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中的启蒙反思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启蒙性是早期儿童教育的应有特征。幼小衔接教育中对启蒙的理解存在歧义。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教育应遵循自然的法则。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以反启蒙、反理性的面目出现。而反观自然教育理念,这种肯定人的感性,即对理性睡眠期的呵护,恰恰彰显了启蒙教育的真正内核。以知识学习为导向的启蒙教育理念成为当下幼小衔接教育的主流模式,“启蒙”被知识学习所替代,被打上了工具理性学习的烙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可以成为我们反思幼小衔接问题的思想资源。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启蒙;幼小衔接
  【中图分类号】G612
其他文献
【摘要】对新疆裕民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发现,裕民县的幼儿教育规划布局基本合理,但存在教育资源利用和办园效益等问题;农牧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存在民汉儿童“同在一班两种待遇”的尴尬情况;全县学前教育师资的总人数逐年增加,但仍存在严重缺编,非专业教师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等问题。裕民县应合理配建教学点、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幼儿园教师待遇,以促使边疆贫困地区农
【摘要】本研究通过词语自由联想测试,考察X省162名参与深度贫困地区幼师国培专项计划项目的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形象的认知,发现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工作中存在消极体验,职业认同感较弱。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幼儿园教师对自身职业形象的认知现状,建议多渠道加深社会公众对幼儿园教师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不断优化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内容。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 ;认知研究;词语自由联想  【中图分类号】G61
【摘要】作为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最基本行为——教师提问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两个优秀语言活动案例,尝试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什么样的提问才是高质量的提问,从哪些角度提问能有效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和幼儿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师提问;幼儿园语言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2-0048-05  美国著名教育家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这是根据10年数学课程改革实践取得的经验以及发现的问题,在深入调查、认真研讨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标准(实验稿)》的修订和完善,是对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化。与《标准(实验稿)》相比,《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以及课程标准的体例结构等
坐享,藏城阳光  我看见一只梦的蝴蝶:它轻轻地扬举起它自己,轻轻地,使自己在一阵看不见的旋转里,轻盈曼舞,飘逸舞动。  这一池的静谧,是你安详的心湖。  画一幅夜色水墨,我要在那轮明月升的瞬间,读你如兰的气息。  每一个舞者,都是五彩缤纷的诗。  告别一朵开在发梢的格桑花,打开梦的翅膀,清晰地咀嚼你的笑容。  期盼,如一片落叶,总飘在离根最近的地方。  走过仙女湾,来到湖边,清澈的湖水微澜起伏,泛
【摘要】本文以“三只捣蛋猫”活动为例,分析幼儿园教育戏剧有效提问技巧,包括建立戏剧情境,梳理角色特征;推进情节发展,凸显戏剧张力;解决核心冲突,迁移已有经验。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戏剧;有效提问;提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9)7/8-0029-04  苏格拉底曾以“产婆术”譬喻,强调提问在教育中的重要性。〔1〕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
关于“因数和倍数”概念的教学内容,新教材的编排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教材往往通过算式分类抽取出a÷b=c(a、b、c都是自然数,b≠0)来揭示概念。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概念的表述由原来的定义式变为了描述式,那么,这种概念表述方式的转变隐含着什么?如何有效开展描述式概念的教学?下面笔者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来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途径。  一、借助直观,让学生经历从“数学描述”到“合理定义”的概念形成过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延迟了幼儿园的开学时间,教育的主场域随即从“幼儿园”变为“家庭”,教师的工作方式也从“在园”变为“在线”,孩子们的居家时间变长,幼儿园的工作重心转变为科学育儿指导。2月17日,在原本是幼儿园开学的日子里,我园教师集体上线,以一场特别的线上教研开始了对陪伴的思考与实践。   一、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研讨陪伴的含义   在教育场域与环境发生
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编辑部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优秀毕业论文评选活动自2021年4月征稿以来,截至2021年6月10日,共收到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70余所院校选送的1100余篇参评论文。  为客观公正地开展评选活动,本届评选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河南大学、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生在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时,经常会出现类似36×54 13×36=(54 36)×13、25×(40×8)=25×40 25×8这样的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形式的记忆而忽视意义的理解造成的。对此,经过教学实践的探索,笔者认为,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理解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感悟,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 解决实际问题,感知规律  【片段一】  师:同学们,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