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浅谈

来源 :中国素质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wo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学习文言文,就是向中国的传统文化走近。学好文言文,将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然而,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让人望而却步。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学习起来感到困难,特别是在考试中失分率较高。因此对文言文的教学就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不外就是年代久远、枯燥乏味、难学无用之类。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率呢?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架桥铺路,激发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适当介绍古代文化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古代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器物用具、科举职官、天文历法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以《出师表》为例,有关三国的故事、人物是家喻户晓的,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三国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促使这些经验自然介入教学过程。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诸葛亮的人物故事后,对《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在学习背诵《出师表》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因为学生对这些词语和故事有所耳闻,因此会对它们的出处和相关文章比较感兴趣。
  二、反复朗读,以读促学
  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训练。为什么要强调学生对文言文的诵读呢?第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重要的读书方法。我们只要这样实践过,就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真理性。第二,文以气为主。现在能够留存下来的文言文,是经过了几千年读者眼光的过滤,大浪淘出来的金子,是文质兼美的精品,它们不仅思想内蕴丰富,更是气韵生动。这种气韵,我们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来,像《孟子》的“浩然正气”,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范仲淹的宠辱皆忘,欧阳修的超然自乐等,不通过反复诵读无法体味到文言文的文美和质美,无法受到文与质的感染与陶冶。
  可用“三读法”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训练。一读即读准字音;二读,读清句子;三读,读出感情。在疏通文言文字音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我体会文章内容、感情和停顿。这个朗读过程,可增进学生的直觉领悟,然后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语气、重音、停顿方面的易错之处进行指导。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反复朗读,巩固已有的初步认识,强化句读和语感训练。读出感情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带动,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作者的情感变化。从中体验审美乐趣,走进古人的心,体会突出古人的心境。
  这样“朗读—指导—再朗读”的过程中,古代诗文的音韵美和意境美才能如细雨般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字词,文言并重
  一词动一句,一句牵全篇”,有时候抓住课文中的一两个关键的词语,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重点突出的释义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等重点词语以及能表达文章中心的重点句都要详细准确地阐明它们的意义。因此把本课所要重点掌握的实词、虚词板书到黑板上,要求他们在疏通文意的同时,重点注意这些词的解释。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在具体教学中,我给学生制订了三步目标:第一步,翻译时,疑难字词句拿捏不准的问老师,教师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作个别的指导和阐释;第二步,全部译完的学生,参阅相关翻译资料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疑惑,再次请教老师,一同探讨;第三步,熟读背诵并练习默写,目的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加深印象,巩固学习效果。
  初中的文言文篇目在数量上占教材总篇目近三分之一,因为,只有学生背诵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只有在理解字词、句子的基础上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才能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使学生充分感受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
  四、课外阅读,积累知识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语文教学历来重视课外阅读,这是对的。但是,目前教师们指导课外阅读,往往只把留意里放在现代文,尤其放在时文的阅读上,忽视了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文言文的课外阅读练习,假如仅仅只在课堂上进行,课外不阅读文言作品,是很难形成能力的;即使在课堂上把文言文学懂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也轻易退步,结果是劳而无功。因此,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的课外阅读,假如我们规定中学生的文言文课外阅读量占整个课外阅读量的10%至20%,用这个数目标准选择一批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且在关键的地方还赐与点拨,使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文言词语和句式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并且在运用中巩固、加深、熟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就能逐步进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能真正形成。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让学生接触语文,走近语文,而学习文言文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与之对话,与之交流,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空间,让学生领悟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只有这样,文言文课堂才能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平台,学生才能真正学好文言文,才不怕文言文。
其他文献
“减负、提质、增效”是素质教育的永恒话题,同时也是百家争鸣的老话题。下面我从四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 让老师轻松起来  提起减负,我们想到更多的是如何减轻学生们的书包,如何减轻学生们的课业,赋予童真的学生们一定的活动时间、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总之,在减负上,我们永远最多的都是学生。从教育本身认识减负是减轻学生负担过重而造成的身心压力,然而,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师们并不比学生们轻松多少,应
期刊
每年四月中旬的“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当年中考的“第一枪”,如果首战告捷就会使考生在6月的文化课考试前占有一定的心理优势和先机,同样体育考试又是对初中体育教学成果的一次检测,因此社会、学校、家庭都相当重视。如何正确理解体育考试,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体育考试,科学而有效地进行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责任。我结合近几年初三体育教学工作的经验,就如何有效备战体育中考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正
期刊
谁都无法否认,新世纪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谁如果在世纪初就落后于改革的大潮,谁就会丧失一个发展的机遇。于是,各国都以拉开阵势,决心在教育发展上和人才培养上大展宏图,以赢得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优先权。我国也不例外,在教育部统一布置下,《课程改革》正在神州大地紧锣密鼓的展开,各地的教师培训班一个接一个都在灌输新课改的理论。我想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和分享的智
期刊
初中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其主要内容有正数与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相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定律。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是学习有理数的基础,本章的教学难点是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只有充分理解运算法则,才能更好的运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从整个初中代数来看学习有理数这一章,既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学生自
期刊
近几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越来越来高。客观题、主观题基本都以情境材料的形式出现,而且在客观题的设问和选项上又设置了很多的陷阱。而主观题对材料阅读的要求更高,很多题目都要求学生在材料中收集信息,并对材料信息进行提炼归纳。在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中也以第一条的形式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具体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在获取有效信息。(
期刊
新大纲和新教材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创新教育灵活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者——作文,在教学中应得到高度重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当今作文教改的前沿课题。从作文的规律来看,要使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作文能力,我认为用在训练思维上的功夫,应当超过学生动笔作文的功夫,因为涉及到许多相关的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是素质教育的真谛,要正确的处理好主客体关系 ,实现物理教学的优化,最终到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手能力,达到育才育人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实验,思维能力,思维定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期刊
多元智能理论已问世20余年,但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开始接触它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刚开始,由于不识庐山真面目,对它总不以为然,以为无非就是要善于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掩卷而思,回顾自己十几年的教育生涯,虽然原来并不知道多元智能理论,但为尽到一个教育者的责任,也曾有过朴素的多元智能实践,现据几种智能一一列举,权且作为我的教育反思。  一、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
期刊
摘 要:经研究表明,教师这个职业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建立健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机制,科学有效的减轻职业倦怠症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症;表现;调整。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有精辟的阐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理想期待。当今社会,教师除了被期待为传道的
期刊
摘 要:在千军万马挤高考这个独木桥的激烈竞争中,重庆市綦江中学的中学生却特别青睐直接与高考无关的创新选修课。这里的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所学校和老师又有什么法宝?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榜样 指导 梦想 素质  在这里,高中生对创新选修课特别青睐。高宇同学学习感言说,这学期的学习中,最让我放松却又收获最大的是每两周一次的创新课,创新课让我着迷,创新课让我充满梦想,创新课让我心潮澎湃······为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