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阅读,挖掘语文课堂不一样的美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52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知识储备,调动主动思维,激活情感体验,形成独特的感知和体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正是新课改的关键所在。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完善自身,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挖掘语文课堂的独特之美。
  一、挑战常规阅读,锤炼学生质疑能力
  在教学改革中,离不开对常规阅读的挑战,因为如果阅读总是拘泥于常规化的阅读,那么就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而挑战常规的最好方法就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允许学生对作品有不同于教师或者其他同学的见解,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文章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从而向大家提出来这样的问题:谁是真正的英雄呢?很多同学通过阅读文本,深入思考,看到了船长哈尔威在生死危难之际,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一切事情,认为船长就是真正的英雄。在这时,教师适时引导:这篇文章的中心就是宣扬这种英雄主义吗?有的同学认可,还有一部分同学提出并不是这样。甚至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面对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那么船长也有自己的家人和父母,那么在灾难面前如果船长选择了自保,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这个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进了一层。
  质疑的重要性完全超过一个绝佳的答案,能自主提出问题的学生,才能称得上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学贵有疑,但是,现在很多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强,甚至问题意识淡薄,不会提问,这样的缺失必将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进而进一步提高质疑能力,提升阅读质量。
  二、注重多元阅读,培养学生创造思考
  在阅读教学中有这样的说法:不同的读者赋予了文学作品不同的生命意义,因为文学作品从表面上说是没有生命的,阅读的角度不同,体会到的意蕴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创造性地阅读文本,这样,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学生进行多元阅读、个性化阅读,使学生深入思考,个性解读,寻找作品的生命意义。
  例如在教学短篇小说《孔乙己》时,对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分析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里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利用网络等各种途径收集关于这篇小说的相关资料,归纳文章表现的主题。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了几种意见:有的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直指封建的科举制度和相关的文化背景,是封建科举制度害了孔乙己,逼得孔乙己走投无路,最终死亡,显然这种看法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认识到当时的政治背景,应该是不错的。还有的学生认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根源是当时社会人们的冷漠,人们普遍没有同情心,等等。这些看法都有自己的道理,作为教师都应该予以认可并给予鼓励。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文学作品就具有了独立性,即便是作者本人,也不能左右别人的阅读体验。读者不同,阅读的角度不同,获得的情感体验也就不同,那么对于学生的多元解读,教师要充分鼓励,积极呵护,注重引导,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对文章获得全新的感悟。
  三、实施开放评价。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长期以来,传统的评价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培养。现在,随着新课改的逐渐发展,个性化阅读受到极大的关注,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实施开放性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自主评价,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教学《济南的春天》,这篇文章写景生动,语言优美,可以用来作为朗读教学的典型例子来指导学生的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教师大胆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从中掌握阅读的方法。首先教师提示学生:通过朗读,可以使我们从中很好地体会到作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并在学生朗读后,请他们提出改进的意见。学生们纷纷讨论交流,积极发言。有的学生认为,某个同学读得好,因为在读到将山比作摇篮这个比喻句时,他轻松愉悦的语感充分表达了自己对山的喜爱。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将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评价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互相评价,让评价更加客观,获得最佳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让课堂知情相融。
  新课改强调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从而逐渐提高教学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教学方法创新,让学生在多元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过程中激活情感,并参与课堂评价,享受阅读乐趣,让语文课堂焕发的生机,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其他文献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诵读则是学习古诗词的好方法。教师在引导初中生学习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学习诵读,促使学生全面提高诵读能力,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对比、归纳等方法体会古诗词的内在神韵,达到更好的诵读效果。  一、想象,延伸意象  想象读是一种很好的诵读方式,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诗歌所展现的画面,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具象的图片,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代入到诗文中,体会到诗歌的主题和中心。 
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民用航空属于高风险行业,在飞行中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一位乘客与机组的生命安危,尤其在MH370事件以后,民航安全依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也对文言文教学高度重视,在历年的中考中,文言文考查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好文言文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不断探索,努力使沉闷的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并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把握作者的情感。2.通过诗词赏析理解诗作的大意,理解不同句子的含义。3.了解与诗作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教学过程节录:师:今天,我们来学
Mixed symmetry states are studi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neutron-proton interacting boson model. It is found that some of the mixed symmetry states with modera
By solving rigorously the relativistic wave equations derived bom Bargmann-Wigner equation for arbitrary spin, the relativistic w avefunctions in momentum repre
文言文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学知识和人生哲理,它不仅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而且对学生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实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  一、创新文言文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挖掘文章蕴含的文化价值。其次,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品味文言文为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当前的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方面的要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拓展延伸,着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程度,实现规范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成效的完美融合。  一、钻研教材,把握教学要点  要想讲好一节课,吃透教材是基础和前提。教师既要认真借鉴各类成品教案,但又不可直接照搬。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在备课过程中深入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