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放手”时就“放手”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wangseagu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开展的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交流活动中,有两位教师都执教了“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一课,例题是这样的:“小芳和小明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小芳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3/5。’小明说:‘我已经看了这本书的4/9。’谁看的页数多?”请看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想想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做什么?
  生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你会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2:可以把它们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迟疑)
  师(引导):观察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如果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你会比较吗?
  生3:可以先把这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
  师:那就自己做吧。
  ……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想想看,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做什么?
  生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师:是呀,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你会用哪些方法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呢?自己先思考,思考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哪些小组想的方法多,待会儿请你向全班同学介绍。(全班交流汇报)
  生2: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生3:可以画图比较。
  生4:可以先把两个分数通分再比较。
  生5:像通分一样,可以把它们的分子化成相同的数再比较。
  生6:可以看哪个分数更接近“1”。
  生7:可以找一个中间数1/2,先与1/2比较。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竟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问题,连老师都佩服你们了!
  师:同学们想的这么多方法都能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平时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比较,不过,一般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下面,就让我们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
  思考:
  剖析以上两个教学片断,为何片断一中的学生思维不够活跃,答案显得有些单一?原因在于教师。教学中,教师不放心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给予了过度的“牵引”,这样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路 “狭窄”,解决问题的策略当然就不可能灵活多样了。而片断二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交流汇报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从不同的角度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为什么大相径庭?这足以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深思。因此,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该“放手”时就“放手”
  课堂上,是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教材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还是关注学生的价值发展?答案不言而喻。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牵”得太多,学生的思维就不可能深刻而灵活。教师只有根据教材与学生的特点,研究教学方法,学生才能学得有效,否则学生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片断一中,教师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这样的教学何谈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片断二中,教师的“放”,放出了精彩纷呈,学生的思维状态达到了理想的境界,相信这样的教学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理念与行为要实现零距离突破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教师更新了教育理念,树立了全新的学生观和教育观,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角色?是否诚心诚意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是否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显然,理念与行为还有一定距离。在教学中,理念务必要落到实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不能急于限制甚至同化学生的观点,而应在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中,顺着学生的想法进行有效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有效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掘学生的智慧潜能,真正使他们有所发展。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对圆形物体并不陌生,对圆的特征亦有初步感知。基于学生经验,设计有关车轮的备学问题,激活学生有关于圆的经验,并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朴素问题,直抵圆的本质属性。将圆的学习放在一个大问题背景之下,通过交流展示、质疑研讨,剖析车轮是圆形的原因和优势,从而有效突出圆“一中同长”的特质。  [关键词]准备先行 经验分享 问题研讨 反省总结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
[摘 要]提升学生的化归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能够自己去进行思考,自己完成知识的学习,而且这对于学生在数学上的长久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化归能力 小学数学 倍数和因数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32  化归能力,就是指转化和归结的能力,即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摘 要]为了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有意识地向他们逐步渗透画图、列表、列举、从简单情况入手找规律、假设、转化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促使这些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复习课作为提高学生知识系统性的一个过程,地位十分重要。以“万以内数的认识”复习教学为例,剖析导致复习课缺乏灵活性的原因,提出“梳理知识,构建网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任务驱动,自主复习”等改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真正让数学复习课“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构建网络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程序化水平”是指学生按顺序熟练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结构化水平”是指学生按原理灵活地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以“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内容为例分析了引导学生由“程序化水平”升华为“结构化水平”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程序化水平 结构化水平 算理 算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13  先对题目中的两个词做一个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数学本质出发,展现数学的独特魅力。以“认识周长”的教学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建构对数学的理解,从中获得智慧的启迪、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周长;学生认知;动手操作;探究;自主体验;数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18-02  “认识周长”是
[摘 要]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因而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抓好计算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等都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计算教学 课堂活力 思维脉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37  曾在一位教师的博客中读到这样一段话:课堂教学有三种境界─
[摘 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最终能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发现问题 探究方法 解决问题 应用意识 容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3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
[摘 要]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外,还应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多种方法与最优化方法之间的关系,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自由发展 空间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8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挂图,略):小亮和小红一共有多少张卡片?(生尝试列出算式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教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0%。”这一研究结论揭示了学习效率的高低源于学生参与研究的方式。如果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那教学就会绽放出异样的光彩。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获得不同的发展。下面,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一课的教学片断,作点滴思考。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