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让世界精彩 他们为烟斗代言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xiao3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上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更是一位忠实的烟斗爱好者,在工作的时候,他喜欢事先把烟草装满几只烟斗,在自己面前放上一排,随时取用。爱因斯坦在缭绕的烟雾中发现了推动人类文明的相对论,写下了震撼世界的“E=MC2”。1950年,当爱因斯坦被蒙特利尔的一家烟斗俱乐部吸收为终身会员之后,他告诉人们:“我相信抽烟斗可以使我们对人世间的事情有某种比较冷静而客观的判断。”
  


  爱因斯坦(1879年至1955年)
  梵高是天才还是疯子,这个问题直到现在还有人争论不休,但梵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烟斗客却是不争的事实。梵高在他短暂的人生中,失去了许多,亲人、朋友、爱人,而直到他孤独死去,惟一陪伴着他的就是他的烟斗了。1890年7月27日,穷愁潦倒、病痛缠身的梵高用一把左轮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7岁。在他死去之前的36个小时时间里,他彻夜未眠地躺在床上,一言不发,他的嘴边叼着的是一只烟斗,袅袅升腾的烟雾中,梵高大约是在思索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吧。
  


  梵高(1853年至1890年)
  英国侦探小说大师柯南·道尔笔下的福尔摩斯,从诞生至今一直是侦探小说界无法超越的经典形象。在小说中对福尔摩斯有这样的描写:“头戴一顶猎鹿帽,身披件方格呢风衣,然后握着一只石楠根烟斗,或者出没于迷雾笼罩的庄园古堡,或者端坐在炭火摇曳的壁炉旁……在浓浓的烟雾中沉思良久。”短短几句,已经把一个睿智的形象表现了出来,而具体体现睿智的道具莫过于他手中那只石楠根烟斗了。他曾经对他的助手华生医生说:“烟斗有时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表和鞋带以外。”在烟斗的帮助下,福尔摩斯更能安静和理性地分析、推理扑朔迷离的案情,他用壁炉中的炭火点烟斗的形象也是那么优雅随性。
  


  柯南·道尔与福尔摩斯
  托尔金以其创作的经典史诗般的奇幻作品《霍比特人》和《魔戒》而闻名于世。他在小说中如此描述霍比特人:他们拥有一双长满卷毛的大脚和一对尖耳朵,喜欢品尝美食、吸烟斗、讲笑话和睡午觉。他们习惯居住在装饰精美的山洞里,过著与世无争的农耕生活。都说作品的主人公身上一般会有作家自身的影子,这些霍比特人身上难道没有托尔金自身的影子吗?除了体型,托尔金把自己视为百分百的霍比特人,他喜欢美食、热爱园艺、喜欢在树林和田野中散步、慷慨热心,而且他和霍比特人一样,喜欢烟斗。
  


  托尔金(1892年至1973年)
  克拉克·盖博是上世纪30年代好莱坞最著名的男明星。1932年,一部《红色的尘土》使他得以跻身十位最叫座的明星之列,此后,《一夜风流》、《乱世佳人》更奠定了他在影视界的地位。他是好莱坞一个神话式的人物,集中地体现了独特的美国式魅力。《乱世佳人》中的克拉克·盖博可谓绝代帅男,他塑造的叼着烟斗、漫不经心的绅士形象简直成了很多人一生的追求。克拉克·盖博在《乱世佳人》里塑造的形象是一代经典,他也是一个烟斗客。
  


  克拉克·盖博(1901年至1960年)
  黄永玉不好喝酒,但嗜烟如命,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还是闲庭信步,须臾不离手的,就是烟斗。烟斗似乎成了他身体的一部分。要是偶尔看到有一幅照片上的黄永玉没有烟斗,一定会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烟斗之于黄永玉,就像商标之于商品一样。
  


  黄永玉
  嘴里总是叼着个长长的玉米芯烟斗,身着咔叽布军服,头戴一顶战斗软帽,眼睛上戴着一副黑色墨镜,一派骄横不羁的样子,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麦克阿瑟将军无论在什么场合,嘴里总是叼着个长长的玉米芯烟斗。“二战”时,《华盛顿邮报》战地记者约翰森在“密苏里号”巡洋舰上采访麦克阿瑟将军,问他为什么总喜欢嘴里叼着个玉米芯烟斗?麦克阿瑟将军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照片,看着这张照片,他眼睛里顿时溢满了柔情。他深情地说,我感到父亲正在天堂里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小子,嘴里叼着个玉米芯烟斗,这才像个真正的男子汉!
  


