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出别样味儿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每一阶段的识字量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实语文书每课都有列出相关要求会写、会读的生字,老师们一定不会忘记去教,检验的方法有很多,听写、默写或者相关练习中带入批阅。朗读,怎样读?读多少?怎样是读好?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是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能起到作用吗?
  而吟诵,这种介于诵读与歌唱之间的汉语古典文学作品口头表现艺术方式,既遵循语言的特点,又根据个人的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顿挫的声调表现出来,突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思想情感,比普通朗诵要深入、充分得多,是一种细读的、创造性的、回味式的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是文学、音乐、语言的综合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从我把吟诵分享给孩子们,其实我已经看见了他们的进步。
  一、高效的学习方法
  熟能生巧,这是一种记忆的方法。反复的读,一定会有效果。但是,这样枯燥的过程是小学生最不能坚持的,他们是好动的天使,想要他们为了一篇课文一动不动大半天,那真的是有些残忍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语感训练。”吕叔湘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吟诵是诗乐传统的核心。在古代,人人都会用音乐来术抒发自己的情感,其实现代的人也都喜欢音乐,高兴的时候,哼几句《嗨歌》,难过的时候,柔软的音乐会安抚你的心里。孩子们亦是如此。常常会发现,就算平时不太会背书的孩子,听过一首喜欢的歌曲,歌词很快就能记住,歌词不就像文章吗?为什么两者却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归根究底就是兴趣。
  吟诵有着较强的音乐性,但是不像歌曲,每个音符必须唱到位,还可以在吟诵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情感。培训一结束,我就筹谋着让孩子们接触吟诵,正巧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就是以国学经典为抓手出发,那不就是锦上添花的事了吗?让孩子们从环境中感受经典文化,加以切实的学习加深对中华传统经典的认知。第二天的班会课,我就开始了我的吟诵第一课——《诗经.小雅.鹿鸣》。我第一遍的示范,不时听到下面有嬉笑声,他们觉得有趣、搞笑,但我并没有因此放弃,亲身示范,句句教学,了解大意,听范读,第一节课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好像不太接受,我有点点失落。第二节吟诵课,我让孩子们回顾上一堂的内容,虽然我在PPT出示了内容,可我发现,有好多孩子摇头晃脑地在吟诵,根本没睁眼看屏幕啊,甚至有些平时背不出书的孩子也都张口就来。这一发现让我不禁欣喜若狂,这不就是吟诵的优点吗?头节奏性强,似唱歌非唱歌,似朗读非朗读。课后走过教室,时不时还能听到几个孩子互相吟诵,时而高兴时而抑郁。我想,我做了一件对孩子们有益的事情。
  二、轻松的不求甚解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指“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然而,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状况,教师们似乎做起了本末倒置的事情,他们将备课着力点放在梳理知识点。理科式的条分缕析,肢解原文本文脉贯通,浑然一体的课文,探研所谓的微言大义,课堂作业和课后练习林林总总,触及到文本的骨架,筋脉乃至神经未梢,学生照搬答案,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理解它们并不需要一套分析的理论,需要的只是丰富的感性。
  而传统吟诵就是来解救孩子们的超人。吟诵作为我国诵读古典文学作品的特有的传统方式,是作者创作、推敲诗文的重要手段,也是读者学习、欣赏诗词文赋的最佳途径。从“行吟泽畔”的屈原,到“吟诗作赋北窗里”的李白、“歌吟终日如狂叟”的白居易,再到“得听清吟,至绝眠餐”的蒲松龄、“吟罢低眉无写处”的鲁迅,由此可见,吟诵对于理解和继承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至今仍有积极的作用。“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古语分别从深度和广度上强调量的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熟读,才能自悟其义;只有广读,博采众家之长,才能下笔如有神。例如: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黍离】
  在学习【诗经·黍离】时,指导老师仅仅教学了吟诵的规律,孩子们根据规律自行吟诵,当掌握大致节奏方法后,指导老师再将诗词大意与孩子们分享,在大意的理解基础上,老师师范吟诵,孩子们再自行探索情感,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表达的是一种深切的亡国之痛,是一种凝聚了国仇家恨和遗民沉郁悲怆的情志与血泪斑斑控訴的“黍离情结”。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中华古诗文艺术力量充沛,描写细致,语言精炼,抒情写物生动活泼,吟诵熟透以后,高尚情操,美妙表现,不知不觉就能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和能量,随时由自己运用,不必临渴掘井,搜索枯肠。
  三、找回语文的诗意
  古人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言于行,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可以想象,我们的古人在写诗时,是多么的快乐。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更多的是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语文老师每每布置到作文,下面几乎都是一片反抗的声音,我们的许多孩子厌倦本应是温馨从容的语文,害怕写作,语文失去了应有的诗意。
  因此要让吟诵回归课堂,要让语文恢复诗意。想一想李白在一轮皓月下,衣袂飘飘,举杯对月,放声吟诵:“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寒冬的黄昏,一场大雪即将来临,室内,小火炉里,暖暖的火苗淘气地舔着炉壁。白居易不禁思念起好友,于是,一首绝句应运而生:“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情景,只是想着便已感到温暖与幸福,怎么还会有写作的绞尽脑汁的痛苦?
