缶翁缘何未作七十寿庆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vb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折枝桃实图》为吴昌硕75岁时所作,台北双石草堂藏品。桃在旧时树称仙木,果实谓妖客、仙果、馀甘尉等等,寓福寓寿,是大吉祥物,所以向来是画家热衷表现的题材。近世大写意一路绘桃者,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是个中高手,所绘无论尺幅大小,构图奇肆,色墨淋漓,难分伯仲。而吴昌硕所绘,七十之后尤多见巨幅桃图,我曾为文说古稀之后的吴昌硕心胸豁达,作花卉似解禅意,绘桃实如育儿孙,画境乃心境,无非宣泄二字。
  


  此图绢本设色,纵142厘米,横38.5厘米,论尺幅几近五尺对开,绘桃实却如小品,为什么?腾足位置,挥洒书法,张扬作画心情。如此绘折枝桃实,另见梅墨生君所著《吴昌硕》一书中选图(见河北教育出版社《吴昌硕》第123页),几出一辙,一样图文并茂,喜气洋洋。
  此画有二题,初题在画幅上方,是吴昌硕非常喜欢的那首蟠桃寓寿诗,复题则借平衡构图张扬心情,在右侧以一句“学北平张孟皋,颇得其郁勃纵横之趣”交待画脉,巧妙又见心思。耐人寻味的是上方题的那首蟠桃寓寿诗。大凡吴昌硕绘桃,无论受人请索还是自存作品,都少不了题这首诗,但是常见的多为从中择句,题全诗者不多见。此幅题全诗,梅墨生《吴昌硕》一书中所选那幅也是题全诗,稍有不同的是诗中的笫五句,一为“缶翁先生七十寿”(本幅),一为“缶翁已过七十寿”,并无多少区别,其后都是“人将进酒翁弗受……”。两幅画,一幅作于“戊午春”(1918年),75岁(本幅);一幅作于1914年,71岁,前后虽相差四年,但都是吴昌硕七十以后所作。吴昌硕为什么要强调他的七十之寿呢?又为什么七十之寿“人将进酒翁弗受”呢?这是耐人寻味的地方。
  以中国人的风俗来说,人生七十称古稀,那是大寿,是吉年,通常亲朋好友、弟子晚辈都要为老人备寿礼,做寿庆,这合俗合情。再则,七十岁时的吴昌硕经济上虽说尚不如后来富裕,但正是这一年,在王一亭的帮助下他迁居上海山西北路吉庆里923号,过上了再不用僦居旅店的安定生活,也正是这一年,在西泠印社成立十周年的时候,他被公推为第一任社长……可以说,这一年他诸事顺意,精神焕发,若作寿庆那是喜上添喜。但是他没有做,“人将进酒翁弗受”。
  去年是吴昌硕诞辰170周年,5月份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举办《缶门师友书画精品展》,展品中有一幅写在洒金大红宣纸上的隶书大寿屏,答案就在这幅字上。
  


  此幅隶书大字寿屏出自杨见山之手,杨见山是浙江湖州人,吴昌硕的同乡,名岘,号庸斋,晚号庸叟、藐翁,清末著名书法家、经学家和诗人。因慕杨见山的学识人品,吴昌硕欲投帖问学门下。杨见山当然欣赏吴昌硕的篆刻、书法及其好学精神,但他不愿以师自居,而只换帖,以兄弟相称,并复函云:“师生尊而不亲,弟兄则尤亲矣。一言为定,白首如新。”这一年吴昌硕32岁,杨见山57岁。后来两人同住苏州,“吴昌硕特赁屋杨宅不远处居住,以便时常过从请益,并且始终以‘寓庸斋内老门生’自居。”(吴有斐《缶翁拜寿  藐翁议寿》)
  1888(戊子)年杨见山年届七十,友朋弟子欲为其祝寿,杨见山概不允受。其时吴昌硕在上海,得知消息后他赶回苏州,欲作寿屏敬呈恩师。正铺纸濡毫,不料杨见山得知吴昌硕返家后先一步上门探望来了,这让吴昌硕喜出望外,于是道出缘由。杨见山闻言,提笔在大红洒金宣纸上写下一个遒劲飘逸的隶体大寿字,然后跋道:
  古人遇风日晴美,或奉觞上寿,朋友洽会亦如之,祝文曰:寿久也。《独断》曰:老久也,寿也。然则寿即老人之称耳?窃怪丹青家画老君扶杖伛偻谓之寿星,其至伛偻扶杖虽寿奚乐哉!《诗》不云乎,俾尔寿而臧,必精神强固如少年乃始臧矣。《小戴》记曰:七十曰老。余今年正七十,衰惫可愧,缶庐主人属书“寿”字,因题以质之。时戊子夏五月,藐翁杨见山。
