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驱动下的中年级习作指导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uiCUI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交互式的教学,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在多年的中年级习作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任务驱动下,中年级习作教学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方法,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中年级习作教学,既是低年级造句、写话的延伸,又是高年级布局、谋篇的开始,所以中年级习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当前,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激发中年级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呢?如何选择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更快地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
  我们都知道,动力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当他们把习作变成一种趣味任务的时候,就是学生自我动力最大的时候,也是习作最容易成功的时候。所以,在中年级习作指导中要重视趣味任务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作文内动力,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把“老师要我写”变成“我自己要写”,把“习作是一种负担”变成“习作是一种快乐”。
  前段时间,浙江杭州景芳学校教师陈欣火了,她参加赛课活动给学生上了一堂作文课,期间她突然让学生替自己写“征婚广告”。这个操作一下子让学生们兴致盎然,立刻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写出的广告词也是金句频出。有学生这样写道:“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瞧。琴棋书画样样行,嫁妆试卷千万张。”还有学生运用了谐音,让陈老师很是满意:“我是你的诚‘欣’,你要把我捧在手心。”有的学生这样写道: “仙女芳龄十八,‘陈’熟稳重,让你每天‘欣’情自在。仙女晨新出现,一路火花闪电。”还有学生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对这陈老师夸了一通:“美愉悦眼睛,而气质的优雅又使你靈魂入迷。什么样的女人,孕育出什么样的家庭。找女友,选陈欣,好生活将会来临。”从作文形式和实际效果来说,这是一次趣味性的任务驱动,它一改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把习作变成一个趣味性、实用性的任务,不仅习作的方式很有趣味性,而且习作的目的“为老师写征婚广告”也很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在我们班这样的趣味性驱动也有很多,每次作文我都根据习作要求,力争将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形式,凸显更多的趣味性来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例如,有写小学生成长故事的“成长过山车”,有对身边人物进行生动描述的“人物写真集”,有发生在家里的有趣故事“我家小世界”,有记录学校和班级故事的“班级快报”,有学生自编童话寓言故事的“童话寓言坊”,有在生活、学习中观察到的“开心观察家”,有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幻想故事的“创意泡泡糖”,有富有童真童趣小诗歌的“诗心彩虹糖”,有关于动物生动描述的“动物大头贴”等。通过趣味性任务的驱动,激发学生积极习作的内动力,积极落实“我要写”“我想写”的习作教学实践。
  二、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能力
  从多年的习作实践中我们知道,主题征文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在这种“文章写得好就能发表”的驱动下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为了获得文章发表的机会可谓是“使尽浑身解数”“十八般武艺全上场”,所以说每一次的主题征文就是学生习作能力提高的机会。多年来,我们班习作提升的一个亮点是以《小学生作文》、安徽青年报《七嘴八舌》等主题征文为抓手,在具体的征文驱动的活动中,提升学生的作文技能。
  《小学生作文》《七嘴八舌》等主题征文,或写人物,或写趣事,或写季节,有的是长篇作文,有的则是片段练习,比的不仅是学生的作文创意,还有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既是学生已有作文方法的展示,还是学生对新的作文方法的学习运用,所以一次主题征文对学生的促进很大。例如,《小学生作文》2019年第9期话题是“家有一宝”,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学生每天都和自己的爷爷奶奶接触,在众多的事例中,选择一些有意义的事例,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在这样的主题征文的驱动下,学生有话可写,也能写得好,作文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又如,安徽青年报《七嘴八舌》一期主题话题是“晶晶回乡记”:“一个冰天雪地的冬天,小雪花晶晶落在了小区里,正好落在了糖糖家门前。糖糖正好约了小伙伴一起去打雪仗,小伙伴一眼就看见了晶晶。‘糖糖,糖糖,快看啊!这片雪花好漂亮!’糖糖过来一看,这片雪花的确很好看,浑身亮晶晶的。晶晶见了糖糖非常害怕,她哭着求糖糖送自己回家,并答应满足糖糖一个愿望。在晶晶的请求下,糖糖踏上了护送之旅。同学们,你们觉得糖糖会顺利地送晶晶回家吗?接下来她又会有哪些奇妙的经历呢?发挥你的想象,来信告诉我们吧!”要求是根据主题发挥无限想象力,字数无须太长,200字左右即可,且内容可以尽可能地偏离正常逻辑、越奇特搞怪越好。这就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且“越离奇越好”。对于这样字数要求不多且又不束缚学生自由的主题征文,学生各显其能,“跳一下就能摘到桃子”,学生的习作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投入到写作中。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在一次的主题征文中,不仅要看谁写得精彩,还要看谁的想象力最不一般。学生在“比一比”的驱动下,习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三、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
  在作文评价阶段,我常常发现部分学生的文章,对于生活的细节写得干巴巴的,对人物描写过于空洞。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生活观察不够,对人物跟踪不够。为了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在学生写好作文之后,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及时修改初稿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添加观察到的新材料,使文章二次进入生活、二次在生活中检验,真正落实“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习作教学理念。
