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思考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anshaobu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宗旨。如何在使学生能在短短的45分钟内较快和较好地掌握所教知识和技能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但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实践、重讲解轻探索、重形式轻过程等弊端的存在,严重地制约和限制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笔者认为:
  一、要重视和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学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获得教学有效的前提工作。我们在备课时,要以学生学习实际、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源为基础,来确定教学思路。首先是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材是备课的必备内容,我们教师要仔细、反复地阅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的意图,吃透教材每一个环节的安排。但仅如此还不够,还要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年龄特点,了解所教班级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特征,了解不同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与能力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是不仅要重“教程”,还要重“教法”。当前,我们很多数学教师的备课还停留在应付教学和学校检查的阶段。而且在备课中比较关注教学的流程,关注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但对每个环节的教学如何开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教法上的研究却很少。所谓的备教法,就是对每一节课的每个环节在教法上多进行探讨,如对教学中情境的创设、知识的展示环节等,尤其是要根据教材的学习目标,找准知识的发生点,依据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来。如八年级数学平方差公式这一知识的教学,通过教材分析知道,它的知识发生点是多项式乘多项式。因此,在教学中可从多项式乘多项式入手,给出精心设计的题组由学生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进而归纳出平方差公式。这种教学设计比直接给出公式然后讲解公式特征,给出题目练习效果要好得多。
  二、关注教学过程
  课备好了,接下来就是教学的实施,即教学的过程,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高效率的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体现在学生习得知识、获得方法与技能等方面。然而,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表述数学知识与技能时,除了使用“了解(认识)、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目标性动词外,还首次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的过程性动词,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教学重视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即要求教师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等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对所学新知识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境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这些数学知识,而是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分析和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如在进行“平面镶嵌”的概念教学时,笔者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见到的“瓷砖铺设”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家庭铺的地板砖、街道上铺的彩砖、浴室里的墙砖……笔者接着又问学生:“你知道工人师傅在铺时是遵循什么规则吗?”从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推出“平面镶嵌”的概念,这不仅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都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要重视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是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技能与方法用于训练和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体验的过程。教学实践证明:重视问题的解决过程,即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使问题有层次性,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得到葡萄”之感;而且要使问题有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做数学与思考数学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中有畅所欲言的机会。例如,笔者在教学“实数”时,首先安排了下列问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否一定是无理数?大部分学生列举了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来说明,如√2与-√2等,也有学生列举了诸如√2-2与2-√2此类的相反数来解释。但也有的同学举例:如果a=2.12112111211112…,b=1.21221222122221…,a和b都是无理数,a+b=3.33333333…,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这是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三、精心设计作业
  作业是巩固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去观察、操作、思考、建模、解释、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设计创新:1.知识型作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应立足数学课本,重视学生的知识再创造。如教学完《勾股定理》后,让学生分小组从书籍、网上查阅有关勾股定理的史料,然后在班会课上采取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交流汇报等。2.生活型作业。就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家庭实践活动中完成数学作业,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3.实践型作业。如学习了矩形的判定方法后,可让学生利用刻度尺和直角尺去判断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小边框是否是矩形实现“学”融于“做”中,在“做”中加深理解。
  
其他文献
小学生学习英语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培养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本人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坚持听说领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以及鼓励加奖励等方法,使每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并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推动语文课程改革的有利工具之一。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
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模型在物理学及其发展中的重要性,然后结合初中物理教育和教学的特点分析了物理模型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本文又把初中物理模型按不同类
词汇教学始终贯穿于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如果离开了词汇,那么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都无法得到提高.为此,小学英语教师要重视词汇教学,引导学生增加自身的词汇量,提
初中是学生语言发展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阶段,初中的阅读课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阵地,是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学组成部分.新课标要求初中英语教学重在激发和培养学
英语语法的教学讲究理念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初中英语阶段,语法作为基础性的英语知识要点,需要运用合理的办法将理念与时间有机结合,使得学生能更加容易接受和掌握英语语法,从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P38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但英语听力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语言知识、
“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是时代对体育教师的呼唤,应引起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
本文以一次函数为例对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得出设定合理化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和设置教学情景来吸引学生是最有成效的三种方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