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_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的亮点.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因此,开展高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不是书本的奴隶,不是教师的“应声虫”,而是具有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主体.因此,真正的教学应该从关注学生的实情,了解学生的需要开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知识结构、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目标的制定、方法的选择、过程的安排、氛围的创设.
  例如,在讲立体几何翻折问题时,课前设置这样一道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找些长方体模型,设长方体ABCD-A1B1C1D1,在长方体表面上画出从 A到C1的最短折线,让学生试着在模型上画画看,也可以用绳子拉一拉,看谁能够最快有准确想出办法把这条线画出来.应该怎样画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划线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费了很多周折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这样他们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教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立体几何中的翻折问题,相信在课下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划线方法,把现在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地划线,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将空间图象转化到平面上来.” 这样可以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中展开讨论,在这样一个愉悦、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张扬自己的个性风采,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相信学生的能力,把机会让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例如,在讲三角形的外接圆时,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我先利用一些硬纸板做一些残缺圆,在课前几分钟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补圆比赛,看谁能够最快想出办法把它补成一个完整的圆.应该怎样补呢?学生在动手前就会对补圆的方法进行思考,当他们还没有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时已经上课了,学生带着还没有解开的疑问走进课堂,头脑中自然就形成一种悬念.这时,教师就指出: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来找找补圆的方法,相信在下课时你们一定会找到最合理的补圆方法,把现在没有能够完成的任务完成.要合理地补圆,这就要用到一个数学知识,也就是怎样确定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并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教师应从讲台上走下来,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我校每周星期一举行升国旗仪式,在高三教学楼的后面飘扬着五星红旗,如何测算旗杆的高度?于是,学生把小组合成了大组,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广泛阅读,上网查询,寻找相关内容,并发动小组学生自我创作.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也体会到了学生蓬勃向上的朝气,不断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和他们优于教师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在与学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尊重学生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从零开始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学中要努力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沟通起来,并鼓励他们无拘无束的表达真情实感.
  例如,农民利用农药喷雾器杀虫时,如果想使喷洒面积大一些,应采用什么办法?你能用数学知识做出解释吗?
  这个问题对农村学生来说,情境熟悉,容易想象,在学习“圆锥圆台圆柱”一节知识后,解释应该没有问题.如,老农民安装的锄头特别好使,这与安装的角度有关,请调查这个角的度数.
  这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激发了农村学子探索的欲望.说实在的,老农民安装锄头时可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装多少角度,只是凭使用时的感觉来调整角度,现在要求学生从这些已经存在的事实中,通过数学统计的手段取得结果.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们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真地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运用与实践,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切实地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逐步变为现实.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初探.
  [2]洪彩华.重视课堂上的探究、合作、竞争.
  [江苏省句容市实验高级中学 (212400)]
其他文献
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很多学生感到一筹莫展.归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知识点繁多,“剪不断理还乱”;二是分子结构易混淆,导致“张冠李戴”;三是各种反应五花八门,“不识庐山真面目”.因此,我们在复习有机化学时,最好把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会在高观点下俯视有机化学的方方面面.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正如恩格斯所说:“辩证法对于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
概念课,由于比较抽象,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所有教师不断的追求.在县一次数学优质课评比中,一位教师讲授“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让人耳目一新.这节课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课堂上精彩不断,教师只是做好自身的有效引领,受到了很好效果.  
摘要:物理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教育学科,同时,它也是一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到处都能够看到物理知识的运用,可以说,作为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学好物理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到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的影响,目前我们所开设的物理教学工作,大部分都停留在封闭的理论知识的讲授状态,很少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能够培养出较强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如今新课改的带动之下,我们要
数学课外作业是学生的常规作业之一,要想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不仅仅体现在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上,还应该体现在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上,管理是落实的保障,落实是管理的目的.只有抓好管理,强化落实,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学课外作业的功能.本文从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三个方面对数学课外作业的管理和落实进行阐述,期望与同行交流、探讨,互相促进,提高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一、教师全面监控,分层细化管理  1.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近年来对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转化农村高中数学学科的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  我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高中,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尤其近年我区进行区划调整后,优秀生都集中到了城区学校,农村高中的学困生的比例在提高,两极分化扩大的情况日趋明显.如何有效转化学困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均
教材中设置的实验总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典范性等特点,完成这些实验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但是许多实验的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的,学生实验时往往只需“照方抓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摘要:物理习题课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少部分人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需要做出诊断,进行补救教学”.习题课教学正是补救教学的有效措施之一,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正确与否起着校正和强化的功能.  关键词:情境;精选;技巧;独立思考;归纳迁移  一、联系生活实践 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条件下考试改革的方向是试题越来越贴
摘要: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的一种自发独立学习探究的方式.是一种鼓励学生自己动脑,发散思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互动式学习的过程.由于传统教学观的积淀,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全面的开展.根据笔者的调查和经验,笔者探讨在课堂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式并对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提出若干策略.  关键词:数学; 研究性; 学习  一、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抽象性  数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科学学科
摘要:数学思维是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了解新的数学概念引入的理由和动机,运用归纳类比、转化归纳、概率统计等思维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将一个具体的问题理解为纯粹的数学问题的过程.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养成对于他们学好数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养成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得学生可以根据不同问题作出灵活的反应.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养成  一、高中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