  本来欲作寿屏呈先生,现在是先生书一寿字送弟子,一连串引经据典,着意在“俾尔寿而臧”,译成白话,就是“让你长寿无灾无恙”,如此寿久,才有意义,反之,伛偻扶杖,虽寿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其实当年杨见山体无大碍,如此作跋,辞虽深意却显,不过作个强调,犹如高手打杨式太极,轻轻一推,便罢了弟子欲为其寿的心思,脾人脾事!
  师既如此,弟子当效之。再回来读《折枝桃实图》上的题诗,其实这首诗最初就是为藐翁而作,就在杨见山以太极法推却了吴昌硕为师礼寿之后,吴昌硕又作桃实大幛一幅,并以一首《蟠桃寿藐翁》题于其上,这一次据说杨见山没有推却。其诗如下:
  蟠桃寿藐翁
  此桃非人间果,乃西王母群玉山上三千年一结实之桃也。若世俗园林所生,安足奉我藐翁哉?老缶非有东方曼倩伎俩,不过假笔墨游戏,以博一笑。
  千年桃实大如斗,泼墨成之吾好手,仙人馋涎挂满口。
  东王父与西王母,藐翁先生七十寿,人将进酒翁弗受。
  海上桃熟媮无多,供养桃花添一缶。
  桃花灼灼易结子,草玄亭畔娱黄。
  翁饥食桃如食枣,安期生诧神仙某。翁不求仙但好古,箸书骑牛走。
  卖字得钱更买书,佐临池外书下酒,赭颜如花老不丑。
  这是二、三十年前的旧事,但是吴昌硕没有忘记,当自己也届七十之际,他在所绘桃实图上频频题写此诗,一来缅怀恩师,二来诫勉自我,这是他多次强调并且未作七十寿庆的原因。
其他文献
你可曾试过拿起一支烟斗?即便不是为了去体会烟草的原始香味,那优雅的流线、舒适的手感、惊艳的木纹,或许也会让你怦然心动。  我与烟斗偶然结缘,从跟随朋友走进一家烟斗俱乐部开始。典雅的布局、柔和的光影,围坐在桌边的客人正在闲聊,丝丝烟气从他们嘴边叼着的烟斗里缓缓升腾。好香啊!弥漫在空气中的纯纯的烟草香味竟是那样与众不同,让我瞬间对此前自己抽惯的卷烟那浓烈刺鼻的气味感到了嫌弃。  抽过烟斗的人都知道,抽
期刊
清明刚过,笔者从几个渠道同时得到消息,日本青铜器、铜镜研究大家樋口隆康先生,突然于4月2日驾鹤仙去,不由得悲从心来……。樋口先生特别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学术上孜孜不倦,蜚声国际;而且在生活上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在与樋口先生交往的八年多时间里,笔者留下了诸多珍贵记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  2007年3月,拙著《唐代铜镜与唐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经文物界前辈牵线,初识樋口先生,两个月后的5
期刊
“私人定制”虽然听起来新鲜,但仔细分析,值得探讨之处也有不少。比如,定制的产物会增加收藏价值吗?客户要求个性表达对于艺术家而言又会否形成某种限制……且听业界人士如何解答——    问题一:会增加收藏价值吗?  周东(北京佳沃畅享美术馆艺术顾问):近几年出现了很多打着“私人定制”旗号的艺术品机构,但良莠不齐,更多的是在做低端市场。艺术品价格在国内本就混乱,有很多炒作的成分,一件高端艺术品很可能在艺术
期刊
烟斗是什么?  它可以是一种享受,因为这是最原始、最科学、最健康的利用烟草的工具,是让人得到放松和缓解压力的良伴。  它可以是一种艺术,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凝结于此,精巧的设计、优雅的流线、绚美的纹理,使其足以媲美任何一件艺术珍品。  它可以是一种象征,智慧的长者、文明的绅士、成熟的男人,烟斗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世人面孔上一个标志性点缀物。而烟斗也绝不只是象征着身份、地位,更确切地说,他象征着人们的气