  麦克阿瑟(1880年至1964年)
  萨特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评论家,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优秀的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在萨特的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里,他甚至把烟斗作为一个哲学例证。他认为香烟是“虚无”的象征,是抽象的、没有固有的特性、容易消失的物体,而烟斗则是“存在”的象征。
  


  萨特(1905年至1980年)   塞尚喜欢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与烟斗或抽烟斗相关的内容,并且以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作品的主体,通过几何解析来创作烟斗和抽烟斗的人物形象。对于一个兼具画家和烟斗客双重身份的人来说,艺术与烟斗之间的长期历史关联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每当独处的时候,艺术家们常常一边抽着烟斗一边作画,两种不同事物的感觉是如此相似。无论是抽烟斗还是作画,都需要情感、品位和激情,艺术家们似乎都有一种本能的寻求归属的驱动蕴涵其中。
  


  塞尚(1839年至1906年)
  林语堂是现代散文学家、小说家,被称为中国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爱烟并说尽烟的好处,在当今文学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林语堂嗜好收藏烟斗,所藏烟斗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这些烟斗除少数是他的亲朋好友赠送之外,绝大多数是他自己从世界各地搜集来的,且一一经过鉴定。他常年与之为伴,玩赏不已,其乐融融。在林语堂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包围着缭绕的烟雾,那流畅的文笔和源源不断的著述问世,无不得力于弥漫浓雾中迸发出的灵感。
  


  林语堂(1895年至1976年)
  哈勃是一个天行者,是遥远星系的巡航者,他的天才和好奇心使得他发现了像宇宙这么大的东西的基本结构。开始解释神秘的宇宙及其运行原理,取得如此令人震惊的成就时,他不过才30多岁。哈勃定律,阐明了宇宙向各个方向扩展的速度。而哈勃不单单是个聪明家伙,同时也是一个铁杆的烟斗客,很少看到他有不带烟斗的时候,如同爱因斯坦一样,他不管去哪儿都带着烟斗。
  


  哈勃(1889年至1953年)
  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第三代罗素伯爵,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合理主义与自由思想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时代的先知。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思辨是哲学家永远的追求,而烟斗似乎能够让他们在绞尽脑汁的思辨中获得启迪或是小憩,所以许多哲学家都是烟斗爱好者。罗素就是一个烟斗客,烟斗几乎相伴他一生。
  


