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来创设情景,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
  关键词:情境;兴趣;思维;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
  正文: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认知心理学关于学习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学习主动性的本质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建构。只有当认识主体意识到是其自身在影响和决定学习成败的时候,生动建构才有可能实现。从认识论意义上看,知识总是情境化的,而且在非概念水平上,活动和感知比概念化更加重要,因此只有将认识主体置于饱含吸引力和内驱力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才能促进认识主体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创设生活情趣,激发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望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學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创设生活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即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如在学习长度单位“米”时,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走一圈,现场体验400米的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亲近感。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广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着手,从他们喜爱的事物着手来创设情景,从而使他们主动学习。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的教学中,我从生活引入,用课件演示了这样一个生活问题:一块长方形地里种着白菜,鸡要吃白菜,你能否想办法不让鸡吃白菜?学生想出用围篱笆的方法后,教师追问:篱笆需多长?它的长度和菜地的什么有关?以此引出周长,为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作好铺垫。
  三、创设问题情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觉察到了一定的目的而又不知道如何利用已有知识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及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不协调”,通过立障设疑、创设“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失调,把他们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推动下思考和体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和认知的发展。
  当前我们的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如在执教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出示一组某餐厅推出的套餐,让学生为自己和妈妈各挑选一份爱吃的食品,由此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诸如8+3、7+24、20+30、30+28、24+28此类的算式,简单的题目老师通过让学生口算与说理解决掉,然后着重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探索研究,通过学生摆小棒说理、交流展示计算方法等形式逐步掌握进位加法"满十进一"的算理,获得基本的算法。这样的课,不但让学生经历了计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参考文献
  [1]数学《新课标》
其他文献
牙囊是包绕于成釉器及牙乳头外周的一层疏松结缔组织,起源于外胚间充质,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通过上皮—间充质反应分化形成牙周膜、牙骨质和固有牙槽骨。牙囊细胞以其较强的增殖
目的:浓缩生长因子是2006年由Sacco发明用于促进软硬组织修复的富有多种特性的新一代血浆提取物,主要为组织工程提供生长因子。但是膜状的CGF不能在诱导骨组织再生手术中充当
针对一类含有时变时滞状态的区间控制系统在执行器故障下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将执行器增益故障变化描述为区间矩阵形式,根据不确定系统的鲁棒H_∞控制理论证明了故障闭环系统的指数内稳定性,并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得到了时滞依赖的鲁棒容错H_∞控制律.李亚谱诺夫方法和鲁棒H_∞控制理论证明了故障下闭环系统的指数内稳定性,结合LMI技术给出了一种与时滞相关的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仿真示例表明了设计方法的有效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是我国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低、师生互动时间短等原因。因此,为了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出自己宝贵意见。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高年级小学语文;认知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
内容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广泛应用,给我们教学带来了诸多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在教学上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
摘要: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探究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开展行之有效的探究活动,提升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活动 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3.6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对于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探究与实践。这不仅符合新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和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产物,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开放式数学课堂教学,是针对过去“封闭性”教学而言,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指令性”的成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多角度、多方面地探求和运用知识,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不合理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开放式课堂教学作了一些探讨。  一、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
摘要: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兴趣是成才的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人的生活中和学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体育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对体育学习活动产生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是学习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如何直接关系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呢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将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和理解数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主动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领悟”出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能否用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实际,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下面我就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挖掘生活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