  《小学生作文》话题征文中的一篇写“家有一宝”为例,要求学生通过几百字写一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学生第一次交来的习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写得很空洞,没有写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事例也有些不真实。对此,我安排学生拿着自己的习作做个小侦探,认真观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一举一动,记录精彩的片段,写好之后一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文章主角的角度看看是否写得像、事例是否典型。这样引导学生把习作二次带入生活,在生活中二次检验,学生更知道怎么写才更符合人物特点,哪些内容会使习作更精彩。这种自己二次结合生活修改、请文章主角帮忙修改的同题修改驱动,学生更把修改当成一种需要,更会积极地融入其中,更能快速提高习作水平。
  另外,安排学生互相修改同一题材、类型、内容的习作,对于提升习作能力也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方法。写同一题材的同学,因为作文的内容差不多,选材也非常接近,所以在别人的作文中能看到自己作文的影子,看到别人的精彩之处,也明白了自己作文的不足,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举措。例如,在这一次安排学生写“秋”为主题的习作中,我们班几名学生写的是“忙碌”,有几名学生写的是“颜色”,有几名学生写的是“气候”。于是,我安排同一题材的学生互相修改习作,在同一类型、不同内容的习作中,发现精彩之处,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再加上作文二次进入生活,他们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一步交流所得,就使得习作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任务驱动背景下,以趣味任务驱动习作内动力,以主题征文提高习作能力,以同题修改训练习作技巧,能有效提高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怀宁县一德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就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因此,统编本教材对于习作的编排可谓煞费苦心。从单元视角来看,编者对习作教学的编排,强化了读写关联,使得内容选择精密化;凸显了体系独立,使得习作指导精确化;强化支架搭建,使得习作知识精准化。面对统编本教材习作设置的特点,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路径,以实现统编本习作教学的积极转身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链接生活,激活主体意识
“伸出手挥洒智慧,挺起胸树立雄伟,让火花闪烁第一,让胜利天天相随;云梯上跨越南北,每一程踏响春雷,在今天打造明天,让蓝图改变山水。攀登天外天,创造天下最!耸起楼外楼,奉献美中美!”广东百万建筑大军以如此豪情,如此气魄,为改善城乡面貌、实现城乡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卓越贡献。在这支建筑大军中,活跃着一大批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广东建设系统的“顶梁柱”。他们的母校也因此被誉为广东建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于6月底在天津落下帷幕。大赛点亮人生,技能改变命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个绚丽的舞台上,广大职校生向社会、向世人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技能水平以及传递了“读职校,书写幸福人生”的自信,书写了人生之中精彩的一笔。技能大赛年年有,且一年比一年盛大,那么,技能大赛到底是比学生的什么?   一比学生的技能水平。和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
统编本教材采取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形式组合单元内容,其中的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等,它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单元教材资源对课文内容进行统整,实施整体学习,从而使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落实呢?笔者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紧扣要素,体现整体性和发展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诗人让语言说出自己”。人是一个能言说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实践智慧是在语言实践中发育和生长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師同样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借助文本,不仅要让学生通过语言了解文本内容,更要让学生触摸语言的温度、感悟语言的节奏等。“言为心声”,着眼于文本中的语言,学生就能探寻到文本的秘妙。  一、在语言品味中探寻文本秘妙  文本中的语言是丰富的,也是精准的。作为教师,首先
随着“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统编本教材优秀古诗文的篇目明显增加,约占所有选文的三分之一。如何在“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古诗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呢?课标对古诗文的教学要求可以概括为诵读、想象、情感、积累四个方面,这也对应了四个着力点,分别是诵读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表达力。有幸听胡霞教师执教的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文言文二则》中的《书戴嵩画牛》,使我深
全国职成教工作会议:在改革创新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    3月18-19日, 2010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高度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各国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
一、导入  (边看图片边介绍)我叫朱多星,我的特点:调皮捣蛋,被寄养在姑姑家,别人都叫我智多星,那我就有了两个名字。这是我的姑姑,一个超级大胖子,但是心肠很好。这是我的姑父,和姑姑对比鲜明,他是个超级瘦子。这是我的表弟小沙,和我一样,也是一个调皮捣蛋鬼。告诉你们,我还给他剃过头呢。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给他剃头的呢?  那就讓我们一起走近《剃头大师》吧。  【设计意图:本文节选自《调皮的日子》,这本书
摘要:本文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创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从理念构建、课程建设、实践条件、渠道拓展与文化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素质教育;创业教育;路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
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统编本一年级上册)一文中的“多”字时,形式多样,“趣味”十足,然个中之“理”,值得商榷。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是啊,瓶子里虽然有水,但是水不多。“多”字是今天要学的一个生字,“多”字由哪两个部件组成?  生:由上下两个“夕”组成。  师:谁能用“夕”组个词?  生:夕阳。我还知道“夕阳”就是傍晚时的太阳。  师:真聪明!“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上下两个“夕”就可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