  罗素(1872年至1970年)
其他文献
烟斗是舶来品,它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几乎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半点用不上,顶多能为我们带来些许独特的东方人的视角,让我们更能够体会某些烟斗的独特和隐秘。  审美是个很私人的事情,却因为大部分人的知识、文化、情趣和生活体验而出现了许多交集,于是,审美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都喜欢一个风格或者条件,那么它就必将成为流行。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呢,如何培养我们对烟斗的审
期刊
烟斗简史  考古学家曾在美国大陆发掘出古人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使用的石头烟斗。于是,我想像那时候的烟斗会不会和现在依旧存在的软管烟斗一样,石制的斗钵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管状物,或者是用工具在地上挖两个连在一起的洞,像旧时的行军灶,在一个洞里放入具有芬芳香味和麻醉作用的植物——烟草叶子,吸烟者则躺在另一个洞边吸着烟,或者索性将这些植物直接撒在火中,坐在边上吸入燃烧出的烟——这和今天野外
期刊
王济远与庞薰琹,亦师亦友,他们共同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文艺界,掀起了绘画革命的浪潮。随着运动的深入,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开始变得不同,一个深入西南,一个远走他乡。而今,80年之后,在新一轮老油画热潮来临之时,他们的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庞薰琹:远走重洋 义结画社  1925年,19岁的庞薰琹弃医从艺,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两年后,他又接受了常玉等朋友的劝
期刊
小胡同里的大斗师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  柴棒胡同,北京闹市区里的一处安静角落,午后,坐在胡同口的大爷大妈都在悠闲地聊着天,但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院落竟是中国烟斗圈一众大腕经常光顾的所在。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他就是这个小院的主人。踏进干净整洁的院落,首先听见的就是“磨刀霍霍”的声音,鬼斗正在他的工作室里仔细打磨着一件尚未完工的烟斗。一身皮围裙,嘴里叼着雪茄,健硕的肌肉随着磨
期刊
华山,古称“西岳”。现存最早的华山志就是金大定年间道士王处一撰修的《西岳华山志》。此后华山志历代都有撰修,明代撰修了《华岳全集》。    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有一部《华岳全集》残本,存四卷六册,框高21.5厘米、宽14.1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记书名、卷次、叶。首卷为图。卷首有万历丁酉(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年贾待问撰《刻华岳全集叙》,后有曹士
期刊
《折枝桃实图》为吴昌硕75岁时所作,台北双石草堂藏品。桃在旧时树称仙木,果实谓妖客、仙果、馀甘尉等等,寓福寓寿,是大吉祥物,所以向来是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近世大写意一路绘桃者,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是个中高手,所绘无论尺幅大小,构图奇肆,色墨淋漓,难分伯仲。而吴昌硕所绘,七十之后尤多见巨幅桃图,我曾为文说古稀之后的吴昌硕心胸豁达,作花卉似解禅意,绘桃实如育儿孙,画境乃心境,无非宣泄二字。    此
期刊
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结构采用八股形式,专取“四书”及“五经”命题,应试文与宋代的“经义”相仿,通称为制义。科举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选官制度,考中举人、进士才具备为官的资格。    普世价值  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使人为一个目标去穷尽几代人的努力时,便会在民俗传承文化活动中逐渐形成“雁塔题名”、“登科及第”、“秋闱夺魁”等等祈福心愿,这些心愿出现在书画作品或者一些生活实用器皿的图案上,显现出一种
期刊
一支英国烟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那些戴着高帽、穿着燕尾服、手持文明棍的英国老牌绅士,这样的烟斗充分表达了他们端庄、高贵、深邃的性格与形象;手握一支法国烟斗,一股浪漫的气息不由自主就会让我们陶醉;意大利的烟斗同样独具魅力,性感和粗放不羁的个性在意大利的烟斗中表露无疑;而丹麦的烟斗则如同那里的童话一样,充满着自由和想像力……    英国风范  对烟斗的发展影响最大并使烟斗成为某种文化象征的,非英国人莫
期刊
百年难觅  早在19世纪中叶,石楠木就成为了所有制作烟斗的材料中最受欢迎的一种。石楠生长在世界许多地方,主要分布于整个地中海沿岸地区,现今用来制作烟斗的石楠木绝大多数来自意大利、法国、希腊和西班牙,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也曾是非常著名的石楠木产地。其中,法国的科西嘉岛石楠生长尤其茂密,最早的石楠木烟斗原料都来自于此。意大利出产的石楠主要集中在西西里岛一带,主要供本国制作烟斗,很少作为原料出口。  干燥
期刊
自古评砚,皆以端砚老坑为首珍。除因老坑石质绝佳、石品多彩之外,更因开采不易,且数量有限,极为难得。  另有端砚老坑的开采起于何时,历来颇有争议,也让其颇有传奇。一说唐代所开“下岩”即今时“老坑”,故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唐代;另说唐时“下岩”非今时老坑,而端砚老坑的开采源于明代,并以明万历二十八年端砚老坑开采结束后留在洞口外的石刻为证。故研析此石刻对于厘清端砚老坑之始尤为重要。  刻石为记  端石制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