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破窗理论”在班级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何为“破窗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曾进行过一项有趣的试验:把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分别停放在两个不同的街区。其中一辆原封不动地停放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则摘掉车牌、打开顶棚,停放在相对杂乱的布郎克斯街区。结果,停放在中产街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还完好无损;而打开顶棚的那一辆,不到一天就被偷走了。于是,詹巴斗又把完好无损的那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结果刚过了几小时,这辆汽车就不见了。他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以这项试验为基础,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体现的是细节对人的暗示效果,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必须慎重对待并及时修好被打破的“窗户”,否则这扇破窗会传递并导致不良现象无限扩展。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那些看起来是很小的“过错”,认真分析其实质,如果对“破窗”不闻不问、反应迟钝或纠错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用不了多长时间,各种有损班集体利益的行为就会滋生出来,甚至导致某种程度上的无序状态。
  二、贵在持之以恒
  1. 失败的教训
  我班上有位学生叫小张,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从小失去母爱,是一个顽皮、不爱学习、成绩很差、但品德还算正直的一个孩子。记得他刚进入初一,我每天中午给他开小灶,把当天课上讲的知识重新给他讲一遍,并看着他做作业,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纠正,由于刚开始的知识较简单,单元测试他还能考及格,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以及他在小学里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我对他逐渐失去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他内心深处把自己定位在差生这一行列,不是一块学习的料,到期中考试数学只考了十几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他要求的逐步放低,到初三下半学期,作业基本上就不做了,同时在思想品德方面也朝着不良的方面发展,课上经常影响同学、教师的上课,特别是自习课上,更是影响班级纪律和同学的学习。班上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受他的影响不做作业,有个别学生上学、放学都不带书。这一活生生的案例,给我一个深刻的教训,小到对一个学生的教育,大到对一个班级的管理,初期不能疏以管理,放任自流,否则问题会越来越多,班级风气、成绩会每况愈下,即使以后花很大的精力也难以把它纠正过来。
  2. 成功的经验
  曾见此景:拖把、笤帚躺在地上无人扶;纸屑、果皮无人捡。没有值日生吗?有。可为什么卫生情况如此糟糕呢?刚开始也曾经下过大力气治理过,甚至对部分学生进行惩罚,但效果甚微。静下来仔细分析:可能是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优越,爱吃零食,果壳、包装袋随手乱扔,从小养成了这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要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不是光靠几次教育或一次惩罚就能起效果的。因此我改变了策略:每天我上课前花半分钟让学生搞好自己座位周围的卫生,平时我走进教室看到纸屑自己亲自把它捡起,放入纸篓。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也亲自参与到班级卫生工作,而不是只嘴上讲而不动手做,变被动为主动,对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教室卫生起了很大变化,大多数学生卫生意识增强了,但部分学生还有反复,还须坚持再坚持。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改掉了不良卫生习惯,形成了一种自觉行为,积极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把班级整理得井井有条,地面干干净净。通过这一成功事例,使我体会到要改掉学生的不良习惯或转变他的观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结果。
  三、关爱是根本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宣言曾告诫我们:“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的确,作为教师,我们目光首先对准的应该是“人”,我们有责任以充满真诚的情怀,把自己的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位学生,以深情的目光对准每位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打开眼界,认清自己,发掘自己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源泉,看到自己的强大优势,并为自身个性的充分展示感到自豪、幸福。
  1. 理解、尊重学生, 用“宽容”的心去包容他们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基本原则。
  2. 倾听学生的声音
  为人师者,特别是班主任,我做到了为人师表,爱护和关心学生,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逐步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这样,当某个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找我一吐为快,让我帮其指点迷津。在现实中,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圈子,有喜、怒、哀、乐,因此,我尽量从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关心学生,与他们真心实意地融通,这样,他们就会真正地接受你、信任你。
  (常州市新北区魏村中学)
  
其他文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識的培养。因此,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关键在教师要有创新思维,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
利用电子束直写系统和反应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制作了周期性排列H-形空气槽.样品的参量:金膜的厚度为120nm,石英基底的厚度0.8mm(其中有5nm厚的铬层),样品是由30×30个单个H-形
说明文相对于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形象性强、理趣性重的文体来说,文辞相对少一些形象色彩,而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偏重于分析讲解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讲解知识为主,容易陷入科学主义的误区,因此在说明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语感教学。  一、“语感”及“语感能力”的内涵  所谓语感是一种“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语感教学正不断地被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
对光纤环形腔技术的传感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设计了一种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增益波动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
针对不同非球面面形的实时检测需求,研究了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标准波面重建技术.基于空间光调制器波面重建的原理设计了干涉测量系统,依据空间光调制器的自身特点选取修正离轴计
这几天心里堵堵的。学生们走了,留给我的是牵挂和不舍,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翻开班级管理档案,往事历历在目。回顾这几年的朝夕相处,我这个“三心二意”的班“妈”,心中有许多的感动和感慨。现结合近几年的班级管理经历,谈谈班级管理中班妈的一些心得。  一、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爱,是师德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曾经有一欧美教育访问团来我国访问,他们问一位中学教师
一般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行为和心理的敏锐干预,是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娴熟地运用综合教育手段的临场智慧和能力的表现。运用它,会变被动为有利,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多数教育家认为:教育机智是教师对突发性教育情境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这里的“恰当处理”,也仍然强调效果。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去具体界定,却并非易事。下面的案例就曾使我困惑。  案例一:  那一年,我(冯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