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来之笔源于积累和感悟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ONG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听学生说写作难,归纳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学生的生活积累因受其年龄限制不够丰富;二是学生受到知识基础、阅读范围、理解能力的限制,文章内容枯燥,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三是学生受其表情达意的能力及写作方法掌握较少的制约,文章缺乏条理性和规范性。针对以上三个原因,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拓宽阅读范围,丰富语言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从阅读开始,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好习惯。阅读包括两方面:一是阅读好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二是阅读好课本以外的文章。语文课本上的文章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和作文教学的好例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但是要想使学生的见识更广泛一些,就必须拓宽阅读范围,加大课外阅读量。学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丰富知识,增强语文素质,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阅读应养成良好的习惯:一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要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二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作好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好词佳句,精彩语段,也可以写心得体会;三要做到把摘录的内容分类,以便于采用时方便提取,并注明摘录材料的出处,方便将来检索阅读。日积月累,语言的仓库满了起来,写作文时信手拈来,就能写出语言生动、内容丰富、情感真切的文章来。
  二、细心指导观察,教给写作方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此前提下,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变化、重点部分具体写等,才能将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
  比如在中年级作文教学中,作文的命题要本着“小”的原则,将要观察的某一事物分成若干小块,如写“可爱的家乡”时,可以将这篇小作文分解为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丰富物产、家乡的名胜古迹等多个小项目,来减少学生写作的难度,也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点作深入观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并有了一定的素材积累,就可以指导他们写文章了。写作文要遵照以下原则:1.师生共同审题,找出题眼;2.师生共同确定写作范围;3.想想自己准备写哪些内容;4.这些内容准备分几部分写;5.确定写作目的。这些环节一一落实之后,再进行作文重点部分的指导,对于不同的作文,教师要分类指导,切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喜欢的东西,孩子们会表现得非常出色。
  三、用心感悟生活,激起情感波澜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小学作文训练虽然只是初步的应用语言表达见闻感受的训练,但它毕竟是小学生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认识的活动,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便没有小学生的作文。因此,首先应该使学生树立“为用而学”的意识,使作文训练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为生活服务。其次要教育学生明白,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寻求彼此沟通。要善于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实情感,让校园内的桩桩小事,生活中的件件细举皆为学生创作的源泉。
  四、适当“仿写”,提高写作水平
  模仿是小学生写作的初级阶段。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是学习的最初形式。”的确,模仿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以模仿为阶梯。在小学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及时提供范文让学生模仿,小学生语文课本中的阅读课文,就是为学生仿写做指南的。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把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迁移,经过练习运用而获得基本技能以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是在对范文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他们的模仿,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有了自己的创造。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在其内容结构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最后才能完整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能创造性地进行写作活动。
  神来之笔源于积累和感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观察、感悟、模仿,帮助学生掌握作文技巧,树立我能行、我会写的信心,让习作沐浴在人文的阳光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莲花县城厢小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其他文献
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今信息技术成为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对于国家、社会来说意义非常显著,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便利性、财产安全性.所以很多国家都有出台专
延边地区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独特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特有的民俗民情,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企业,这些资源促使延边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借助以上资源
蒲熙来刚当大连市市长那会,政府机关规定中午12∶00吃饭,下午2∶00上琪。但有很多人11∶30去吃饭了,为了中午可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打牌。提前半小时吃饭,已经习惯成自然。食
三网融合已经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和监管机制的缺陷,使其无法在短期内实现,通过对其实施的障碍和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云计算在数据处理能力、高效性和安全性
一、通过趣味实验创设问题情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化学实验,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一些新颖、奇特的现象,更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观刺激,是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的。  如在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学习中,可做“指纹检验”实验。方法:一张白纸,用手指一压,留下指纹,取一只盛有碘酒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待有碘蒸气逸出时,将白纸中压过指纹的部位置于试管口的上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精彩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教学语言,而精彩的教学语言具有情化和催化的功能。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是科学美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使这种完美统一得以实现的媒介,便是语文教师规范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语文教学语言的艺术应注重以下四点。  一、教学语言的知识性  大部分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席卷全球,产生了大量的文本、图像、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电子信息资源。为了能在海量的文本信息中找到自己的所需,人们迫切需要一个高效的检
一、情感可以激发情趣  语文是一种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在枯燥无味的文字后面蕴藏的是浓浓的情感,这是该学科所固有的,但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体会。波尔逊在阐述师生关系如何影响学生时说:“一个人为了得到教师喜欢这种奖励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和有影响的,它不仅延续到小学,而且还贯穿到中学和大学。”中国人的“亲其师而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教师没有爱心,即使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未必能有什么好的效果。情感是课堂氛
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中国重要报纸论文全文数据库(CCND)为检索来源,以华东地区省级党校图书馆发文量为研究主体,
文章从比较史学的角度出发,分别探讨了中西国民性、国家体制及其相互关系的差异和特殊性.文章认为中西国民性的最大差异在于人对自己自我定位的差异,这一差异决定了国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