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智又称为情感智力,情智课堂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要途径。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物理教学情境创设方面,这需要对日常教学进行深入了解。我们深入三所学校,共听课63节,主要就是听教师的平时授课情况。这次研究的中心是:教师是怎样理解“情境”的,为什么要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创设需要的能力,教师对教学的反思等。通过这四个维度来设计,有问卷,也有课堂实地观察与访谈,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分析整合,最后形成了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现状与问题的汇总材料。
一、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无意识”中进行
什么是“无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学创设情境的价值没有认识,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的意识缺失。什么是创设情境的意识?即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有认识,并能够根据需要积极主动地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达到教学目标。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创设情境的教师很少,他们的理由往往有三:一是不会,二是不敢,三是不需要。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意识缺失的表现。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教师不能主动创设教学情境,这充分表现了教师创设情境意识的缺失。
不仅如此,深入课堂观察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我听了六个教师的物理课,是初中三年级物理关于压强与浮力的内容。比较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即只会照搬课本,对知识重点讲解,而不去创设情境。课余时间与这些教师沟通,对话实录如下:
提问:您的这堂课整体很精彩,循序渐进,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就把新课结束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然而,《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这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的情感品质得到提高。对于这样的要求,你想到过要践行吗?
回答:你说得不错,其实新课改初期我们也尝试探索过,但感觉这种情境创设不过是一些华而不实的摆设,尽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既费时又费力,难以操作,有时还造成课堂的混乱,没有多少正面的作用。后来我们也就达成了共识:如果没什么特别要求,那就按传统来讲课,基本前提就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我们认为,学生成绩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不管课程怎样改革,不与成绩挂钩那就失去了意义。
二、“功利”思想驱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功利化的原因,是教师对教学情境创设必要性的狭隘理解,即创设情境是为了讲公开课。什么是“功利”?功利就是指眼前的功效与利益。“功利化”呢?也就是行为受一味追求眼前功效与利益的理念以及该理念的支配。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功利化”,即迎合“公开课”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表现。笔者听了市内一所学校12节课,将公开课与常规课进行了比较,两者差别很大。以下是笔者与两位教师的对话:
提问:你认为情境创设在公开课与常规课之间是不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回答:公开课需要创设比较多的情境,这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说明课堂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二是通过情境创设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将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起来。并希望在“公开课评比”中拿到奖状。
提问:那么常规课呢?为什么不这样做?
回答:常规课随意性强,必要性不大。如果节节课这样上的话,一是老师太累,二是教学效果没有优势,当然就忽略不计了。
三、“形似”化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得到情感体验,基于这种考量,于是教师就至少在表面上实现课堂的“形似”化的“情境创设”,也就使情境创设的定位出现了问题,以为情境创设越多越好,使得教学效果纷繁杂乱,不再突出教学目的。可见,课堂情境创设必须既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做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把需要解决的物理课题融合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事物之中,使他们掌握知识本质,真正领悟学习方法,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裴启鹏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韩 慧 江苏省泗洪县第三中学)
一、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在“无意识”中进行
什么是“无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对于教学创设情境的价值没有认识,使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创设情境的意识缺失。什么是创设情境的意识?即教师对于情境创设的教学价值有认识,并能够根据需要积极主动地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来达到教学目标。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创设情境的教师很少,他们的理由往往有三:一是不会,二是不敢,三是不需要。这些都是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意识缺失的表现。调查发现,有70%左右的教师不能主动创设教学情境,这充分表现了教师创设情境意识的缺失。
不仅如此,深入课堂观察也可以印证这一点。我听了六个教师的物理课,是初中三年级物理关于压强与浮力的内容。比较发现,这些教师在教学方面有共同的特征,即只会照搬课本,对知识重点讲解,而不去创设情境。课余时间与这些教师沟通,对话实录如下:
提问:您的这堂课整体很精彩,循序渐进,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就把新课结束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识。然而,《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适当创设教学情境,这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探索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的情感品质得到提高。对于这样的要求,你想到过要践行吗?
回答:你说得不错,其实新课改初期我们也尝试探索过,但感觉这种情境创设不过是一些华而不实的摆设,尽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却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既费时又费力,难以操作,有时还造成课堂的混乱,没有多少正面的作用。后来我们也就达成了共识:如果没什么特别要求,那就按传统来讲课,基本前提就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我们认为,学生成绩好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不管课程怎样改革,不与成绩挂钩那就失去了意义。
二、“功利”思想驱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功利化的原因,是教师对教学情境创设必要性的狭隘理解,即创设情境是为了讲公开课。什么是“功利”?功利就是指眼前的功效与利益。“功利化”呢?也就是行为受一味追求眼前功效与利益的理念以及该理念的支配。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功利化”,即迎合“公开课”成为教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表现。笔者听了市内一所学校12节课,将公开课与常规课进行了比较,两者差别很大。以下是笔者与两位教师的对话:
提问:你认为情境创设在公开课与常规课之间是不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回答:公开课需要创设比较多的情境,这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说明课堂教学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二是通过情境创设来使课堂生动活泼,将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起来。并希望在“公开课评比”中拿到奖状。
提问:那么常规课呢?为什么不这样做?
回答:常规课随意性强,必要性不大。如果节节课这样上的话,一是老师太累,二是教学效果没有优势,当然就忽略不计了。
三、“形似”化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特点
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得到情感体验,基于这种考量,于是教师就至少在表面上实现课堂的“形似”化的“情境创设”,也就使情境创设的定位出现了问题,以为情境创设越多越好,使得教学效果纷繁杂乱,不再突出教学目的。可见,课堂情境创设必须既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做到“形神兼备”。
总而言之,要充分认识初中物理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把需要解决的物理课题融合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事物之中,使他们掌握知识本质,真正领悟学习方法,达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单位:裴启鹏 江苏省泗洪县界集中学;韩 慧 江苏省泗洪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