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所面临的尴尬现状:由于学生多为 “留守少年”,其语文学科基础知识薄弱、相关课程的知识积累欠缺,而有效教学课时却受到挤占。指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出路在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强调要充分认识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从实际出发,合理设定课程体系、重视教学方法研究、因材施教。
  自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来,职业教育已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一起,构成我国教育的四个层次。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为了突出这一导向,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凸显专业课而弱化基础课。在中小学阶段处于主导位置的语文课,现在在中职教育中却处于尴尬的边缘位置。在中等职业学校究竟还要不要开设语文课,它应该被置于一个什么样的合理位置,笔者认为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是其正确的出路。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的成长处于放任自流状态。由于长期缺乏必要的引导与管束,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遑及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文化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纯(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只是为了找一个“混口饭”的工作,而不是希望通过学习这一途径提高自身能力),即使想好好学习,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正确的学习方法,这些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致使他们一步步丧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面对老师的提问,他们已经失去了动脑筋的欲望,只是麻木地回答“不会”,以此希望逃避老师的责难。他们一方面自暴自弃,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一方面面对就业形势的严峻,又感叹自己中职生的学历不能应付今后复杂的就业环境。
  这些留守少年在语文课堂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堪忧:
  第一、语文学科基础薄弱
  面对汹涌的经济大潮,中职学校之间的招生竞争日趋白日化,生源由原来“优先首批”录取的“尖子生”,改变为“最后末批”录取的“差等生”。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人文基础不被重视的农村,所以多数呈现出语文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有的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有的学生分不清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和韵母,有的学生写不出超过二百字的作文,作业中的错别字和病句比比皆是……这其中虽然不乏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轻文倾向严重的客观情况。
  第二、相关知识积累欠缺
  在语文教学中,经常需要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让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有一些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如学习《长江三峡》,需要了解关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史实,才能领悟“只要在汹涌的波涛中掌握一条前进的规律就能战胜大自然”的言外之意,学习《荷塘月色》要了解“大革命”时期的白色恐怖,能明白作者需要借“荷塘”这一理想世界去排遣心中的苦闷……在语文教学中,由于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加之对这方面知识知之甚少,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如把“司马迁”和“司马光”混为一谈,把太平天国里的“天京”当成“天津”。基本常识的缺失使他们在课堂上处于游离状态,思想无法集中,长此以往,对语文学习便逐渐失去了兴趣。
  同时,由于课程体系设置的不合理,致使有效教学课时被挤占也成为目前中职语文教学面临尴尬现状的重要原因。
  语文课在中等职业学校被设定为公共性的基础课程,过去基本上每学期都安排60学时,可在人们片面重视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今天,语文课的课时一再缩减,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这门课。近年来由于大学不断扩招,造成高校生源总体水平下降,许多大学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毕业论文。这使得国家教育部门意识到大学生汉语水平堪忧,于是将“大学语文”列为所有大学的公共课,这无疑大大提高了大学语文课的地位。而在中职学校,语文课的重要地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成了可有可无的陪衬。
  二、应对方法
  1.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
  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学科,正确认识它的性质,对于教学体系的设置、教学课程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试想,一个学生如果语文水平差,他又如何能看懂题目的意思?如何能写好一篇试验报告……大量事实证明,其他学科不好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而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却很难学好其他学科。因此,语文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前提和保证,是数理化等其它基础学科的基础。正如毛泽东指出:“一个革命干部必须能看能写,又有丰富的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以为从事工作的基础与学习理论的基础,工作才有做好的希望,理论才有学好的希望。没有这个基础,就是说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是做得好是不可能的;虽然也能学到某些革命道理,但要学得好也是不可能的。”虽然职业学校不是以培养干部为目标,但当今的中国社会缺少的不是“简单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型、复合型工人。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个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语文能力的培养为其他能力的培养起着打基础的重要作用。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职业教育走向市场的今天,如果说学生是每个学校生产出的“产品”,那么企业则是“上帝”,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应服从企业的需要。当今企业缺乏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劳动力,而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设计中不应孤立语文、数学等基础课程,将它们与机械制图、公差配合这些专业课程隔绝开来,而应将它们逐步融合,重新组合,树立所有课程的学习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岗位能力的新理念。语文老师可以训练学生写实验报告,写科技小品文,将语文知识与自然科学中的新技术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新风尚。
  3.重视教学研究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 ,原因之一在于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调落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降低问题的难度,多设计启发式的问题。此外,应结合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变旧的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活跃,让学生的心灵得以释放,共同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4.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中等职业学校现行的招生制度和毕业生去向,决定着学生整体素质大幅度滑坡和参差不齐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客观情况,选择逃避当然无济于事,唯有因材施教方为上策。中职学校由于语文课时有限,想在短时间内弥补学生以往语文学习的差距不太现实,笔者认为比较理想的方法是强化应用文教学、加强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应用文是人们在当代社会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从简单实用、有效的角度出发,应用文教学应当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熟悉其行文规格,在教学训练中培养出写切合实用的应用文的能力。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应用文教学不需要太多汉语基础知识的积累,一个分不清比喻和拟人的学生照样可以写出一张合格的请假条,一份详尽的工作计划。