期刊
前不久,北京市文物局下发了一份名为《北京市文物局关于拍卖企业经营文物拍卖许可相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据悉,当中最受业界关注的内容莫过于之前拍卖企业的经营范围需要按照等级资质来划分的历史有望被终结,而北京也将率先成为给拍卖企业“松绑”的城市。  为市场注入“强心剂”  据了解,该“通知”中表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2015年4月
期刊
烟斗是舶来品,它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几乎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引以为傲的文化素养和底蕴半点用不上,顶多能为我们带来些许独特的东方人的视角,让我们更能够体会某些烟斗的独特和隐秘。  审美是个很私人的事情,却因为大部分人的知识、文化、情趣和生活体验而出现了许多交集,于是,审美得到了统一。也就是说,有许多人都喜欢一个风格或者条件,那么它就必将成为流行。  我们为什么要“培养”自己的审美呢,如何培养我们对烟斗的审
期刊
烟斗简史  考古学家曾在美国大陆发掘出古人在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使用的石头烟斗。于是,我想像那时候的烟斗会不会和现在依旧存在的软管烟斗一样,石制的斗钵上,连着一根长长的管状物,或者是用工具在地上挖两个连在一起的洞,像旧时的行军灶,在一个洞里放入具有芬芳香味和麻醉作用的植物——烟草叶子,吸烟者则躺在另一个洞边吸着烟,或者索性将这些植物直接撒在火中,坐在边上吸入燃烧出的烟——这和今天野外
期刊
王济远与庞薰琹,亦师亦友,他们共同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上海文艺界,掀起了绘画革命的浪潮。随着运动的深入,他们的人生之路也开始变得不同,一个深入西南,一个远走他乡。而今,80年之后,在新一轮老油画热潮来临之时,他们的市场表现又如何呢?  庞薰琹:远走重洋 义结画社  1925年,19岁的庞薰琹弃医从艺,远涉重洋来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两年后,他又接受了常玉等朋友的劝
期刊
小胡同里的大斗师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  柴棒胡同,北京闹市区里的一处安静角落,午后,坐在胡同口的大爷大妈都在悠闲地聊着天,但他们或许不曾想到,这里有一个小小的院落竟是中国烟斗圈一众大腕经常光顾的所在。  鬼斗,中国著名制斗师,他就是这个小院的主人。踏进干净整洁的院落,首先听见的就是“磨刀霍霍”的声音,鬼斗正在他的工作室里仔细打磨着一件尚未完工的烟斗。一身皮围裙,嘴里叼着雪茄,健硕的肌肉随着磨
期刊
华山,古称“西岳”。现存最早的华山志就是金大定年间道士王处一撰修的《西岳华山志》。此后华山志历代都有撰修,明代撰修了《华岳全集》。    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藏有一部《华岳全集》残本,存四卷六册,框高21.5厘米、宽14.1厘米。半叶九行,行二十字,小字双行,字数同,四周单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记书名、卷次、叶。首卷为图。卷首有万历丁酉(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年贾待问撰《刻华岳全集叙》,后有曹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