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体性培育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来源 :知识力量·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ei205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育和发展主体性,增强其自主学习和思考,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主体性 大学生 全面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江泽民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同时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是逐步提高的、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提高、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本质上也就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标。人作为宇宙间最复杂的存在物,一方面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另一方面又是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像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 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在这里马克思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与社会实践活动相关联的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很多,但其思想脉络是非常明确的。由此可见,马克思是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与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发展相关联的一个历史过程。综合其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第一,人的各种活动及其能力的充分发展;第二,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第三,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第四,人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其中,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可以包括人的主体性即自主性、人的个性、人的独特性、人的创造性,等等的全面发展。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程度和发展特征。但是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涉及人对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还涉及到人参与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领域活动的基本要求。适应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趋势,不可避免地需要人的主体性。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自觉的过程, 在其发展和实现过程中表现为一定的具体性、过程性和相对性。同时,人的全面发展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不断提升、劳动能力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不断丰富、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人的主体性提升和发挥是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的主体性的培育与发展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使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意义和价值, 使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自己命运的主人;人的主体性使人创造了人生的价值;主体性能够赋予人责任感:包括人生责任,自我责任、角色责任、 社会责任,等等。
  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人的主体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认为“人始终是主体”。主体性本是一个哲学范畴,人们常常是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理解主体性:主体性是主体——人在对客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也就是主体对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对客体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主观能动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主体性可以理解为人在与一定对象的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态势、能动作用、积极态度和支配地位;也可以说,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具有的本质特征,集中地体现了人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植根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贯穿于人的社会关系中、展示在人的言行里,并且在人与自然、人与社會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人的主体性发挥是生存需要和全面发展需要的基础,当代教育是造就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就是以培养主动学习、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主体为目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育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应该以尊重大学生的基本需要为起点,以培育和发展其的主体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以促进其的全面发展为使命。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关心其需求,提升其精神品味,培养其伦理情操,构建其精神家园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其中,培育和发展其主体意识、塑造独立人格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因为,人的主体意识的醒悟,对于人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就是要成为实践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地。大学生主体性的培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紧紧把握时代主题,树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根据大学生的特性引发其内在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大学生的主体型人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培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紧紧把握时代主题,树立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大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大学生的发展和完善为目的,根据大学生的特性引发其内在的需求,调动和激发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育大学生的主体型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提升、精神动力、精神归宿、精神支柱等等诸多方面,只有这样,使大学生在精神上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受教育者,其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何则决定着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也决定着自己思想品德的提升和发展。
  同时主体性培育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能动性、自觉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所在。积极培育和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并符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求知欲望,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自己人生发展的需要并且乐于积极参与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会取得应有的实效性。
  按照马克思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社会的进步是人全面发展的必要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决定因素;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不断提升的相互促进的过程;人的发展直接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全面发展起来的人也一定能够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全面发展的人,包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高尚的道德情操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崇高的理想、健康的体魄等等,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
  [2]胡锦涛:《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求是》2007年第1期.
  [3]韩庆祥,亢安毅:《马克思开辟的道路:人的全面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
  [4]袁贵仁,韩庆祥:《论人的全面发展》广西人民出版社.2003
  [5]陈卫平,晋荣东:《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历史、现实与未来》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7]俞可平:“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1年 第5期
  [8]成长春:“人的全面发展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临安)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
期刊
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是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基础工程。事实证明,只有坚决惩治腐败,同时加大教育、监督、制度创新等力度,才能筑牢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增强廉洁从政意识,才能有效地预防腐败,才能真正取得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胜利。  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问题探析  1.责任机制不健全,“大宣教”格局难形成。一直以来,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被认为是“虚功”,是“软件”,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要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分体育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为思考主线,高水平篮球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为体育教育训练学其他术科方向培养方案的改革,提供一点借签。  [关键词]篮球 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一、研究目的  本文以部分体育学院研究生培养过程为思考主线,通过对篮球方向的在校生、毕业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在高水平篮球专门人才的培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期刊
[摘要]学生在校和同学一同生活,处在似懂非懂,似熟非熟的朦胧期。他们知道讲粗话、骂人不对,就有习惯不好的学生要骂人,讲粗话。此类行为不消除,将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要根据学生特点,找出症结所在,在生活中克服。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在似懂非懂,似熟非熟的朦胧期。他们知道讲粗话、骂人不对,就有习惯不好的学生要骂人,讲粗话。教育实践中总结出的小学生大致有下列
期刊
[摘要]英语泛读是侧重语言实践的一门课程,其对提高学生综合英语素质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当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深入实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改进大学泛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英语 泛读教学 问题 方法    一、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学生阅读兴趣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教师更重视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而很少将时间与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硬件设施日益完善,但也存在着一些学校由于片面追求外延式发展,忽视自身软实力的建设的现象。本文主要从社会发展、高校体制、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制约高校提升软实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软实力 高校 大学生    引言  “软实力”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于1990年提出的。约瑟夫·奈教授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
期刊
近年来,以人为本、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和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被放在管理的主导地位,在党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自身发展的动力。  一、“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内涵   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的心理疏导, 即心理、观念或思想方法层面上的“疏通”和“引导”,主要是指思想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必要的双方可承受的沟通方式,来帮助人们进行一定的
期刊
[摘要]T-PACS的出现,为影像实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解决了传统医学影像教学的弊端,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通过查询功能直接获取所需的高质量、高清晰度的图像进行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种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不仅如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及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尤其要注重利用T-PACS在多媒体互动教学中的优势来全面培养学生,从而使医学影像学实
期刊
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所推崇的精神,并作为文明的内核,延续至今。而九十年代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主体性”、“自主性”、“个性”、“独立人格”等成为时尚教育术语。但任何一个卓有成效的班集体管理者,都是不会忽视集体主义教育的,在许多教育工作者对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尝试和实践后,教育思想与现实的差距,教育制度与理念的脱节,教育观念与行动的分离,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期刊
[摘要]现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越来越普遍,使用计算机及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最为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同时这种网络时代的新生活方式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易班,成为了广大高校教师开展工作的新平台。  本文对易班所提供的网络服务的“产品”进行分析,通过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