  在当今这样一个现代信息社会里,随着人际交往的增多,要求每个人都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怎么说得准确,说得流畅,如何听得全面,听的明白,这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交际效果。在以往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演讲这样的口语训练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口语水平,在求职面试时,经过系统口语训练和未经过口语训练的学生表现是大相径庭的。
  在国外,汉语越来越受到推崇,而在国内,我们本土学生的汉语水平却急待提高,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言是工具。要做到个个学生善于使用语言这个工具(说多数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还不够),语文教学才算对极大地提高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尽了份内的责任。”
其他文献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学习文言文,就是向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近。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让人望而却步。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学习起来感到困难,特别是在考试中失分率较高。因此对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不外就是年代久远、枯燥乏味、难学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渠道,在小学德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必须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良好的兴趣,有利于师生共识的达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下面就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运用新课标理念是构建和谐思品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基本前提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课程”是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浏览、检索、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读书方法。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但是实际上,在农村,我们的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极其有限,课外阅读成了大难题。归结起来制约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主要问题驻澳由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不浓,二是教师教学中还缺少一种激励作用很强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三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缺
期刊
《机械制图》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识读机械图样的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基本技能。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机械制图》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可以发现,空间想象能力强的学生,对知识接受快,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而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学生,对知识接受压力大,思维灵活性差,缺乏学习动力。从两者强烈的反差中
期刊
摘 要:在英国的BTEC教学中,尤为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通用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而且是将其具体到日常教学活动和学生的课业中去。借鉴他们的经验,教师也要逐步将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我们的课程中去。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完整”的社会人。本文从介绍BTEC HND项目中的综合能力培养方法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实例,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关键字:综
期刊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工程专业所学《机械制图》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图样的读图、绘图的能力。这几年,中职学生中普遍是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也有初中还没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表现出文化知识基础差;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领悟能力差;学习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这都为学生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带来困难。  因此,如何上好《机械制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提高
期刊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高瞻远瞩的教诲谁都应该清楚,因为历史是无情的,二十一世纪主宰沉浮的是这一代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是有丰富的智慧,渊博的知识,强有力的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他们不仅要学会当今社会的高深知识,而且还要学会未来社会的尖、新知识,如果没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探索精神,没有百折不回的良好素质,他们能完成未来社会所赋予的重任吗?我们目前的现状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学习新教材大纲,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对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培养的认识与做法。强调学生兴趣升华应在转变观念,推进教学创新,在新面孔、新气氛和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新的一轮课堂改革中,无疑,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主战场,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原则是多方面的,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加以灵活运用。课堂提问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对提出的问题要精心设计,立意要鲜明,答案要准确,并在此基础上尽量使所提问题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提问;技能。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军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为一级指标,并将各项一级指标进行分解得到二级指标,并对指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关键词: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士官教育  1.前言  大力培养适应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要求的高素质士官人才是军事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军队院校要培养合格的信息战士官人才,就必须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士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