设置生物问题情景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主张教育活动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并与之和谐相处,这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追求的结果。例如,在学习“环境保护”时,教师可联系当地实际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要对废水的排放进行管理?(2)为什么要回收废旧电池?(3)以粘土为原料的砖厂为什么要被取缔?(4)为什么要关闭个体小炼焦厂?等等。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学生很容易认识到城镇建设的严峻性。然后教师可进一步设问:如果你是环保局长或分管环保的更高领导,你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设问,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很多知识与社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乃至国家经济建设息息相关,教师完全可以针对现实设置问题情景。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学生才能深刻体会到生物学知识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M]
  [2] 黄敬川. 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高中生物)[M]
  [3] 张可柱,张祥沛.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丛书 [M]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使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诗意,课堂教学更加彰显了语文的人文性,教学资源的开掘更深更广,课堂容量更大,教学形式更趋多样。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却也出现了一些“过犹不及”的现象,使语文教学偏离了语文的轨道,与新课程貌合神离,课堂教学实效性差,这不得不引起我们一线教师的关注和思考。     一、无效语文课堂教学之现象  (一)课堂内容过“全”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
着名教育家夏丏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诚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从学生自身需要出发,关注學生的个性、情感和道德,使之充满人文关怀,重视语文
众所周知,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发展思维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几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就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问题做了一些尝试,下面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来自学生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学生的问题,往往代表了他们同龄人的思维水平。把他们提出的典型问题,再拿到他们之中去讨论,更适合学生的口味,容易引起积极的思维活动。例如:讲解代数式的概念时,有的学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必然存在,教师必须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初一学生兴高采烈的来到学校,但一段时间后,一部分学生由于成绩的原因,自知升学无望,逐渐发展为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放弃的态度,若任其发展下去,这部分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必须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育,诱发和树立“学困生”正确的动机,并
如何认识和对待后进生,历来是中学英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学生英语水平达标是英语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曾与一些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讨论过这一问题,现在新课程改革已深入发展,可是英语后进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主要标志是学生英文能力急剧下降,学习态度差,考试不及格。近几年来我县中考英语成绩人平分均不足60分,及格率也不到50%,比
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效减负、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关键要加强课堂教学的优化。  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每一节课刚开始的时候,老师因准备充分而能快速进入教的角色,学生也会被老师的激情所带动而进入学的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注意力会逐渐的减低,尤其是课堂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因已经讲完而容易放松对学生的观察和要求,学生则因已经坚持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跨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呢?课堂教学中,教师巧设问题情境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讴歌:“处处是创造的天地,天天
小学生读古诗,不但能从中了解古代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而且还能从中吸取丰富的思想养分和精湛的表达技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阅读和欣赏诗歌以至创作诗歌的水平,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阅读古诗,重点不是在“阅”上面,而在“读”上面。这个读,不是一般意义的读,而是满怀情感地高声朗读的“读”。古诗(尤其是其中的抒情诗)适合于吟咏 (有节奏地朗读)。一首具有较浓抒情意味的古诗,如果反复吟咏的话,那么,不但能体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它是表達、交际、思维、反应、做人、生存等多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一年级儿童是训练说话的黄金时期,而初入学的儿童由于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存在的个体差异,在实践新课标的新理念、新特点上我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我想,我们只要让学生产生说的欲望,他们的语言就会像打开了闸门的溪流源源不断。  一、主题实用,双向互动  作为一种有声的语言,口语交际主要是依靠口语进行交
一、引言   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我们知道,当代著名青年钢琴演奏家朗朗在其父亲学习二胡的引导和强烈期望下,不懈努力,刻苦练琴,最终的成功地登上了世界顶级水平的钢琴演奏大舞台并一举夺取了金奖,成为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大师。看到这样的结果自然众人羡慕,很多家长马上指令自己的孩子报培训班来学习钢琴,希望孩子有朝一日也像朗朗一样成名。然而正所谓中国一句老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