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_l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校正着力打造“和谐课堂”,其本质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基于此,要想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就必须引入课堂讨论、互相纠错、自我反思等多种形式,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自学;小组讨论;互相纠错;自我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59-1
  在实际教学中,我曾遇到这样的困惑:某一知识点,反复强调,可学生还是屡做屡错。为何?后来我渐渐悟出:只有把教学目标转换成学习任务,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学习,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效果不就会好转了吗?在一堂高三复习课中,我尝试着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减负增效”。
  环节一:课前学习——自学与交流
  在编制学案时,我设置了课前学习这一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本课所涉及到的高考考点,熟悉教材内容,理清教材内容体系,并提出自己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检查下来,学生是看过书了,但未能提出问题。那学生对这课内容的理解是不是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呢?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先做了三个选择题,好多学生未能全对,甚至是全错。但我不急着解释,而是把这个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在讨论过程中,小组内可以相互解答,亦可求助于其他小组。这一环节变传统的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既没有了老师抽问的紧张,也没了回答不上时的尴尬,所以,学生讨论得相当热烈。而大家都不能回答的问题,则交全班讨论解决。
  环节二:课堂探究——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互相纠错相结合
  这一环节主要探究的是重难点问题。这需要教师的预设,但更需要课堂的动态生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情,要根据平时所掌握的信息,对学生知识的误区、盲区有充分准备,并能根据这些知识点创设适当的情境材料,设置有思维梯度的探究题,以供学生课堂讨论。
  本堂课第一环节中,大家都不能回答的问题集中在两个:1.市场是通过哪些机制实现对资源的配置的?2.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先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而后以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为例,问:中秋节将至,哪种商品最畅销?如果你是该商品的生产者,你会做出怎样的生产决定?为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就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在讨论中,大家逐渐明白,市场调节,可以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
  对于第二问,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所以在学案上以“短信诈骗”为背景创设了情境(情境略),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短信陷阱”,是市场调节哪个弊端的表现?2.该如何促进短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这个探究题不是一开始就由学生小组讨论,而是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作答的“空白时间带”,以便让其充分地动脑、动心、动手,这不仅利于营造课堂人文气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
  在学生独立思考、作答时,我也没闲着,在教室巡视着,及时发现学生作答的问题:不分行为主体;知识迁移能力不够,不会前瞻后顾,并找到了两份较为典型的答卷。待大部分学生作答结束,我将这两份答案投影在全班面前,问:看看这两份答案,对比你的答案,有何不同?是否需要补充?为什么?
  这时,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言,注意到解答此题时不仅要注意补充完整行为主体——国家、企业、消费者,而且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通过体验式、合作式学习,学生不仅仅了解到自己在解答此题时的缺陷所在,还可以发现规律,掌握方法,从而激发自己学习的内驱力和积极性,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思维品质。
  环节三:整理总结——自我反思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反思是个体对其学习过程的监控、评估,有助于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自律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的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习者在活动中建构,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在整堂课即将结束时,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让其就本课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整理反思。这有助于学生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学习过程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整理反思有助于学生立足于学习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所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只有通过反思,学生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某一知识点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学习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自学能力将日益形成。
  曾有人说过,要想得到你从未得到的东西,就必须做你从未做过的事。要想真正取得减负增效的效果,就必须真正转变观念,相信学生,为学生的课堂参与创造机会和舞台,放手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与能力!
  [参考文献]
  [1]肖连刚.把课堂还给学生.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J],2012(04).
  [2]李忠.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现代阅读[J],2012(06).
其他文献
摘要:育人心者无小事,感人心者莫乎情,动人心者妙进退,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如果能善用这些捭阖之术,必能叩开德育之“门”,使之成为孩子们心理成长的助推剂。  关键词:小学德育;捭阖之术;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11-1  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一个关键部分。在具体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摘要: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由此可以看出游戏的价值。为了促进幼儿创造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游戏深入、高质量地开展起来,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给予他们适时适当的指导。  关键词:小班;自主性游戏;创设;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
摘 要:体育教学应该充分激发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积极进取、自主参与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本文从构建乐学的课堂、构建自主的课堂、构建灵动的课堂、构建激励的课堂四个方面阐述了构建有效的体育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34-2  一、激趣,有效课堂的前提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
摘要:我们数学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要敢于标新立异,应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体验数学;自主探究;大胆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44-1  一、创设情境,让孩子主动去亲近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
摘 要:学校管理中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坚持在学校环境建设中融入地域特色、学校文化,能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尤其是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环境建设,那样,学校文化会深深印在师生心中。  关键词:学校管理;文化传承;环境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9-012-2  一、学校简介  淳化镇建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距今逾千年
摘要:历史人物教学过程要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注意社会群体的长远利益,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笔者以长期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实践为基点,着重分析在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来加强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人物评价;人格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1-058-2一、加强人格教育
摘要:要建设高效课堂,就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互动”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认真指导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评价。  关键词:互动;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1-083-1  近几年来,建设高
摘 要:学生需要做功课,教师也需要做“功课”,我们的功课最主要表现在备课上面,一堂经过精心准备的课堂肯定会比一堂没有准备充分的课的效率要高,所以,高效的课堂的前提条件就是有效备课。  关键词:高效课堂;反思;备课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70-1  一、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做到万无一失  1.备教材。  教材是众多专家、前辈智慧的结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动态生成性是课堂具有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而作为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创设动态生成式的有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只有充分的“精彩预设”,才能灵活地调控“动态生成”。精彩预设,是语文动态生成课堂的有效实施路径。  关键词:精彩预设;动态生成;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北宋硕儒胡瑗,毕身躬行教育,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多有创新,超越时代。在当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本文回溯胡瑗办学从教历程中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主张及实践活动之内容,引起大家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思考,以求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许裨益。  关键词:教育思想;教育实践;现实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5-2  胡瑗(9931059),北宋著名的儒家思