  吟诵也是培养道德情操的有效办法,它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品格,其正直、高尚、关注生命、投身社会的精神,都是现在的孩子们需要学习的。
  现在的我越来越坚定一个想法,我要把吟诵带给孩子们,因为孩子们能从这里找到快乐。吟诵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它包含了中国文化精神的精髓,无处不渗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吟诵的方法以及经过吟诵以后的诗文内容,都把中国文化的精神本质表现出来,可谓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可以带给孩子温度和力量,能让孩子们找回纯真童心。
  参考文献:
  [1]杨锋.《国传统吟诵研究》[D]. 北京大学. 2012年.
  [2]刘伟.《美吟诵论》[J]. 东岳论丛.2003年02期.
  [3]段曹林.《唐诗句法修辞与音乐美的建构》[J]. 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04期
  [4]《古诗词文吟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信息的加工者。 所以学生必须进入主动积极的接受信息的状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完成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才有实效。  一、数学复习课现状  (1)教师层面:①教师讲得多,学生被动地听。目前最为普遍的复习模式仍旧是教师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进行必要的练习,最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笔者听了一堂七年级的“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汗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科学,也是一门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我们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枯燥无味、毫无生趣的教学现状,从而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充满激情,讓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歌声带学生进入课堂  有人说:“情感教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课改的深入推进也使得小学英语越来越得到了重视,但广大农村的小学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很多现实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问题与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就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整理如下:  (1)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不扎实。由于受主客观等因素的制约,部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虽然专职英语教师的比例在上升,但相当一部分教师以前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几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这期间有苦有甜,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领导工作的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事业中,班主任起着较为重要作用。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学校中的教学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主要
期刊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效果大为提高。下面我就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时,利用电脑创设教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 小学生特點 情商 教师素质  什么叫情商呢?具体来说就是情绪的商数:情绪智力、情绪智能和情绪智慧。它主要指一个人的信心、恒心、毅力、知觉、抗挫力,以及合作精神等一系列与人的素质有关的反映。有数据显示,对人才的评价,情商的高低已经排在了第一位,而智商已在第三位以后了。情商是情绪控制方面的能力,它反映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小学阶段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情商的培养要从小开
期刊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教学制时就提出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今天,我们研究有效教学,应当仍然要把“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基本纲领。  一、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
期刊
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問题。而课堂教学是学习的主阵,是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平台,尤其在我们农村初级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为了教书而教书,而要有人的身影。我们要营造氛围,让踊跃成为学生的学习习惯,才能打造出彩的课堂。要打造“出彩”的
期刊
管理的艺术在于既要会“管”,更要会“理”。其中“理”就是梳理、疏导。在班级管理中,对于“能量过剩,调皮捣蛋”的学生班主任最适合给他们找个“发泄桶”。  今年我新接手的班里有几个“能量过剩”的同学。班长和组长反映他们太不听话,根本不把班委放在眼里,谁说也不听。怎么办呢?我请教几位有经验的班主任,根据他们提供的措施,我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首先找其中一个“能量最大”的同学陈晨,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